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北京P2P行政核查延期至3月底完成


官宣!北京P2P行政核查延期至3月底完成

去年8月,P2P網貸啟動合規檢查,分為網貸機構自查、中國互金協會和地方互金協會或相關機構開展的自律檢查、地方網貸整治辦的行政核查三大部分。昨日,在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諮詢活動上,北京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霍學文表示,P2P網貸的行業自律檢查將在下週基本結束,行政核查階段將隨後展開,預計在3月底前完成行政核查。

去年下半年P2P網貸開始出現爆雷。8月17日全國網貸整治辦下發《關於開展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工作通知》及《108項P2P網絡借貸機構合規檢查問題清單》中規定的合規整改流程,P2P網貸合規檢查將於今年12月底前完成。合規檢查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機構自查、行業協會的自律檢查、監管機構的現場行政核檢(即“三查”),並且在時間安排上“三查”可同時推進、交叉核驗。隨後,相關協會即開始主動配合北京監管方,開啟了對北京地區P2P網貸全面的合規檢查工作。

霍學文表示,註冊在北京的P2P在全國範圍相比是比較多的,但去年七八月份的P2P爆雷潮,北京的情況反而要比許多地方好,這跟北京在此前對監管工作的重視有關。北京對P2P的管理一直比較規範,包括開展產品登記信息披露、資金存管、建立行業協會、加強黨建等,這說明強化監管起到了作用。

P2P“三查”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防控金融風險,要出清行業的亂象,為規範發展奠定基礎,穩妥處置已經出現的風險,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三查”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查清真實性問題,包括檢查股東是否真實、出資是否真實,項目是否真實,如果這三個都真實,才具備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對於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地區待收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P2P平臺將不予備案。北京將淘汰90%的P2P網貸企業。

對此,霍學文表示,北京清退P2P企業並未設硬性數字指標,對P2P平臺的核查,北京將按照全國統一的108項問題清單的規定要求,按照是否可持續進行的標準來進行。

霍學文表示,實際上,“三查”就是一個自然淘汰的過程,如果存在自融、惡意欺詐等相關問題,不符合相關規定,下一步就是被督導,或者強制退出。

12月初,互金商業評論曾撰文(P2P行政核查可能延遲,備案平臺或低於300家)

指出,從各地合規檢查驗收進度看,按照此前公佈的12月底完成行政核查的難度很大。

截至12月初,上海、浙江地區大部分平臺已完成行政核查,深圳地區仍停留在自律檢查階段。而北京地區尚未正式啟動。互金商業評論當時預計,不排除會向後推遲至年底。

目前不清楚的是,如果行政核查完成時間推遲至3月份,那麼原定於2019年6月底完成的網貸備案工作是否會再次推遲。

統計結果顯示,目前全國活躍網貸平臺數量僅有700家左右,而截至12月初,各地公佈數據顯示,提交自查報告的P2P平臺數量約500家,其中北京地區約150家平臺提交了自查報告,深圳地區提交自查報告的平臺120家左右;廣東其他地區約50家;上海地區約70家提交自查報告,浙江地區近100家平臺提交自查報告。

截至12月初,北京地區待收餘額規模超過3800億。

本文綜合自北京青年報、互金商業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