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2018年再生聚乙烯走勢的大事記

1.廢塑料獲批銳減

自20177月底中國調整進口固體廢物管理目錄,並決定從20181月1日起禁止進口生活源廢塑料後,廢塑料獲批呈斷崖式下滑。據統計,2018共公佈25批公示表,其中乙烯類聚合物的廢碎料及下腳料獲批為21730,較2017下滑幅度高達98%左右。

2.禁廢政策進一步升級

20177月中國禁止生活源廢塑料進口,而20184月份生態環境部等四部委發佈的關於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公告中明確規定,將包含工業來源廢塑料等16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自201812月31日起執行。2019廢塑料進口或將成為歷史。

3.中國加大對廢塑料企業及下游應用企業的檢查力度

目前環保檢查已然演變成常態化,並且國家也大力加強對下游製品企業的檢查。2018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爆出部分企業生產供水管中含有再生塑料現象,進而引發相關部門對管道企業檢查整頓,不少管道企業被查封整改,進而影響再生料的需求。此外,再生塑料行業是政策引導型行業,國內再生廠家多是小作坊模式,缺乏環保資質及汙水處理能力,受環保檢查影響,停產較多。隨著國家環保檢查力度加強,再生廠家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影響2018年再生聚乙烯走勢的大事記

4.進一步規範進口顆粒標準

隨著我國出臺政策限制廢塑料進口,再生顆粒進口出現加。為規範市場,國家規定再生顆粒必須達到三個統一即“顏色統一、形態統一、包裝統一”。形態上,要求再生塑料顆粒形狀要屬於一個形態類別。包裝上,要求採用內襯塑料袋、外編織袋包裝,每一包裝件需要有標識,標識上註明產品名稱、生產者名稱、地址等。同時又加了對氣味和灰塵的檢測要求。

5.東南亞地區生產不穩定

由於國產廢塑料回收體系不完善,供應緊張,許多中國再生廠家將廠家轉移至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然而國外風險不比國內小,2018東南亞國家也開始加強環保檢查並限制廢塑料進口。例如,泰國計劃於2021正式停止進口所有種類的外國塑料垃圾。201810月份馬來西亞相關部門宣佈將全面禁止進口不能再循環的固體廢料,尤其是廢棄的塑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