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市的吶喊,“無名之輩”的堅持與綻放!


小球市的吶喊,“無名之輩”的堅持與綻放!

在聯盟中,球星個人的努力會決定其最終的成就,但是其所在球隊以及所在城市也會有時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尤其體現在提升球隊以及球星的品牌形象以及商業價值上,來自城市的光環往往能夠取得巨大的加持。

集結廣大球迷的智慧,總能第一時間用最形容準確的詞語概括出最為合適的詞語來形容來自千里之外的NBA中的各種事件,於是小球市一詞就應運而出,小球市一詞主要是形容一個城市的經濟底蘊以及商業市場,與球星緊密相連,球市的價值產出和根源作用者還是球隊,而一個球隊最大的價值體現就是球星,球星的影響力與球隊以及城市的商業影響力是交相輝映、互為一體,這是NBA得以推向全球化的根本原因,將球星的影響力無限放大,以此為根本,形成連帶效應,推銷NBA的品牌形象,實現商業價值。你可能至今連NBA有多少支球隊都不清楚,卻在微博上的全明星投票入口投了庫裡或者字母哥一票,只是因為你聽過他們的名字,並且知道他們打得還不錯。

小球市的吶喊,“無名之輩”的堅持與綻放!


小球市的吶喊,“無名之輩”的堅持與綻放!

說完NBA的品牌效應,再說回小球市的故事;最佳典範就是勒布朗·詹姆斯之於克利夫蘭,克利夫蘭在上個世紀50年代是全美著名的工業城市,時至今日雖然是俄亥俄州第二大城市,但是還是無法同洛杉磯、紐約等大城市相比,然而勒布朗詹姆斯將克利夫蘭這座城市的名字推向了全世界,一個人改變一座城,在這一層面上詹姆斯與喬丹達到了同一高度,即使科比在洛城堅持了20年,但以經濟層面來說,詹姆斯之於克利夫蘭無疑是這個時代NBA最為成功的案例。

雖然NBA官方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去劃分大球市和小球市之間的區別,但在球迷之間早已產生一種關於城市體量之間的一種比較。像湖人隊、尼克斯隊是公認的有錢,一是球隊本身市值高居NBA的前二位,而且依託於洛杉磯、紐約這樣的世界級大城市,在開發球場市場以及擴展球隊周邊產品上有巨大的幫助, 有球隊才能形成球市,而球市的擴張和盈利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依託球星的,球市的擴張在根本上與整個聯盟的利益相連。

小球市的吶喊,“無名之輩”的堅持與綻放!

聯盟自然深諳此中道理,為了維持整個NBA品牌的良性發展,聯盟在上個世紀就制定了選秀規則以及交易條例,同時還發布了針對球隊薪金管理的工資帽。一是盡力維持29支球隊的實力平衡,儘可能保證每個球隊能產生一位全明星級別的球員;二是防止豪門球隊用美元砸球星;三是防止巨星抱團。

而NBA發展到今天,不僅聯盟賺得吃穿有餘,各個球隊老闆也不差錢,球星的收入更是成倍增長,球員作為勞方代表,話語權也在不斷地增加,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團隊去打頭陣,負責交易試水以及和利益關聯方談判,NBA變成一個三方談判妥協的交易所。

小球市的吶喊,“無名之輩”的堅持與綻放!

像科比與保羅聯手告吹的例子,是受當時的特定情況所限。由於當時的黃蜂被聯盟託管,所以大衛·斯特恩擁有交易的否決權,而從勒布朗與杜蘭特的例子可以看出超巨抱團對於聯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除了這些位於雲端的“神仙”外,在聯盟中還是有大量低調本分、兢兢業業打球的”草根球員”存在的;而所謂的草根之名,也不是針對於球員的,而是說那些所謂名不見經傳的小球市的,而小球市的劃分方式又有不同的標準,一是以球隊票房作為劃分標準;二是以所在城市作為劃分標準;三是以所在球隊作為劃分標準,而這三種劃分方式在一些程度是重合的,比如湖人隊,無論是從平均票價、球隊票房、上座率、城市影響力還是球隊市值來說,都是堪稱豪門,真正意義上的大球市;而同樣以此標準來劃分,猛龍隊沒有總冠軍的底蘊,但是常年以來,平均票價最高,上座率也居於聯盟前列,同樣還有來自小球隊市場的夏洛特黃蜂隊,在這個賽季開始,肯巴·沃克的崛起以及黃蜂球隊戰績的起色,為黃蜂隊吸引了不少的關注。最後回到了球員本身,儘管在大城市打球會增加曝光度,但是如果不能打出出彩表現的話,同樣會泯然眾人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