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營銷神話失靈 江小白“青春小酒”不長久?


深度|營銷神話失靈 江小白“青春小酒”不長久?


產品力的缺失一直都是江小白最大的隱患和軟肋,憑藉著出色的營銷和策劃雖然可以帶動一個產品一時的成功,但是能否持續的成功,市場上從來都沒有先例。

2018年成為江小白的多事之秋。

有媒體報道,江小白內部員工爆料江小白2018年上半年銷量嚴重下滑,而公司內部員工待遇低,離職率比較高,管理混亂等問題。為此,2018年8月,江小白酒業在北京舉辦了一場戰略發佈會,創始人陶石泉回應了業績下滑,離職率高等問題,宣稱2017年營收接近10億元,離職率低於3%。

白酒企業制勝的法寶多年都是白酒的品質和背後的白酒文化。但江小白的走紅卻不是傳統白酒的路徑,口感、品質從來不是其主打的賣點,儘管其口感一般,品質一般,卻依然成為年輕人心目中最受歡迎的小酒,這背後其營銷策劃功不可沒。

從2012年到2018年,打著“青春小酒”的江小白,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品牌迅速成為中國白酒市場的新生力量,其互聯網化的營銷思維、精準的定位、走心的廣告文案、場景化的銷售模式,成為當下城市年輕人社交化生存的一個獨特寫照:“吃著火鍋唱著歌,喝著小白划著拳,我是文藝小青年。”

然而,產品力的缺失一直都是江小白最大的隱患和軟肋,憑藉著出色的營銷和策劃雖然可以帶動一個產品一時的成功,但是能否一直持續的成功,市場上從來都沒有先例。《商學院》記者就產品力、營銷等話題向江小白髮去了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時,沒有得到對方的回覆。

01

定位都市年輕人市場

深度|營銷神話失靈 江小白“青春小酒”不長久?

與傳統白酒的目標人群和定位有所區隔,江小白選擇了傳統白酒所“忽略”的人群——當下的都市年輕人,定位於青春小酒。“年輕人的特點是比較個性和自我,從調性上來說,白酒和年輕人之間不匹配,所以一直以來很少有傳統白酒選擇這個市場。而江小白則打破傳統白酒的商業傳統,選擇了年輕人作為目標市場,並進行了一系列的營銷創新活動。特別是圍繞其定位展開的一系列的內容營銷。”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營銷學副教授費鴻萍評價。

在費鴻萍看來,江小白的整個內容營銷最大的特點是從用戶出發,系統性的發展其營銷活動。洞察、理解年輕人的特點,聯繫不同的場景,創造文案內容,直擊年輕人的內心,展開情感的連接。在除包裝之外——即表達瓶,還選擇了社交營銷,與江小白的社交化消費場景不謀而合。

“準確地說,江小白針對城市裡的異地族群打造了一個IP。這群人是在打拼過程之中的,而且對真正的白酒品質不是很在意的人群。也就是說,真正懂酒的人或者喜歡喝酒的人,是不喝江小白的。”品牌專家北京禾生品牌諮詢公司創始人李文剛表示。

於是,無論是江小白的包裝上,還是其傳播文案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形象:一個文藝範兒的城市青年,戴著一副黑框無鏡片的眼鏡,穿著休閒西裝,圍著英倫格調的圍巾。而這位江小白的口頭禪就是: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

因為目標受眾是年輕人,江小白的營銷思維也更互聯網化,社交媒體和自媒體成為其傳遞品牌主張的主要陣地。隨著江小白表達瓶的出現,江小白的營銷完全走向社交化。為此,表達瓶更換了營銷口號:我有一瓶酒,有話對你說。

在江小白推出的H5遊戲中,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份和場景表達自己想說的話,輸入表達的內容DIY背景卡,在朋友圈分享自己製作的外包裝,頁面標題就是“江小白的文案,其實就是我寫的”。表達瓶其實讓消費者擁有了深度的參與感,他們既是消費者又是內容的創造者。

“以二維碼作為載體,通過消費者掃碼,獲取消費者消費行為數據,通過二維碼傳遞產品信息、產品情感等,同時通過二維碼,助企業與消費者完成更好的溝通。”李文剛評價。

每一個二維碼都是一個移動互聯網入口,是建立企業、產品、品牌與消費者互動的橋樑,協助企業完善對消費者的個性化互動,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同時,還實現了品牌在社交媒體的傳播。

江小白的瓶身成為一個自媒體,也成為諸多影視內容的載體。2016年江小白投入3000萬元在影視作品中進行廣告植入,劇情的植入又為江小白帶來大量的流量。江小白的自媒體營銷就這樣形成了營銷傳播的閉環。

02

從語錄版、表達瓶到IP

江小白在剛面市的時候,更多的還是選擇以江小白語錄的方式與消費者溝通:“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成為江小白標誌性和流傳度最廣泛的一句語錄,此外,“青春不朽,喝杯小酒”“工作上十分努力,飯桌上竭盡全力”“快樂喝小酒,寂寞唱老歌”……這些有趣的語錄也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有的甚至戳中他們的內心,產生共鳴。

以上述江小白表達瓶為主,江小白開始了,消費者自主創造內容,深度參與到江小白的營銷活動中。事實上,表達瓶並不是江小白的首創,前幾年可口可樂的歌詞瓶、暱稱瓶都曾風靡一時。“江小白則將其系統化,是內容營銷、建立品牌的一個部分。這種人性化的表達就是希望與消費者之間建立起情感的溝通,而不僅僅是單向傳播品牌的主張。”費鴻萍表示。

從2016年開始,隨著江小白形象逐漸被熟知和關注,江小白髮展了漫畫、MV,植入電影等,通過不同的路徑建立了自己的IP。同時期,江小白還適時做了一系列的線下活動,如把握社會的熱點:嘻哈音樂LIVE巡演、Just Battle街舞比賽和塗鴉賽,創造了一個年輕人文化現象等。

費鴻萍認為,建立品牌自有IP,帶來流量和產品關注度,是面向新生態消費者的一個重要品牌策略。

2017年是江小白打造了《我是江小白——世界的另一個我》動漫。以重慶為故事背景,在重慶取景,邀請韓國導演和團隊打造這部動漫作品。目前,該動漫第一季已經播出,豆瓣評分為8.1分。

“從某種意義上講,當企業打造出了擁有固定消費群的文化符號或者是一個卡通形象,將會超越品牌,成為一個超級IP,不但可以深化品牌,而且可以賦能商業模式的創新,帶給企業更多的可能。”福州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肖陽教授表示。

所以,從總體上來說,江小白的創新始於其目標營銷戰略的選擇,發展了一個較為系統性的社會化營銷過程:從單向的內容傳播到再到IP的建立,江小白這幾年的營銷及品牌溝通發展始終以其最初的青春、年輕為基調在打造著傳統酒業當中一個“另類”的江小白。

03

營銷叫好不叫座

深度|營銷神話失靈 江小白“青春小酒”不長久?

為什麼一家白酒企業沒有推出讓大家眾口一詞的好口碑的白酒,卻推出了大量走心的文案和語錄,成為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上的熱點話題。

通過天眼查記者看到,重慶江小白酒業有限公司前身是重慶江小白酒類營銷公司,而其創始人陶石泉的背景經歷也打上了深深的營銷烙印,陶石泉曾經在金六福酒業工作過10年時間,從事品牌和營銷工作,後來又任職情緒研究所,專業燒腦30年。

回顧金六福酒業的發跡過程,發現其與江小白的成功有著非常類似的軌跡。金六福酒業是以營銷見長的白酒品牌,1998年進入白酒市場,作為一個沒有歷史根基,沒有文化厚度的新白酒品牌,金六福在營銷上主打“福文化”, 從最初的“好日子離不開它,金六福酒”“喝金六福酒,運氣就是這麼好”“中國人的福酒”“幸福團圓,金六福酒”到後來的“奧運福·金六福”“春節回家·金六福酒”等“福文化”的演繹。

從1998年到2004年短短几年時間,金六福能夠躋身中國知名白酒行列,其“福文化”營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把福文化與中國人消費白酒的各個場景進行關聯。圍繞場景的營銷堪稱當年金六福成功的殺手鐧。

然而,2012年以後,金六福就在白酒市場上逐漸沒有了聲音,“福文化”營銷也成為歷史。2015年金六福被曝出虧損近2億港元,被新華聯集團收購。此後,金六福再無消息。

金六福雖已沒落,但陶石泉在金六福10年的品牌和營銷的經歷,還是讓他深諳白酒營銷之道,而情緒研究所的消費者研究工作,又讓他對消費者的洞察更為深刻。於是,推出這樣一款想打動年輕人的青春小酒也就不難了。

江小白清新的造型、扎心的文案收穫了千萬粉絲,在營銷江湖上與杜蕾斯並稱“文案雙雄”,以至於坊間戲稱,“江小白就是一家被賣酒耽誤的廣告創意公司”。

然而,成功的營銷並沒有帶給江小白業績上的巨大提升,江小白宣稱2017年銷售業績接近10億元,但坊間傳聞其真實的營收也僅有5億元。如果拿這樣的業績和其他白酒小酒相比,其實也很一般。相比之下,小郎酒在2017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而老村長近年來的年銷售額更是達到數十億元。

以江小白的知名度和網絡上的熱度,數億元的銷售額其實並不匹配其知名度。從某種意義上看,江小白成功的營銷並未帶來足夠的產品銷售的轉化率,可以說是叫好不叫座,這更加從側面反映出其在產品端存在的問題。

04

爭議的產品品質

營銷的成功只是成功的一面。但是,江小白一直以來產品的軟肋並沒有解決。外界一直有這樣的說法:最好的營銷,最爛的產品。來自專業懂酒的人士對於江小白酒的品質的評價幾乎一致的不佳,口感差。很多消費者承認也喜歡江小白的營銷,但卻對其產品評價不高,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並沒有喝過江小白這種青春酒。

“好的內容營銷雖然打動了消費者,讓大家知道江小白這一IP,但卻沒有與其產品產生任何聯繫點,這也就導致了品牌與產品的相對隔離——產生了喜歡你的品牌,卻不喜歡你的產品,消費你的品牌文化,不為你的產品買單的現象。”費鴻萍分析。

作為一款“網紅”的白酒品牌,消費者對江小白的評價卻出現了兩極分化:喜歡江小白的那群人表示“容易入口,很舒服”;而另外一群人則表示“文案很扎心,酒卻真難喝”。記者也走訪了身邊多位懂酒、愛喝酒的人士,普遍也對江小白的口感和品質進行了吐槽。

如果看看電商平臺上對江小白的評價,或許會更能說明問題。江小白在電商平臺的自營旗艦店裡,有超過1000條的差評,其中有40%以上是在質疑酒本身的問題。例如某會員的評價:“喝起來感覺味道,還就那樣,喝不出多少,就喝不出特別的感覺,但是還將就吧。”“酒一般,廣告不錯。”“一般,不如老村長的6元一瓶的。”

如果消費者的評價僅僅代表個人意見,那麼專業測評機構對江小白是什麼測評結果呢?近期酒評網對青春版江小白進行了測評。酒評網對其包裝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評價其為極簡、精緻、有情懷;作為清香型白酒,江小白基本聞不出香味,後味比較短。從這個角度看,白酒的重度消費者多數都難以接受江小白,因為其香氣不足,口感不佳。相反,對於白酒不熟悉的年輕人或許對香氣沒有那麼在意。

深度|營銷神話失靈 江小白“青春小酒”不長久?

也許,消費者的吐槽,專業品酒專家的評價也讓江小白酒業認識到了產品上的問題,也嘗試進行改變。顯然,江小白塑造了青春小酒這樣一個獨特的概念,但是青春小酒顯然無法成為一個品類,不能成為品類就意味著隨時有可能被市場拋棄。於是,陶石泉做出了從青春小酒升級到“清淡型高粱酒”的決定,讓江小白轉變成“低度化、利口化、國際化”的輕口味高粱酒,賦予江小白真正的文化底蘊。

而高粱酒在重慶地區確實有著悠久的歷史,江小白也看到青春小酒的侷限性,開始挖掘高粱酒的自身價值,並且加入自己的元素。而走低度高粱酒,可以看出陶石泉還是想回歸傳統白酒的路子,在8月面對媒體的戰略溝通會上,陶石泉表示,江小白未來將圍繞農莊+、酒莊+、味道+、市場+、品牌+進行全產業鏈核心能力的佈局。為此,2018年5月,江小白酒業斥資7813萬元,收購重糧酒業公司100%的股權,開始拓展產品線。

很顯然,陶石泉也看到了被消費者、被媒體吐槽的江小白在白酒品質和口感方面的短板,在產品力上的不足,也認識到沒有過硬的質量和品質的保證,再漂亮的營銷策劃終究是“皇帝的新裝”,遲早會被消費者識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