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營銷|教你幾招!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近年來,隨著網絡經濟的不斷髮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速度也是突飛猛進。不過旅遊業內的文創發展卻少有亮點,從內容創作、運營平臺、衍生品、顯示硬件等方面,均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做旅遊文創的要充分考慮情感需求,洞察人性、研究市場、研究資源怎麼來轉化,二次消費才好搞起來。

旅髮網(www.lvfacn.com)今天教你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PART 1 消費趨勢

1、門票經濟向文創經濟的轉變

近幾年來,“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成為旅遊觀念的一種“創新”在全國流行,把“門票經濟”作為一個過時的貶義詞。原國家旅遊局李局長說:“要從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走出來。要致力開發旅遊產品,降低門票收入在旅遊總收入中的比重”。意思是說,至今仍處在“旅遊過度依賴門票收入的階段”。

景區營銷|教你幾招!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2、旅遊商品向文創產品的轉變

在現代旅遊經濟中,旅遊商品已是舉足輕重,繼交通、住宿、餐飲之後,它已成為拉動旅遊業的重要動力,毫無疑問,旅遊商品將是未來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領銜主演”。旅遊商品向旅遊文創轉變,旅遊文創向大文創產業轉變,“文創+旅遊”成為旅遊消費發展的大趨勢。

景區營銷|教你幾招!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例如文創界的大網紅——故宮博物院。再過三年,紫禁城就600歲了。這座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近兩年的公眾形象,卻不像是一位遲暮老者,而是展現出逆生長的“萌”。不管是此前朋友圈裡流行的“明成祖朱棣從畫像中跳出來”的H5頁面,還是出現在故宮淘寶店中類似雍正皇帝“不與朕相干”手書摺扇這樣的文創產品,都在傳達一個信息:年歲漸長的故宮,並未停止追趕時代的腳步。

3、理性消費向情感消費的轉變

旅遊的消費行為可以劃為兩個大類:一類是理性消費,另一類是情感消費。理性消費需要功能、便捷、實惠,而情感消費則需要打動人們的內心,而二次消費很大比重就是來自情感消費環節。目前,中國旅遊即將迎來品質消費的時代,其核心是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內心情感需求,這與旅遊體驗式購物方式不謀而合。情感體驗、情感認同、情感觸動最終產生情感消費。

PART 2 消費痛點

1、過度依賴門票收入

“一張門票,幾張照片,一地垃圾”——有人這樣總結國內旅遊的標化模式。

景區聯票動輒上百元,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一家三口出行,光是門票費用支出已不菲。但在景點的評論中,“門票太貴”依然是用戶反應最多的。"買了門票,沒啥可看的",“轉了一圈就走了”,感覺“景點都差不多的樣子”。說白了,用戶不是覺得“貴”,而是覺得“不值”。

景區也有自己的委屈:景區的規劃建設都是高標準,意味著有高額的貸款要還,可收入一直上不去,嚴重依賴門票收入。搞點創收的項目,又被遊客嫌棄太商業化、太坑。

2、消費單一,紀念品同質化

遊客對於景區的紀念品,的確是“又愛又恨”。國人的購買力強,已經是世界公認的,買一些紀念品帶回家贈送親友或自用,也是旅遊的樂趣。但目前景區的紀念品市場,能做到如故宮文創這個高度水準的,並不多。遊客的品味、審美在提高,而相應的消費供應卻跟不上。

對於景區,如何借力,如何進行消費升級,才是應該優先考慮的——為遊客提供更好的娛樂休閒項目,真正地挖掘文化消費的內涵,而不僅僅停留在圈地收門票。對於文創產業鏈的扶持與合作、聯合運營,景區也可以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引入更優質的互聯網電商、品牌資源。畢竟能“靠天吃飯”的景區是少數,一起把市場做大,把服務做好,精細化運營是出路。

景區營銷|教你幾招!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景區營銷|教你幾招!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3、遊客“到此一遊”的無奈

“不來景點,後悔終生;來了景點,終生後悔”——“說好來看主題樂園,可來了發現沒啥好玩的,最後孩子就一直在兒童樂園餵羊。”“本想來景點看文化,畢竟有五千年曆史的內涵,結果景點造了海盜船,感覺特不倫不類。”

旅遊中的囧境,正如一座圍城,想逃離日常的生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最後發現外面的世界也不過如此。

PART 3 解決路徑

1、超級IP孵化,打造消費吸金力

現在是一個IP時代,好的IP具備替代性小、黏性更大、文化內容更豐富、商業模式更多元、變現能力更強的特質,這些都是旅遊景區開發運營必須考慮的問題。如何將景區內容與IP結合?將其轉化為一種情感化的消費,形成內核吸引力,正是這種內在的基因IP更容易讓景區產生差異化的競爭壁壘。


景區營銷|教你幾招!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很多人都知道風靡亞洲的超級IP:Line friends,呆萌的布朗熊,活潑的可妮兔,單純的莎莉雞,還有一眾小夥伴,它們是來自“Line”的聊天社交軟件,作為聊天時候表達心情的貼圖和表情。隨著它們知名度越來越大,便衍生了很多Line friends 的卡通主題商店,遍佈全球,成為眾多年輕人去韓國旅遊必去的景點。超高認知度,加上龐大的粉絲,創造了表情包年收入17億的吸金力,成為韓國文化輸出的一張超級名片。

2、塑造自主品牌,打造重複消費力

我們在旅遊消費時都面臨過上哪買?買哪個品牌?哪個產品的困境,其困惑的背後是缺乏強認知的品牌,在情感消費時代,自主品牌打造變的尤為重要。品牌代表在消費者眼中形象、對消費者承諾,所以景區在業態品牌上需要差異化規劃和培育,塑造二次消費的品牌矩陣,通過長期運營,塑造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關注和買單。此外,當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可打破景區銷售的瓶頸,構建立體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增加遊客的重複購買力。


景區營銷|教你幾招!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3、創造文創爆品,打造消費爆點

對於景區二次消費來說,最具價值的還是原創內容,我們認為這是未來景區消費更具有想像力的板塊。所以這裡定義的文創爆品不僅可以消費,可以形成景區引爆市場的載體,也可以增加遊客的情感黏性,充當著維護客戶關係的角色。同時文創商品是景區在地文化的直接體現,屬於景區可移動的風景,這就使文創商品成為旅遊目的地體驗的一個極好的補充和延伸。

以恭王府景區“福”為例,“福”字為恭王府評上國家5A景區立了大功。恭王府正是圍繞著這個“福”字,找到了自己在旅遊市場上的一席之地,並創造了一年1.2億的文創消費收入。僅“福”字一項,便已開發數百種文化產品,功能多樣,材質多樣,形式各異。單一款產品牛皮壺,一年銷售額接近1000萬元,恭王府爆品開發模式成為景區二次消費的重要代表。

景區營銷|教你幾招!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4、重構場景體驗,打造消費主題空間

二次消費賣的不僅是產品,而是一種主題化的生活方式。在品質旅遊時代,消費升級釋放的體驗式購物需求,使得線下空間重新作為變現得入口被矚目,而變現的路徑必須通過多元化的消費場景來實現。從文創商業的角度,需要人、物、空間保持文化認知的一致性,才能一步步構建主題化空間的強大勢能。


景區營銷|教你幾招!找到景區二次消費突破口

拈花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去過拈花灣的人對街區商業體驗應該印象都很深刻,其中核心的秘訣就是主題文化場景的營造,從建築、景觀、空間肌理、商業業態、旅遊活動到景區生活方式,無不以禪文化為靈魂,打造禪文化的場景、情景、意境,從而實現2016年拈花灣的客流量為148.7萬人次,當年門票收入為7675萬元,而購物、住宿、餐飲等二次消費收入達到了1.31億元的佳績。

總結

在這個文創復興的時代,文創在旅遊產業的勢能已經非常明顯,很多成熟景區都開始佈局各自的文創內容,文創賦能景區二次消費,是希望文創的價值能更大化的為旅遊服務,為遊客提供更有用、有趣、有文化的消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