“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虛,別出聲,寶寶剛睡著。”


自從家裡添了新成員,做人起碼的尊嚴都被剝奪,放個屁都需要控制音量,上個廁所都得限制時長。


碰上寶寶心情不爽,還得限號,歡脫暢快的新鮮晨便硬生生憋上一整天,想不便秘都難。


額,我們今天說的不是寶寶睡眠問題麼,怎麼一聊起上廁所就這麼興奮……


其實,寶寶睡眠沒你想的麻煩,很多時候是家長進入了誤區。


看完本篇寶寶睡眠常見的20個問題,讓你告別“白天睡著,必須靜音;晚上夜醒,起床哄睡”的苦惱。


當然,最簡單省事的方法莫過於↓(友情提示,請勿輕易嘗試)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01

白天睡覺要拉窗簾、保持安靜?


寶寶2~3個月齡大的時候開始接受晝夜變化,這時白天(即使寶寶在睡覺)可以拉開窗簾,保持自然光照。


家庭成員在室內正常活動,不用刻意放低音量,做家務時也無需非要避開寶寶。


02

夜裡睡覺需要開小夜燈?


大多數寶寶隨著月齡增長,3個月左右慢慢的開始接受晝夜的變化。


如果家裡夜晚一直開著夜燈,室內的光亮可能會使寶寶分不清楚晝夜,從而出現夜裡不睡,白天睡不醒晝夜顛倒的情況。


夜裡如果需要照顧寶寶,可以開一盞小夜燈(寶寶睡著時關掉)或藉助其他房間的微弱光亮哄睡寶寶。


夜裡儘量保持環境安靜,減少社交活動等。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03

玩累後自然困了睡?


玩的特別累的話,會導致寶寶神經更加興奮,出現越累越入睡困難的情況。


寶寶不同於成人,不會因勞累而昏昏欲睡,反而是敏感度增高,增加哄睡難度,甚至作覺,困得哭鬧,但睡不著。


家長要避免寶寶玩得太累,隨時發現寶寶疲累的信號,及時哄睡。


04

夜醒後馬上抱起鬨?


一般情況,寶寶都需要經過淺層睡眠才可以真正睡著。


淺睡眠時,寶寶可能因為一些輕微的聲音哭兩下,或晃動肢體,這時家長應先觀察下,如果短時間內安靜下來,則不用抱起鬨睡。


如果哭鬧沒有停止,再撫摸安慰寶寶,重新建立睡眠。


如果寶寶剛出現要醒的跡象,家長馬上抱起,實際上是擾亂寶寶正常睡眠。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05

睡覺一驚一乍是嚇到了?


有時寶寶睡得香甜,卻忽然一驚一乍的張開雙手甚至哭起來,這並不是寶寶被什麼驚嚇到,可能是驚跳反射。


驚跳反射主要表現為寶寶受到突然的刺激,出現雙臂伸直、手指張開,背部伸展或彎曲,頭朝後仰,雙腿挺直,雙臂互抱的狀態。


驚跳反射不受深淺睡眠影響,多發於3月齡內的小寶寶身上,一般在3~5個月內消失。


06

夜醒、睡不安穩是缺鈣?


大多數情況,寶寶夜醒和環境變化或自身身體生長有關係。


但很多兒保醫生卻將寶寶夜醒、睡不安穩歸結為缺鈣,這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真的缺點啥,也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而造成的非特異性的精神神經症狀。


寶寶對VD的需求量是400IU/d,國內觀點認為,母乳餵養的寶寶VD至少補充到2歲;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時間可以更長,應該貫穿至整個青少年時期。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07

不想睡覺就是不困?


前面我們說過,寶寶玩得越累可能越睡不好,如果寶寶到了睡覺的時間卻沒有入睡的跡象,可以考慮是不是精神興奮或環境嘈雜對其產生影響。


有些時候寶寶不睡覺並不是不困,而是沒有一個想要入睡的環境。


08

必須抱著睡才能行?


必須抱著睡才行,可能是平時家長每次給寶寶哄睡都是放在懷裡抱著,從而養成了懷抱入睡的習慣。


要想避免寶寶養成懷抱入睡的習慣(3月齡內無需糾正),家長需在寶寶稍有睡意時營造好的睡眠環境,放在床上哄睡。


09

白天睡多了晚上睡不著?


寶寶白天小睡休息的較充足,是為了滿足白天的精神狀態,晚上到了睡覺的時間點,還是可以正常入睡。


而且小寶寶一天需要的睡眠時間通常比大人想的要多,一般不存在睡多了,晚上睡不著的情況。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10

晝夜顛倒沒辦法?


對於晝夜顛倒的寶寶,家長需要讓寶寶學會區分白天和黑夜。


寶寶白天睡覺時,保持正常光照(拉開窗簾)、活動等;夜裡睡覺拉上窗簾,(睡著後)關上小夜燈,保持安靜。


白天寶寶清醒時,多跟寶寶說話,玩玩具做運動或外出活動等。


11

含乳頭入睡成習慣戒不掉?


3月齡內的寶寶無需糾正含乳頭入睡的習慣,3個月以後,家長可通過一些方法進行糾正。


前期按照原來的習慣餵養、哄睡,但逐漸減少依賴,縮短含乳頭入睡的時間;嘗試輕吻、輕拍、音樂等哄睡方法,替代含乳頭入睡。


12

懷抱成搖籃難脫手?

3月齡內是培養安全感的關鍵期,對於習慣懷抱入睡的寶寶,家長不用糾正。


大一點的寶寶,家長可以在度過淺層睡眠區(入睡20分鐘後)後,放寶寶在床上;或準備一個睡袋,讓寶寶在睡袋中入睡。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13

寶寶睡姿無所謂?


大一點掌握靈活翻身的寶寶睡姿確實無所謂,怎麼舒服怎麼來。


但對小寶寶來說,最好保持仰睡最為安全。美國兒科協會也建議,1歲內健康的寶寶應儘量仰臥(背部平躺),減少“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

14

睡得越多長得越好?


萬物生長各有規律,寶寶睡眠也是一樣的道理,雖然睡眠對生長髮育很關鍵,但也不是睡得越多越好。


一般新生兒寶寶每天要睡16個小時,分成3~4段,均衡地分佈在幾次哺乳之間;


3個月時,大部分新生兒會睡一整夜(如果沒有打擾的話,可以睡6~8小時);


4~7個月的寶寶,大多數每天需要小睡至少兩次,分別是上午和中午。下午也要再小睡一次的寶寶,如果夜間正常睡覺的話,下午的小睡能睡多久就睡多久。如果夜間不易入眠,則下午小睡時早一些叫醒;


8個月大的寶寶,每天會小睡兩次,分別是上午和下午。每天晚上可能睡10~12小時,不需半夜起來喝奶。


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每個寶寶睡眠時間和習慣都不同,只要身體健康,無需糾結寶寶每天的總睡眠時長。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15

用枕頭寶寶才能睡得香?


1歲以前的寶寶,不需要枕頭。


寶寶剛出生時沒有頸曲,頸椎是“直”的。過早枕枕頭,反而會造成頸部過度前傾,不利呼吸道通暢,影響睡眠,甚至有窒息的風險。


1歲以後,可根據寶寶頸椎生理彎曲的發育情況選擇合適高度、大小、軟硬的枕頭。


枕頭高度一般以3~4釐米,最高不超過5釐米為宜;枕頭的硬度也不要過硬。


16

寶寶睡眠模式無跡可尋?


一般寶寶需要在出生後的6~8周才能建立固定的睡眠模式,在此之前,每次吃奶中間的睡眠時間都會差不多的長。


隨著神經系統逐漸發育成熟,睡眠模式才慢慢形成,睡覺和清醒的時間也隨之拉長。


但每個家庭的睡眠習慣都不同,加上寶寶自身的差異,很多寶寶可能持續幾個月或更長時間都保持難以預測的睡眠行為。


不過只要家長細心觀察,還是能從中發現寶寶的睡眠模式。


17

寶寶小無法好好睡覺?


面對小寶寶睡不好的情況,家長可通過一些技巧,改善其睡眠。


白天多和寶寶玩耍;入睡前一段時間保持平靜;白天養成有規律的“小睡”習慣;有規律的睡眠時間;固定的睡前儀式等,都能幫助寶寶有一個好的睡眠。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18

夜貓子寶寶難入睡?


不可否認,確實有天生就是“夜貓子”睡得少的寶寶。


但大多數情況卻是人為干擾或環境影響造成的,家長更多的應該是從外部考慮是否哄睡時間、方法不對,而不是直接判定寶寶覺少。


19

哄睡100年也沒發現犯困信號?


那你可能是個假媽媽/爸爸,不管你是寶寶的誰,反正是假的。(捂臉.jpg)


常見的寶寶出現哭鬧、打哈欠、揉眼睛、變安靜、目光呆滯、搖頭晃腦等跡象,都可能說明寶寶困了,想睡覺!


這時,家長就要給寶寶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加速寶寶進入睡眠狀態。


20

為了方便照顧寶寶同床睡?


很多家長因夜裡需要照顧寶寶或不捨得讓寶寶離開自己,而選擇將寶寶放在大床上一起睡。


但這樣不僅家長會很累,對寶寶來說大床也不如嬰兒床安全,甚至會增加嬰兒猝死綜合徵發生的風險。


出於各種原因,也有部分家長堅持或不得已需要和寶寶同床睡,這時大床的佈置需要儘量按照嬰兒床的要求來做,不放任何可能引起寶寶窒息的物品。



“睡渣”變“睡神”!家長這樣做!



但如果家長和寶寶能夠同室不同床,就最好了。


不知道這篇文章總結的寶寶睡眠問題小仙女們還滿意嗎,感覺有用的話別忘記分享出去,拯救更多睡渣寶寶~


如果還有睡眠方面的其他問題,可留言給叨叨哦,心情好的話(取決於轉發是否夠多),再給大家出一篇睡眠問題彙總也說不定呢!

希望e享家分享的東西對您有幫助!

e享家好月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