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喜歡看的話,請關注,由於最近查資料又找出許多早年的詩詞,所以這期也補上了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21、雜言詩:意志之鍛鍊

1917年4月1日

伕力拔山氣蓋世,猛烈而已;

不斬樓蘭誓不還,不畏而已;

化家為國,敢為而已;

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耐久而已。

注:1917年4月1日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筆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號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一文

二十八畫生是毛澤東同志曾經用過的筆名。毛澤東於1917年在第三卷第二期《新青年》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文章:《體育之研究》即署名“二十八畫生”。“二十八畫”即“毛澤東”這三個字的繁寫體總共的筆畫數,“生”是“青年學子”的意思。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959年7月4日

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腳踏實地,喜氣洋洋。

注:出自毛澤東在一九五九年七月廬山政治局擴大會議期間為印發糧食部副部長陳國棟一九五九年七月四日《關於1959年至1960年度糧食分配和糧食收支計劃調整意見的報告》寫的批語中的一小段韻文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23、四言韻語:黨的領導原則

1953年

大權獨攬,小權分散。

黨委決定,各方照辦。

辦也有決,不離原則,

工作檢查,黨委有責。

注:在1953年,在開展反對分散主義的鬥爭中,毛澤東明確提出這句話。1954年6月,中共中央和政務院撤銷了各大行政區,其機構大部分由中央主管部門直接接管。隨後,政務院一些部門逐漸把更多的業務管理工作,如財政、金融、市場、工業、基本建設等的管理權集中上來。

另在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十六條(草案)》中,也有這句話的批示。主席在一九五九年四月在八屆七中全會上講過工作方法九條,此後在另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增為十六條,但在正式的稿件裡是沒有這句話的。另外在《毛澤東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中也有提到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24、四言韻語:黨外黨內

1966年8月12日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

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注:在1966年8月12日召開的八屆十一中全會上,毛澤東引述了陳獨秀在1927年應瞿秋白所約而寫的《國民黨四字經》中的一句話:“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用來證明要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的正確性。後來這句話被定名為《四言韻語·黨外黨內》,所以,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幾句是毛澤東說的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25、四言韻語:諷赫魯曉夫

狐狸尾巴,經常出現。

色厲內荏,心緒不寧。

注:源於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6月的《毛澤東詩詞對聯書法集觀》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26、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1973年8月5日,80歲)

勸君少罵秦始皇,

焚坑事業要商量。

祖龍魂死秦猶在,

孔學名高實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

“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讀唐人《封建論》,

莫從子厚返文王。

注:這是毛澤東寫給郭沫若的一首詩,也是他寫的最後一首詠史詩。 這首詩是“批孔”期間毛澤東對郭沫若的歷史觀點的批評,因為郭沫若曾在1945年在重慶出版的《十批判書》裡面,曾稱讚孔子“是順應著當時的社會變革的潮流的”。

這首七律,在語言上很有特色,近似口語化,淺顯易懂,一讀便知大意。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27、五絕:呈郭老

(1973年,80歲)

郭老從韓退,

不及柳宗元。

名曰共產黨,

崇拜孔二先。

注:1973年5月,江青在毛澤東住處,看到桌上放著郭沫若《十批判書》的大字本。顯然,這是專為毛澤東而排印的。毛澤東給了江青一本,並說:我的目的是為了批判用的。順口唸了一首詩。毛澤東高度評價柳宗元的《封建論》,批評郭沫若的尊孔反法的論點。不過毛澤東對郭沫若仍然是尊重的,稱之為“郭老”,郭沫若並非黨內當權派,所以他也無意從政治上來批判郭沫若。

但另一種說法是,江青宣稱此詩是毛澤東所作。江青1974年1月曾兩次在萬人大會上唸了這一首詩。張耀祠曾將此詩呈毛主席過目。主席看了搖頭說:“我沒有寫這樣的詩,不知是從何而來。郭老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也不至於如此。”但主席在否認之後,有沒有查問和追究此事?他說郭老“不至於如此”,究竟指的什麼——是指郭沫若“不至於從韓退”,還是“不至於崇拜孔子”?這些問題,都不得而知,張耀祠最後含糊地寫道:“根據有關人員回憶,都說主席沒有寫過這樣的詩。大家認為,可能是江青自己杜撰的,用這種形式來欺騙群眾,整倒郭老。”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28、訴衷腸(贈周恩來)

(1974年,81歲)

當年忠貞為國酬,

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

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身軀倦,

鬢已秋;你我之輩,

忍將夙願,付與東流?

注:作於1975年毛主席82歲高齡寫給周總理的最後一首留世之作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974年5月29日,毛澤東與周恩來最後握手告別。當晚周恩來住進了305醫院,這是他們面對鏡頭的最後一次握手

129、賀新郎:改張元幹《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詞

(1975年4月18日,82歲)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

故宮離黍。

底事崑崙傾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

況人情、老易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君且去,休回顧。

注: 曾擔任毛澤東醫護人員的藍桂英回憶:1975年4月2日,董必武去世,毛澤東一天不吃東西,也不說話,只是將《賀新郎》的錄音反覆聽了一整天。他時而躺著聽,時而用手拍床,擊節詠歎,神情嚴肅悲痛,借這首詞中的某些句子寄託自己對董必武和其他戰友的懷念。沒過幾天,他把詞的最末兩句改為“君且去,休回顧”,讓錄製組重錄,說原來兩句“舉大白,聽《金縷》”太傷感了。所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董必武傳》採用了毛澤東改詞悼念董必武的說法。當然,他們更重要的是倆都是共產黨一大的成員。

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就是周恩來在1975年2月四屆人大後病情惡化,每日便血。毛澤東曾囑張玉鳳詢問周恩來的病情。3月20日,周恩來在給毛澤東的親筆信中寫道:“我因主席對我病狀關懷備至,今又突然以新的病變報告主席,心實不安,故將病情經過及歷史造因說清楚,務請主席放心。”這一背景同毛澤東把這首詞的最後兩句改為“君且去,休回顧”,的時間非常接近。證明他已清楚地意識到周恩來病情的嚴重性。他用這首詞,寄託了同這位老戰友的感情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130、改《詩經小雅采薇》斷句

(1976年,83歲)

今我來兮,楊柳依依。

注:原句是: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131、改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

終日昏昏醉夢間,

忽聞春盡強登山。

過院逢僧閒話語,

又得浮生半日閒。

注:原句是,因過竹院逢僧話

在1976年一個春天的早晨,孟錦雲勸毛澤東去花園走走,出乎意料,毛澤東欣然同意了。張玉鳳和孟錦雲一邊一個攙扶著他。他們走出臥室,穿過會客廳,來到毛澤東臥室後面的一個小花園。他們一邊走,毛澤東還風趣地說:“張姐、孟夫子,你們二位是我的左膀右臂噢。”“可不是,沒我們倆,您可是寸步難行啊。”小張回答了毛澤東的話。毛澤東聽了哈哈笑起來:“你們倆不僅是我的左膀右臂,還是我的左腿右腿呢。”小孟也逗趣地說:“您不是說,我們倆是您的哼哈二將嗎?”“左膀右臂,哼哈二將,對嘛,是這樣。”毛澤東像是自言自語地說著。他們三個人邊走邊說,一會兒就來到了毛澤東房子後面的小花園。很久不出屋的毛澤東一下子覺得那麼新鮮,春天的花園竟這麼美麗。花園不大,卻是小巧靈秀。四周的景物,光明而清鮮。在小孟、小張的攙扶下,毛澤東沿著花園小徑踽踽而行,他仔細地看看這花、這草、這石。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此時毛澤東順口唸了兩句詩:今我來兮,楊柳依依。小孟聽毛澤東又唸詩,便說:“您老是詩呀,詞呀的,我們都不懂。”“不懂就學,多讀些書,慢慢就懂了。”毛澤東說著,坐在了為他準備好的椅子上,他望著小張、小孟,又吟了一首詩: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過院逢僧閒話語,又得浮生半日閒。吟完了這首詩,毛澤東又問:“怎麼樣,你們聽懂了嗎?真是難得這春光啊。”“是啊,我們老讓您出來走走,您總是不肯。出來曬曬太陽,呼吸點新鮮空氣,多好。您就是願意躺著,這樣對身體不好。”小孟只要得著機會,就這樣勸說毛澤東。“看來,我是得聽你們的囉。”這天早晨去花園散步,毛澤東顯得興致很高。他和小張、小孟有說有笑,在花園裡呆了半個多小時

全部毛主席存世的詩詞,你有哪些沒有讀過(第十三輯)

這成為他留給世人的最後絕唱。摘自《走進毛澤東的最後歲月》,作者:郭金榮,出版社:中共黨史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