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這個時代,

有人選擇了快速奔跑,

有人選擇了跳躍式前進,

在機械化、批量化生產成為工藝行業常態的今天,

仍然有人堅持精雕細琢、手工製作,

而這一堅持就是20年。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雕刻對於臨沂臨港區的李相奪來說是愛好、也是事業,更是生命的一部分,他用20年如一日刻骨銘心的堅守,把“匠人精神”詮釋得淋漓盡致。

雕刻作品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與雕刻藝術結下不解之緣還得從李相奪小的時候說起。那個時候,上小學的李相奪經常會撿老師用剩下的粉筆頭,用縫衣針和鉛筆刀在上面雕刻各種形態的小人,有戴眼鏡、帽子的,也有大笑的、哭的。他回憶說,在當時那種條件下,粉筆是非常珍貴的,時間長了就被老師發現了,以後班裡少了粉筆老師就到他那裡找,準能在文具盒或者書包裡找到。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因為這事我沒少挨老師揍。有時用好多天才刻好的粉筆頭,被老師拿去寫字,我真得會心疼的哭。”說到這,李相奪彷彿又回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兒童時代。“後來再大些上初中上高中,我就刻樹根、刻石頭,反正就是喜歡這個。”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臨港石雕遠近聞名,石材企業較多,李相奪高中畢業後在離家不遠的石材廠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也可能是我從小就自己雕刻積攢了些功底,廠裡的雕刻師傅都非常喜歡我,也教了我很多技巧,僅三個月,我就晉升為了石材廠的技術工人。”李相奪自豪地說。當時有個意大利客商,準備在他們廠訂一批精度要求較高的“母子天使”,但要求先看樣品,滿意後才會付定金,可是當時廠裡從沒有做過這類產品,這把廠長急出了一身汗。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我當時就主動請纓,接下這個任務後兩天一夜沒有閤眼,把成品趕製了出來,客商看了後非常滿意,當場就訂了4000多套,我工資也從幾百元錢漲到了三千多,1996年這個工資已經算非常高了。”李相奪說。

李相奪的牛刀小試給了他很強的信心,也讓他有了更高的志向。在交接完手上的工作,李相奪毅然辭掉石材廠的高薪工作,隻身來到了中國木雕之鄉——浙江東陽,從學徒做起,認真學習木雕技藝。

一年後,學成歸來的李相奪信心滿滿,他決定做一件大事——做木雕板畫。那時候木雕板畫開始流行,他把打工攢下的全都積蓄投在了上面,對於這個年輕人來說,這是機遇也是挑戰。

但是情況並沒有李相奪想的那麼順利,“我做好了半成品要到附近的傢俱廠求人幫我上油漆,全部做好了再到臨沂、日照挨家挨戶去推銷,都不記得吃了多少閉門羹。我最困難的時候,50塊錢的油漆都買不起,夢想起飛真的很難。”李相奪說。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重重困難沒有讓李相奪放棄熱愛的事業,為了提高自己的技藝,他一邊到傢俱廠打工製作木質掛件,一邊鑽研木雕技巧。2016年,北京恭王府舉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年畫人才培訓班改變了李相奪的藝術道路。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在恭王府我第一次接觸木版年畫就愛上了它,當時全國各地的木版年畫傳承人、藝術家都在這個班裡,我向他們學到了很多。”李相奪說。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三個月後,李相奪回到家,23天沒有出門,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件木版年畫作品,“完成時我特別激動,立刻給我師傅打電話發照片,第二天更是租車到了師傅家。”李相奪興奮地說,“當時師傅看完之後非常震驚和感動,說很少有人能第一次而且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的這麼好,師傅又在細節上對我進行了指導。”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木版年畫是一件非常講究的手藝,木材要用梨木,紙張要用熟宣,常見的分為墨線版、黃色版、丹紅版、綠色版、水紅版、紫色版等幾種。“完成一件木版年畫,少則需要半個月至1個月,最長時需要兩三個月,每完成一塊我都非常有成就感。三年來,我做了40多套100多塊刻板,朋友和老師知道後都非常震驚。”李相奪說。

絕了!被這個臨沂人的手藝震驚了!幾近失傳,速來圍觀

堅守著傳統,又不斷地推陳出新,李相奪的木版年畫成為臨港又一璀璨瑰寶,我們相信憑藉李相奪對雕刻的熱愛和執著,木版年畫還將煥發出更強勁地生命力,永遠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