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實力決定!

有一條重要的交通法規,在世界上劃分成兩大對立陣營,那就是車輛行駛時究竟靠右行還是靠左行。

向左走向右走?实力决定!

車輛應該靠左行還是靠右行?如果你提出這個問題,無論是年過半百的老人,還是剛剛學會說話的幼童,都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右行。這個答案在中國無疑是正確的,然而放到英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家,便行不通了。事實上,全世界有66%的國家和地區規定車輛應靠右行駛,而其餘的34%則規定,車輛應靠左行駛。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左行與右行的不同標準呢?

騎士精神靠左行

按照英國人的解釋,他們靠左行的規矩緣自中世紀的騎士傳統。

在中世紀的歐洲,有一個很特殊的階層——騎士階層。騎士處於貴族的最底層,在其效忠的領主軍隊中服役並獲得封地。“忠誠、信仰、榮耀、勇氣”是每一個騎士都必須具有的品質,他們為了保衛家園、捍衛榮譽,可以毫不猶豫地犧牲生命。

根據騎士們的習慣,人們騎馬一般是左腳先踩上腳鐙做支撐點,然後右腳再跨上馬背,這和我們平時騎自行車上車的方式完全一致,如此一來,自然是在大路左邊上馬更為方便;除此之外,騎士們在進行決鬥比武時的標準戰鬥姿勢應為右手持武器,左手挽著盾牌並持韁繩。設想一下不難得知,如果向一方從右側發起進攻,一定會攻擊到對方的盾牌之上,因而無法對對方造成實質性傷害,反之若從左側進攻,則能避開對方的防禦,直指要害。故而,騎士們都喜歡靠左行。

向左走向右走?实力决定!

無獨有偶,日本的左行制度其實也有著相似的起源,只不過他們這裡的“騎士”用當地話來講,叫做武士。無論是日本電視劇,還是日本動畫之中,武士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個元素,武士刀和武士精神幾乎可以說是日本文化的一大象徵。

和騎士們一樣,武士們也常常進行決鬥,不過他們之間的鬥爭更加慘烈——畢竟沒有哪個武士會用盾來防禦。由於武士們大多習慣用右手持刀,左半邊身子便處於毫無防備的狀態之中,為了防止被人偷襲,更好地保護自己,因此武士們便都養成了靠左走的習慣。

由於武士們走路往往都帶著刀劍,普通的老百姓對其是又敬又怕,試想,如果普通百姓靠右行走,而武士們靠左行走,在打照面的時候,不就等於直接迎上了武士的佩刀嗎?為了表示敬意,日本的普通百姓們也就默契地選擇了靠左行的方式。

右行等於鬧革命

右行和左行不同,大約是在18世紀後期才開始發展流行起來的,最開始可以追溯到法國大革命時期。在法國大革命以前,法國人與英國人一樣都是靠左行的,因為王公貴族們的身邊往往有許多帶著兵器的護衛,為了更好的維護自身的安全,迎擊敵人,所以貴族和兵士們都選擇靠左行。而普通百姓害怕右行與貴族們起衝突,也只好選擇左行來配合了。

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使這一情況有了質的轉變。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革命使得激進主義在法國橫行,處於底層、長久以來受到壓迫的普通民眾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反抗壓迫的浪潮,而對於憤怒中的民眾來說,任何與貴族和統治階級“作對”的行為,都是在“鬧革命”。因此,左行的習慣被看成貴族階級的“特權”,成了人們打擊的對象,貴族們想要左行,我們就偏要右行。貴族們畢竟在人數上不佔優勢,看著平民們怒氣難平的樣子,再也不敢做出頭鳥了,一時間無論是何種身份的法國人,都開始靠右出行,漸漸地也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延續了下來。

強權政治掌控左右行

英國和法國選擇左行和右行都有其自己的理由,然而左行與右行規則的推廣與大國們的強權政治是分不開的。我們可以看到,如今實行左行規則的國家大多屬於英聯邦國家以及英屬曾經的英屬殖民地,比如如英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開曼群島等地區,其左行制度都與英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近代歷史當中,英國曾經一度佔據世界霸主的地位,其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從其號稱“日不落”帝國——即全球各處都有其殖民地,一個地方的太陽落下去時,另一個地方的太陽就升起來——就可見一斑。因此,英國推行的左行制可以說和其當時的殖民地一樣,遍佈在世界各個地區。

而法國對右行制度的推廣,與偉大的軍事家拿破崙是分不開的。這位軍事奇才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以及強悍的實力,帶領法國軍隊征服了西班牙、葡萄牙、那不勒斯、威尼斯共和國、波蘭、普魯士、荷蘭、比利時以及撒丁王國等九個國家,幾乎可以說是踏平了歐洲大陸,理所當然,法國所實行的右行制也隨之推廣的歐洲大陸各國,成為那裡的交通準則。可以說,沒有拿破崙,也就沒有右行制在歐洲大陸的推廣。

中國規則被列強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右行制的推廣與拿破崙無關,反而是美國人一手促成的。中國自古有自己的行走規則,漢武帝時期所發現的《古禮》中就記載:道路男子由右,婦女由左,車從中央。這意味著中國人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自己的“交通法規”,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唐代有“入由左,出由右”的說法,而宋代人們則大多靠左而行。

清朝末年,清政府成立了巡警部,啟用歐美洋人來當顧問,因此中國的交通規則便完全按照歐美大陸右行的規範來定。不過明顯老百姓們都不太適應,還有文人雅士寫詩嘲諷這一現象。晚清蘭陵憂患生在《京華百二竹枝詞》中寫道:“靠右邊行分兩旁,章程訂立本週詳。馬車自有通融法,飛走中間亦不妨。”可見由於不習慣新規定,不守交規的“司機”大有人在。

向左走向右走?实力决定!

而英國所推行的左行制,也早就通過鴉片戰爭扣開了中國的大門,傳入了上海、香港等“英租界”中。因此,中國的交通規則在清朝的後期一直處於一種“混雜”的局面,這也是清朝主權受控於列強的一個重要例證。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加入同盟國陣營,大量向中國運送軍事物資。由於美軍援助的車輛大多是按照左駕右行原則設計的,如果到中國後要另改設計,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是當時的中國可以承受得起的,於是,中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右行制,從此以後,右行制在我國大陸地區被確定了下來。文革期間,一些城市的紅衛兵認為右行是右傾,就強制要求車輛靠左行駛,並且規定紅燈行綠燈停,造成很多交通事故,不久就被廢止。

駱駝不從,改道難行

無論是由於何種原因想要改變交通行路制度,政府和統治者所面對的“人民”的抵抗往往都不是很大,其實想一想就可以明白,只是一個靠左走靠右走的問題,反正不會傷害到個人利益,雖然可能剛開始不習慣,但是過些日子也就慢慢好了,何必為了這麼點小事和政府或是強大的敵人對著幹呢?

和人類的“玲瓏心思”不同,動物們可就沒這麼好說話了。巴基斯坦在1960年代也試圖想要進行“右行改革”,然而由於他們那裡許多車都是由駱駝們牽引的蓄力車,因此,想要改革成功就不得不“徵求”駱駝們的意見。不過駱駝們世代都是左行,這左行的習慣已經刻到基因裡了,它們可不像人一樣“明事理”,說點好話,給點威脅就會乖乖聽話。這不,改革一開始就受到了駱駝們“非暴力不合作行為”的抵制,政府對此毫無辦法,只能就此作罷。

總之,左行制與右行制似乎都是“拳頭”打出來的,哪個國家勢力強大,哪個國家實行的制度也就會被大面積地進行推廣,可以說這個世界中,還是實力決定一切,所以就讓我們提高自己的實力,使自己成為那個“制定規則”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