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結果公司才能生存,換句話說:你才能生存!但如何依靠呢?

只有依靠結果,公司才能生存

美國施樂公司曾經輝煌一時,它的輝煌源於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靜電覆印技術,因為這項偉大的發明,施樂公司從1962年起,就躋身全球500強企業的行列,成為複印機業的領軍人物。

但是正是這樣一家成功的公司,最後卻被競爭對手無情地甩在身後,論其原因,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施樂公司長期憑藉著靜電覆印技術,久居龍頭老大之位,時間長了,對市場的變化失去了警覺,新產品千呼萬喚也難見蹤影。

當傳統的複印機已經不能與電腦等新型的辦公設備相關聯工作時,施樂公司還在一門心思地生產傳統複印機產品。而此時,日本的佳能公司已經推出了頗受現代辦公族歡迎的中小型數碼複印機。

一邊,施樂公司還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盈利能力衰退,新產品的研發也停滯不前;另一邊,佳能公司則不斷努力,推出迎合市場變化的新產品。數字化時代到來的時候,保守的施樂公司終於難以生存下去,幾乎面臨破產和倒閉。

2000年,施樂複印機在美國幾乎失去了1/3的市場份額,佳能複印機如願以償地坐上了美國複印機市場的頭把交椅。到了年底,施樂中國公司不得不以5.5億美元的價格將股權轉讓給了日本富士公司。

市場競爭激烈無比,如果企業給客戶、給市場提供的“結果”—產品—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得不到客戶的認可,那麼任憑你曾是業界霸主,還是龍頭老大,你的結局只能是退出市場,退出舞臺。

為什麼擁有強大技術後盾的美國施樂公司,輸給了後起之秀—佳能?原因就在於施樂公司在心態上先輸了,它沒有適應市場變化的心態,一味滿足於既有的成績,自然就沒有主動適應市場,把握市場的行動。

反過來,佳能公司可能沒有領先的技術,但他們卻在心態上贏了。先假定客戶價值是會變化的,就獲得了把握市場的主動權,自然也就有了佳能公司在數碼複印機上的行動,自然也就有產品暢銷、企業盈利。

請記住,心態創造行動,行動創造結果。如果我們想要一個滿意的“商業結果”,那麼我們首先要樹立一種能夠激發行動的“商業心態”。

如何從賣菜中賺錢?結果心態是一種價值心態

商人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於,商人強調行動!商人的行動能力在所有的人群中是最強的。為什麼?因為商人的心態是一種結果心態,或者說是一種價值心態—公司的利潤源於為客戶提供價值,個人收入源於為公司創造價值。

因此,結果心態,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心態—我們想要更多回報,就要提供更大的價值!從商業角度說,我們想要更多的財富,那麼我們就只能通過為客戶、為公司提供更多的結果,才能“交換”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

有了這種結果心態,就意味著我們立即獲得了行動的動力與提高自我素質的機會。

動力是什麼?在商言商,進了公司,不想賺錢,那不是一種商人的心態。任何一名公司員工,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就要樹立多賺錢的思想。當然,只想賺錢的員工不是好員工,因為這樣的員工太短視,但不想多賺錢的員工也不是好員工,員工不想賺錢,公司如何賺錢?公司是一種用經濟手段來衡量個人價值的地方,你想要更多的回報,那就為公司提供更多更好的結果吧!

機會在哪裡?對外,因為我們需要為客戶提供產品,並且讓客戶覺得物有所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實實在在地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滿意度來提高其價值;對內,因為我們需要為公司提供結果,並且讓公司覺得物有所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來提高我們所提供的價值。所有這些,都是機會所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吧。

買菜賣菜,雖然是最普通的商業行為,但往往最普通的行為,能夠說明最深刻的道理。通過這類簡單的例子,我們很容易就明白,擁有結果心態之後,為什麼我們會有新的動力?為什麼我們會擁有新的機會?

比如你把菜放在菜市場去賣,別人給你5角錢。這時候,任何人都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應—想辦法把菜賣到6角、7角……甚至1元錢。

那如何做到這點呢?接下來,你就會想,應該對這個菜進行保鮮、讓菜從外表上更美觀、把菜的種類備得更齊全、向顧客把菜的營養成分介紹得更清晰……都是我們提高菜的價值的方法。

這種心態就是結果心態:我們通過改進,為客戶提供更高價值,來提高我們的價值,從而使結果更好,從而獲得更多的收入!

依靠結果公司才能生存,換句話說:你才能生存!但如何依靠呢?

Check list 3d illustration

有了這個結果心態之後,我們不僅可以通過改進白菜的品質來獲得高利潤,還可以從結果的角度去想,有沒有比賣白菜更賺錢的?於是我們在賣的品種中,加入蘿蔔、西紅柿等等。

然而,這一切的關鍵在於—我們要懂得獲得回報是一種結果,提供價值才是創造結果的原因,想要獲得更多的回報,那就多為公司創造價值。

我覺得,結果心態最偉大的地方在於,結果心態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結果心態提醒我們,不要再把眼光停留在結果上,不要把心態侷限在公司給你的回報上,因為那樣並不能夠幫助你改變現狀。反過來,要把眼光放在創造結果的原因上,要把心態放在如何為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上。

有了這樣的心態,你就不再把命運交給別人!眼光盯在報酬上,就會埋怨公司的工資標準,只要公司不改變,我們就不行動,這樣的結果是雙輸!而眼光盯在提高工資的原因—創造價值上,我們就會積極主動地改變我們的行為,積極主動地多創造價值。這是雙贏!

有了結果心態,我們的命運就從此掌握在自己手中。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公司有問題並不是你不行動、不為公司創造價值的理由!這正像別人罵你並不是你罵人的理由一樣。我們不罵人是出於做人的原則,而不是因為誰罵或是不罵我們!

同樣,我們創造價值,是出於我們做一個商人的原則,而不是因為哪一個企業對我們公平或是不公平。我們的價值是由市場決定的,不是由哪一個人或哪一個企業決定的!

賣報老漢的營銷:為什麼結果心態能夠讓我們致富?

我曾經讀過這麼一個故事,它非常確切地說明了結果心態如何幫助我們致富。

這個故事說的是兩年前,一位老漢從工廠下崗了。下崗工資很少,生活的壓力使得老漢開始打算賣報掙錢。幾經挑選,他發現35路車總站人流量大、車次多,於是選定在35路車總站賣報。

車站一共3個賣報人,賣的是同樣的報紙。老漢冥思苦想,有了!另外兩個賣報的都是各有一個小攤點,在車站的左右兩邊。老漢決定,不擺攤,帶報紙到等車的人群中和車廂裡叫賣。

一段時間下來,老漢還總結了一些門道:

等車的人中一般中青年男性喜歡買報紙,上車的人中一般有座位的人喜歡買報紙並喜歡一邊吃早點一邊看(消費者分析),有重大新聞時報紙賣得特別多(銷售數據分析)。

於是,老漢又有了新創意。每天叫賣報紙時,不再叫喚“快報”、“晨報”之類。而是換了種叫法,根據新聞來叫(價值點)。什麼“伏明霞嫁給53歲的梁錦松”、“王菲為什麼要嫁李亞鵬”、“一個女檢察長的墮落”、“‘超級女聲’為中國移動賺了多少錢”等等。

果然,這一招十分見效!原先許多沒打算買的人都紛紛買報紙。幾天下來,老漢發現,每天賣的報紙居然比平時多了一半!但老漢發現,這樣的做法對男士很管用,但對女士或有錢人不怎麼管用,他細細觀察,發現有的女士與有錢人會帶自己的雜誌或書來看(根據客戶做細分,懂得客戶價值)。

於是,他就有意識地給女士與有錢人推銷雜誌:給女士推薦服裝美容雜誌、給有錢人推銷《中國企業家》、《銷售與市場》之類的管理雜誌。結果十分奏效,這一下利潤就大多了,一本雜誌的利潤等於好幾十份報紙呢!

老漢的這一做法,被一個房地產公司的老總注意到了。他也是老漢的顧客,和老漢熟悉之後,這位老總給了他一個生意:在一些高檔雜誌與經濟類報紙中夾送他們的售房廣告,那個老闆每個月給他1 000元(幾乎相當於他賣報的全月收入)。

有了這一經驗,老漢還會根據雜誌的銷售狀況做一些優惠,比如說買一本《讀者》送一份《早報》等等,因為雜誌賺得比較多。另外,老漢還為一些慢慢熟悉起來的顧客提供訂報服務,並買了一部手機,給經常買報的顧客送名片,承諾可以特別提供預留報紙或雜誌的服務。

這樣做了大約半年,車站的一家報攤由於生意不太好就不賣了,於是老漢就接下這個地方支起了自己的報攤。但老漢又有不同:他加入了政府統一製作的報亭系統,於是他的報亭氣派又美觀(有統一的VI,有助於提升形象)。

老漢的女兒週末在肯德基打工,經常帶回來一些優惠券。於是,這又成了老漢促銷的獨特武器!買報紙雜誌一份,贈送肯德基優惠券一份。慢慢地,很多人就只到他這兒買報紙雜誌了。

老漢這個報亭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銷量,很快就被可口可樂公司發現了,他們安排業務人員上門,在老漢的報亭裡張貼可口可樂的宣傳畫,安放了小冰箱。於是,老漢的報亭不僅變得更漂亮更醒目,還能收一些宣傳費,而且增加了賣飲料的收入。

就這樣一直做了兩年,老漢的賣報生意有聲有色。每月的收入都不低於4 000元。現在,老漢又有了新的目標,他打算收購邊上的報亭,再開幾個報亭,把女兒將來讀研的錢也掙到手!

老漢賣報賣出這樣的成績,還真是賣出了一套經營哲學。細細思考起來,老漢的做法其實並沒有多麼高深的技巧,最關鍵的就是老漢時時圍繞“把報紙賣出去”這個結果,因為只有把報紙賣出去,才能實實在在地賺到錢。老漢的所有舉措無不圍繞這個結果進行。老漢的故事告訴我們:成功來自對結果的執著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