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我这个,不渴望成为人生赢家的,区区小人


尊重我这个,不渴望成为人生赢家的,区区小人



曾经有个少年叫宫洺,才二十多岁就是《ME》的执行总编,身价上千万。

曾经有个少年叫何以琛,才二十多岁就是高级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身价上千万。

曾经有个少年叫肖奈,才二十多岁就是“致一科技”的总裁,身价上千万。

曾经有个少年叫项天骐,才二十多岁就是豪利集团的总经理,身价上千万。

……

曾经,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少年。


所以后来,有很多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总是喜欢不断的问自己,


“凭什么我就不能成为人生赢家?凭什么我就不能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制霸人生?”


最糟糕的是,一旦你没有那样的想法,反而会显得“不合群”,大家都会认为你没理想,不努力。没错,找个女朋友说不定都会被嫌弃。


有时候,真心觉得这些电视剧对某些年轻人的影响太大了,好像每一个人不用怎么奋斗不用怎么努力,就能成为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然后无数的漂亮妹子都来投怀送抱。结果呢,换到自己身上,你告诉我,你就喜欢一个公司楼下奶茶店的小妹。没事别给自己加戏了,OK?


成为人生赢家到底好不好?当然好!功利也罢,现实也好,有谁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掌控自己的人生呢。但是,当你扪心自问,你想得到的,其实无非只是赚快钱而已。

你不想朝九晚五,却向往自由自在;

你不想付出努力,却向往日进斗金;

你想吹着空调,俯视崇拜仰慕你的人们。



尊重我这个,不渴望成为人生赢家的,区区小人



所以,问题并不在于“人生赢家”,而在于你自己的初心。二十岁出头,可以暂时没有情商,因为社会的磨炼会教会你如何成长,但是我们起码要有最基本的智商。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正视自己的梦想、欲望和现实需求。


事实上,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喜欢不喜欢的事,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就会根据社会经验和自己的评价把喜欢不喜欢换成值得不值得,可行不可行等等。


喜欢或者爱这种词,听起来逼格很高,很伟大很神圣,但有时候其实非常廉价。就以工作来说,我喜欢过写作,喜欢过数据建模,喜欢过数据分析,但是这些喜欢,其实都非常的廉价,我不过是能相对轻松的把这些事做的好一点,从中能得到稳定的正反馈。


除此之外,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呆久了,沉淀的不止是技术,经验,头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行业信用。所谓的行业信用,就是别人找你拿活的时候,你能把活拿出来。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专栏作家,别人约稿的时候你一定能写出一篇靠谱小文章。


但是归根结底,人的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在规划经营人生的时候,要有大的方向,在这个方向下又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线面,手头的资源有多少,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遇到了风险怎么抵御,和竞争对手比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这是一个把人生几十年当成一个大蓝图的思维方式。


你想成为人生赢家,起码应该要有这样的思维方式。但是毫无疑问,有这种思维方式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其实都是走到哪儿算哪儿;甚至以BAT这种量级的企业来说,有可能都是都是乱糟糟的走到哪儿算哪儿,运气好结果一不小心就搞了这么大一坨。



尊重我这个,不渴望成为人生赢家的,区区小人



大部分人没有这种大蓝图的认识,主要原因可能是对社会没有足够深的认知,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了解,也没有足够的行业经验,或者是刷微博公众号刷傻了等等。此外,认知水平也不是全靠努力就能提高的,还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很多大佬某种意义上其实也是中了彩票的天选之人,刚巧生在了正确的时代,刚巧受了正确的教育有合适的历练等等。


所以,人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对于搞区块链、搞加密货币的人更要如此。市场的特点就是千变万化,你不能要求市场如何,因为市场永远正确,错的永远是你。但有些人的性格,就是死不认错,那唯一的归宿就死在市场中了。


市场的残酷,并不是为了某个人,这是市场的本性,如果对此没有深刻认识,那也只有死路一条。像现在有些人,动动不动就骂政策,那是没见过苦日子。1929年的美国股市,别说是各种给什么政策利好了,连美国政府都无能为力了,自己都救不了自己了。


熊市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结合当下的实际条件,给出最适宜的行为大概要比那些轻飘飘的口号有意义多了。一心想赢的人,其实人生也是比较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