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英國是最早實現自由貿易的國家,19世紀後半葉的英國,乾脆實行了“單邊自由貿易”。單邊自由貿易,就是其他國家的產品出口到英國,英國不收關稅。至於英國產品出口到其他國家,你收不收關稅,你看著辦,悉聽尊便。

當時的英國首相皮爾說:“讓我們相信我們樹立的榜樣,我們會用實際的好處來證明,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遵循的原則會得到普遍接受。在自由貿易這件事上,我們不用等待其他國家的對等妥協而無限期地一拖再拖。讓我們的商業與我們的體制一樣自由,一旦我們宣告商業是自由的,那麼一國接著一國,會競相效法我們的榜樣。”

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為什麼一個最早主張自由貿易的國家會全民公投脫歐,是因為用了1個多世紀的自由貿易正在漸漸的讓英國人失去就業機會和競爭力。

英國是當時全世界唯一一個完成了工業革命的國家,它對外出口的是工業製成品,而要進口的是原材料。所以,英國實施單邊自由貿易的所有秘密,就埋藏在這個特點裡。

在這樣的基礎上,搞單邊自由貿易,既有理論基礎,又做出了榜樣姿態,還佔據了道德高地。但是實際上,英國其實是佔盡了便宜。

全球化和逆全球化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但是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大發展,讓越來越多的英國人,美國人,失去了就業崗位。

你可能會說,不對啊,人類歷史上經歷了多次這樣的科技進步,但事實證明每一次都是虛驚一場。每一次新技術出現以後,都會有熱驚呼:魔鬼來了,要取代我們工作了。你看,蒸汽機的出現,紡織工人失業了。但是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但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入,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在全球尋找最便宜的材料,最廉價的勞動力,鞋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鞋狗佔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但是它們沒有任何生產設施,尋找全球最廉價的代工廠,比如我們中國等國家,完全實現了去工廠化。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企業不再侷限於國家和地域的限制,企業就將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移至海外,比如美國很多互聯網公司,它們的客服部門可能設立在印度,這些新增加的工作機會就轉移到印度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特朗普一直要求美國企業搬回美國的原因,這一切背後的原因都是因為全球化讓最先扛起全球化大旗國家的人民失去就業機會。

各位網友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