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狂的文人,比現代人還開明,作品遭到明清一致禁止!

明朝是一個奇怪的社會,孕育了無數奇才,有“打油詩之王”的解縉(解縉跌到,村民嘲笑,於是作詩:春雨貴如油,下的滿街流,跌到解學士,笑煞一群牛),有“有誰比我慘”的徐渭,有“零傷亡作戰”的戚繼光,有28年不上朝的萬曆帝,有金瓶梅、西遊記、水滸傳........還有本文所講的明朝最狂最另類最異端的文人李贄!

在李贄的身上,甚至可以看到比現代人還開明的思想,所作所為被很多人視為“異端”,直接喊出“孔子非聖”。或許,正因太出格了,以至於作品遭到明清一直禁止。

明朝最狂的文人,比現代人還開明,作品遭到明清一致禁止!

明朝中晚期,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按照社會理論來看,現實社會的需要,必然會催生出符合社會發展的理論。從一定程度上說,李贄的理論,基本上就符合了明朝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符合當時商業發展需要。

因此,從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家來看,李贄的理論必然是“異端”。然而,李贄的這一些做法,即便放在現代,思想可能都一點不落伍,甚至更開明。

明朝最狂的文人,比現代人還開明,作品遭到明清一致禁止!

李贄提倡思想自由、人人平等,與眾多女子探討學術問題,不介意“男女之大防”,往來就如同“哥們”一樣,絲毫不畏懼時人的看法。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間還有不少婦女。

做教書先生時,其他先生只收男孩,李贄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別人教書專講“四書”、“五經”,李贄卻專教些實用、能幫助“就業”的東西。

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李贄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和當時的是主流觀點相悖。

如果只是這一些,李贄也不算多麼出格,畢竟明朝晚期,社會比較寬容,離經叛道的不是李贄一個,只要民間接受即可。關鍵問題在於,李贄向主流儒家思想動手了。

明朝最狂的文人,比現代人還開明,作品遭到明清一致禁止!

李贄的代表作是《焚書》(李贄認為此書不容於世,會被統治者燒掉,所以起名焚書),這本書很雜,但主題卻是一致,簡單一點說,就是痛斥《六經》、《論語》為聖人欺名盜世之學,批判儒家尤其是理學,諷刺和抨擊“假道學”和“偽君子”,反傳統、反權威、反教條精神。

更讓人無語的是,李贄開始懷疑儒家學說,開始否定它的正統性,認為孔子並非聖人,孔子沒什麼了不起,人人皆聖,無需學孔子,你說狂不狂?

西方的尼采說“上帝死了”,李贄的“孔子非聖”,從根子上就否定儒家的正統性,比尼采膽子更大。就這麼一點,現代多數人都不敢想吧。

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到了明朝晚期,已經持續了1800餘年,無數文人的幸福就靠讀聖賢書,王朝統治也有賴於儒家的正統地位。因此,李贄否定儒家的正統地位,否定孔子,這不是要了士林和皇權的命嗎?

明朝最狂的文人,比現代人還開明,作品遭到明清一致禁止!

因此,在明清兩代,李贄的作品遭到官方一致禁止。當然,明朝是不允許官方機構裡有這一本書,但對民間印刷傳播並不禁止,也沒有特別的惡評。清朝控制的非常嚴,直接將其禁燬,也不允許民間有人刊讀,只在四庫全書上留下目錄。

《四庫全書總目·別史類存目》:“贄書皆狂悖乖謬,非聖無法,惟此書抨擊孔子,另立褒貶,凡千古相傳之善惡,無不顛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誅者。其書可毀,其名亦不足以汙簡牘,特以贄大言欺世,至今鄉曲陋儒,震其虛名,如置之不論恐貽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從清朝的評價中,也可以看出李贄的狂妄和異端程度。

明朝最狂的文人,比現代人還開明,作品遭到明清一致禁止!

需要說明的是,李贄64歲寫就《焚書》,但到76歲時,被誣下獄,後來自刎死於獄中。換言之,明朝其實沒有對李贄作品如何禁止,只是因為有人誣告所以表面禁止一下而已。其實,能容忍金瓶梅的社會,能和西方傳教士暢談、甚至大學士信基督教的社會,又怎麼不能容忍異端的李贄?

反觀清朝時期,不再有明朝的寬容了,才把李贄和他作品給徹底否定。從另一角度來說,清朝社會或許已經不需要李贄思想了。因此,從李贄身上,也可能說明了清朝的建立,是社會的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