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稅減免風波:廟堂還是有高人啊

最近,關於個稅抵扣房租的討論非常火,因為大家算來算去,個稅抵扣100,房東要繳稅500,然後被房東算到房租裡,裡外裡自己還多交了400,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個稅減免風波:廟堂還是有高人啊


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任何交易層面的徵稅,最後總是消費者買單

以房租抵扣個稅來算一筆賬,以一套5000元租金的出租屋為例:

租戶個人可以抵扣的金額為:按照住房租金專項扣除標準,每月可節省幾十元到上百元

而房東要繳納的稅收就多了:房產稅(=5000*4%=200元)+營業稅(=5000*3%/2=75元3)+城建稅(=75*7%=5.25元)+(教育費附加=75*3%=2.25元)+(個人所得稅=【5000-(200+75+5.25+2.25)】*80%*10%=377.4元)總計659.9元

結果有兩個:第一個就是房東把多交的稅加到房租裡,漲房租讓租客承擔;要不就是不願意透露個人租金信息直接不出租了。

從粗略的角度分析,這個結論大體是沒錯的,但是細細想來,可沒那麼簡單。

首先是減稅和徵稅的人群分析:

房租抵扣個稅的目標非常精準,就是外地打工的年輕白領。為什麼?

本地土著沒有居住的難題,非年輕外地白領早已入坑愁的是房貸不愁房租,而低收入群體還達不到交個稅的標準,而且很多職業包吃包住。

然後是房東這邊,本地土著拆遷、中產白領投資房產以及這兩年炒房炒成房東的投資客,他們大多揹負房貸,房子不能及時變現,需要出租來減輕資金壓力。

那麼當年輕白領需要抵扣個稅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年輕白領收入不高,抵扣個稅是有積極性的,填寫申報表一般不需要房東提供,租房合同上本來就有,而且年輕人對信用都比較看重,也不會填寫虛假信息。對於租方這方來說,是很傾向於積極填寫房東真實納稅信息的

對於出租方房東來說呢?自然是不願意繳稅,甚至不願意透露個人收入信息,方法我們說過了,一是加房租,而是退租。但就像我們上面說的,租房的人群非常精準的,從大的樣本來看,

當租方房租承受能力有限且普遍要求抵扣而出租房需要出租房屋變現的時候,漲房租和退租都是不切實際的

而且,租房市場的規範化遲早會落地,對於租客權利的保護,對於租房價格的調控,未來都會細化落實。房東單方面的操作會越來越受限。

這樣操作一來的結果是什麼?

1、對低收入者減稅,對資產收入收稅,總體上收的稅還漲了不少;

2、更重要的是不用耗費過多的人力成本就得到了大量一手的真實的納稅信息,這讓我們以往擔心複雜的稅收的無解的人力問題不再是問題。

這只是租房市場,在別的地方拓展一下,健康、醫療、養老、教育……很多細微處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的的納稅成了可能,這一切居然是建立在減稅的基礎上的,而且效果上確實是減了稅、促進消費、而宏觀稅收並沒有損失甚至還增加稅收。

不得不說,廟堂還是有高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