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8

上一篇我們講解了南山第二山系的羽山、瞿父山、句餘山等山,這一篇我們來了解一下其他的神山。

【原文】

又東五百里曰會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湨。

又東五百里曰夷山。無草木,多沙石,湨水出焉,而南流注於列塗。

又東五百里曰僕勾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草木。無鳥獸,無水。

又東五百里曰鹹陰之山,無草木,無水。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8

【詞語釋義】

會稽:kuài jī ,會稽山,原名茅山,亦稱畝山,位於紹興北部平原南部,文化積澱深厚。是中國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鎮山之一(南鎮),古代九大名山之首,中國城市山水園林的發源地之一,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眾多佳作,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出自這裡。

砆石:fū shí,似玉之石。

湨:jú,湨水,古水名,在河南西北部,源出濟源市,東南流入黃河。

列塗:古水名。

【譯文】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8

成山再往東五百里是會稽山,它也呈現四方形。山上有很多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生產晶瑩透亮的宛似玉的砆石。勺水從這座山發源,向南流入湨水。

會稽山往東五百里是夷山,山上草木不生,有很多砂石,湨水在這座山上發源,向南流入列塗水。

夷山再向東五百里的地方,叫做僕勾山。山上遍佈著豐富的黃金、美玉,山下生長著茂密的花草、樹木,山中沒有鳥和野獸,沒有河流和水源。

僕勾山再往東五百里是鹹陰山,山上寸草不生,也沒有流水。

【原文】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8

又東四百里曰洵山。其陽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 䍺。洵水出焉,而南流注於閼之澤,其中多芘蠃。

【詞語釋義】

䍺:huàn,傳說中類似山羊的一種動物,沒有嘴。其表情永遠是高傲、不可一世的樣子,因為它不吃不喝也不會死。

閼:yū,閼澤,古水名。

芘蠃:píluǒ,山海經中提到的一種生物,即紫色的蜾蠃。

【譯文】

鹹陰山往東四百里是洵山。山南陽面生產金屬礦石,山北陰面多是玉石,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羊卻沒有嘴巴,不吃不喝也能生存,野獸的名字叫做䍺。洵水從這座山中發源,向南流入閼澤,水裡面有很多紫色的蜾蠃。

「國學經典」山海經卷一南山經08

【原文】

又東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荊杞。滂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海。

【詞語釋義】

枏:nán,同"楠",古樹名。

荊杞:jīng qǐ,1.指荊棘和枸杞,皆野生灌木,帶鉤刺,每視為惡木。因亦用以形容蓁莽荒穢、殘破蕭條的景象。 2.喻奸臣。

滂:pāng,滂水,傳說中的河流名。

【譯文】

洵山往東四百里是虖勺山,山上到處是梓樹和枏樹,山下生長著許多荊棘樹和枸杞樹。滂水從這裡發源,向東流入大海。

-END-

有人問我做中國人是什麼體驗。我告訴他,認得漢字,識得詩詞,賞的風月,彈得古琴,不知是多少輩子修來的福分。——《不記年》,感謝關注,瞭解更多文學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