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文|熊秋晨、靳遠 策劃| 鐵皮小鼓、jin

時序易遷,不以人意。在濃郁的跨年氣氛中,回望剛剛走過的電視劇60週年,心緒難免有些複雜。

這是“劇王”難覓的一年。網臺作品分野愈清,“圈層”取代“全民”成為爆款的最佳前綴。這是規則突變的一年。收視率系統改革、稅收風雲突起、網臺標準統一,調整成為了行業的主旋律。這也是明星價值重估的一年。無論是在內容還是資本層面,和明星脫鉤都成為了新的避險手段。

變局之下,網劇創作蹣跚中前行。“炸裂”神劇雖然難見了,但創作者對類型邊界的突圍,並沒有停止。

在今年上線的200+部自制劇中,影視Mirror挑出了14部類型突圍者,與主創們深入交流,嘗試勾勒出今年網劇發展的類型圖譜


按上線日期排列,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女子圖鑑》

不怕爭議的女性話題劇

上線日期:4月10日

導演:黎志

編劇:張佳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直愣愣的社會現象呈現,跳躍性的單元故事,不典型化,不說教,甚至不給出價值評判。今年上半年,當這樣一部超常規的“北漂”女性話題劇,擺在觀眾面前,不少觀眾的觀劇感受是“有點懵”。

當我們隨著女主陳可的10年人生軌跡走下來,開頭的“懵”又變成了針鋒相對的“爭”:站女主的會共鳴,說她的經歷如何喚起自己的真實回憶;不同意的觀眾則會抗議,如此妖魔化“北漂”生活究竟為何?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其實,無論是“懵”還是“爭”,《北京女子圖鑑》在女性話題劇上的類型拓荒,毋庸置疑。

“我們在創作之初就設定:只呈現社會現象,不給出價值觀。這樣更有激發性、包容性。”年終回看《北京女子圖鑑》的爭議,雄孩子聯合創始人、製片人盧林對影視Mirror這樣說。

今年,由盧林主導的“女子力三部曲”的後兩部——《機智的上半場》《她們》已經進入緊密籌備期。前者關注新聞系女大學生的生活,後者則聚焦年輕媽媽圈。她表示,基於《北京女子圖鑑》的經驗和對各類觀眾需求的照顧,這兩部劇會考慮增加價值引導的成分。

《忽而今夏》

提振市場的青春愛情劇

上線時間:4月19日導演:呂贏
編劇:趙夏盈、馬鬱播出平臺:騰訊視頻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2018年上半年,影視市場整體熱度不高,網劇市場尤是。《忽而今夏》的高口碑現身,算得上喚醒市場活力的一顆“蘇打”。

究其原因,最重要的還要歸於真實感——而且是那種不屑於修飾的真實感。完美世界影視副總裁、《忽而今夏》總製片人李崢對影視Mirror表示:“只有真情實感才能引發共鳴”。同時,《忽而今夏》製片人吳志非也對影視Mirror表示,“寫實的刻畫,其實是為了給現在的年輕人傳遞積極的能量。”

整部劇中,男女主從高中的朦朧好感,到大學異地戀,到大學畢業分手,再到後來的異國戀,囊括了男女關係中的多種狀態。多樣態+真實感,讓它找到了自己最大的受眾群。

《假如沒有遇見你》

“草根”紀錄片改編的公路愛情劇

上線時間:5月8日導演:楊龍編劇:郎雁平、常恆德等播出平臺:優酷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雖然是真人事蹟改編,但《假如沒有遇見你》卻是個血統純正的網生內容

原本“企鵝病情侶”賴敏、丁一舟環遊中國的事件,就是在優酷網上以“拍客”短紀錄片的形式廣為人知。如今,這個故事改編成劇集,創作者們用2萬公里的拍攝行程向故事原型致敬,也造就了少見的公路愛情類型劇

只有正能量故事,沒有明星撐場。或許,在有人看來這是一個“形象工程”的題材。但主創並沒有按照預設的價值導向去表達,只是單單地去審視什麼是事實,然後把它表現出來。這也恰恰成了《假如沒有遇見你》最動人的地方。

《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

紮實落地的都市奇幻劇

上線時間:5月9日

導演:陳正道、許肇任

編劇:沈洋、李子峘等

播出平臺:騰訊視頻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這部劇是2018上半年的話題之作,後期雖因男女主戲份及結局問題,遭到了一些爭議,但其熱度與口碑仍稱得上是正相關。

一隻深情的外星男狐狸,一個平凡人家的姑娘,歷經千年的數世情緣,終於相見。一聽到這樣的介紹,很多觀眾閉上眼睛都能想像出,會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結愛》讓人出乎意料的是,它的故事雖然深情,但並沒有甜到不講邏輯,更沒有虐到幾世輪迴還要撕心裂肺的地步。

而在呈現效果上,細膩的畫面處理、層次分明的布光,讓這樣一個都市奇幻題材落了地,也讓觀眾能夠帶入情境。

《東方華爾街》

5集講完20年金融戰的迷你劇試水

上線時間:5月24日
導演:黃國強編劇:杜瑞榕、甄栢榮等播出平臺:騰訊視頻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牛熊之間,翻雲覆雨。雖然只有短短5集,但《東方華爾街》的格局卻並不小。

這個從1998年金融海嘯講起的故事,

既有金融白武士操盤的爽感,又有西西弗斯式的精英焦慮,也有對股市散戶的哀其不幸、怒氣不聽

雖然一個人操控一座城市金融宿命的設定帶有理想性,但劇中涉及的諸如輿論操控、議會拉票、政經互利等尖銳議題,卻是以往商戰劇鮮有觸及的邊際。

《東方華爾街》由企鵝影視和福斯傳媒(FOX)聯手推出,既兼顧了內地網劇短劇化的“去水”要求,又借力了好萊塢大廠的開發經驗,為迷你網劇的開發豎下了一塊路標

《鎮魂》

出圈的“雙男主”奇幻劇

上線時間:6月13日導演:周遠舟編劇:葉方舟、齊曉雨、畫梁播出平臺:優酷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圈層”這兩個字,是2018年的重點詞彙。很多作品都是由小眾引爆,走向大眾。在劇集領域,《鎮魂》絕對算的上今年的“出圈”典範。

多輪熱搜置頂的熱度,躋身頂級流量的男主朱一龍……《鎮魂》它不僅讓市場再次看到“腐女”的力量,也給耽美文改編指了一條明路——雙男主、社會主義兄弟情。

《鎮魂》之前,國內網劇市場上,也有改編自耽美小說的劇集,但無一例外都折戟沙場,無迴歸之日。雖然《鎮魂》在今年上線後,期間也因某些原因被下架整改,但如今早已渡過危險期,重新上了線。這說明它趟出的路是具有參考性的。

《快把我哥帶走》

2018年最佳口碑漫改劇

上線時間:6月28日

導演: 韓青

編劇: 彭麗楠

播出平臺:騰訊視頻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這部由壹加傳媒製作的漫改劇,算得上是2018年網劇市場的一匹小黑馬。

小體量漫改+校園+親情+新人演員,這幾個元素加在一起,怎麼看都比較小眾。然而,這部劇憑藉對漫畫形式的高度還原,和對青春期少男少女心事的細膩呈現,既吸引了新觀眾,也征服了原著粉。

編劇彭麗楠對影視Mirror表達了自己做這部劇的最深感觸:“主創團隊間的彼此信任,比個人才華更重要。觀眾朋友們與其說是粉絲,不如說是知己。

也許,正是這種態度,才讓《快把我哥帶走》得以成功穿破次元壁吧。

《延禧攻略》

“爽”感意外造就的全民爆款

上線時間:7月19日

導演:惠楷棟、溫德光

編劇:週末

播出平臺:愛奇藝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延禧攻略》是今年唯一算得上全民爆款的劇集。從某種程度上說,它也間接促進了今年網臺關係的徹改。

原本高齡向的宮鬥題材,在“爽”文化的參與下煥發了新生命。“天生脾氣暴,不好惹”的魏瓔珞,被大家輔以想象,彷彿她扇出的耳光,都打在曾經得罪過自己的人臉上,怎會不得大家歡心?

不過,《延禧攻略》的市場大豐收很可能會迎來一波跟風潮,但此後這些作品的命運,還真就說不準了。

《媚者無疆》

暗黑奇幻劇的邊界拓展者

上線時間:7月24日導演:易軍編劇:繆文靜、丁婭播出平臺:優酷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其實,自《媚者無疆》發佈影視化的消息以來,不少網友包括原著粉都表示非常意外——畢竟,就原著的尺度而言,誰都沒想到這部劇能登上大小熒屏。

然而,《媚者無疆》開播後,獨特的傳統水墨畫風格、貼近原著的詭譎氣質,很快讓這部劇成為今年暑期檔,中小體量網劇的突圍之作。

之所以將之冠為“暗黑風”虐戀的名號,源於瀰漫全劇的危險和血色氛圍——那個叫姽嫿城的地方,那把鑲著金色花朵能吸人血的紅傘,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刑法方式……劇集把原著裡的這種核心氣質,可謂還原得恰如其分。

這也是《媚者無疆》製片人張偉堅持的IP改編原則,“我們真誠地說我們是什麼,而不是一味迎合大眾的需求,我們可能就是清粥小菜,那喜歡的人可能就會夾兩口。”

《瘋人院》

交叉於懸疑、科幻、倫理、邪典之間的新物種

上線時間:8月9日

導演:老算

編劇:老算、孟揚

播出平臺:優酷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上線於大劇攢動的暑期檔,這對於《瘋人院》是一件壞事也是件好事。壞,自然源自於競爭帶來的流量分散;好,也來自於類似情況帶來的穩定播出環境。

畢竟,這實在是國產劇集中甚為少見的題材。詭異、麻木、失常……一切超自然表達都可以融進《瘋人院》這一部劇中。正如導演老算所說:“這太適合影視化了。面子可以天馬行空,裡子可以深入人性,何樂而不為呢?

《瘋人院》的出現也給國內的影視創作提了個醒,並不是只有妖魔鬼怪才能營造恐怖驚悚

正所謂,解答得了是科學,解答不了是科幻。把軟科幻的前提把好了,那麼多神秘主義的都市傳奇,還不夠影視人挖掘的嗎?

《如懿傳》

深挖後宮中人命運沉浮的宮廷劇

上線時間:8月20日導演:汪俊編劇:流瀲紫播出平臺:騰訊視頻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如懿傳》收官時,影視Mirror曾為這部劇做過覆盤,我們稱它是“

阿斗式的逆襲”。確實,從市場角度來看,這部劇出生起便自帶高光,但同時又命途多舛

但從劇作本身來說,《如懿傳》是少有的呈現後宮人物百態的宮廷劇。透過如懿的眼睛,我彷彿真的看到了紫禁城裡這群活生生的人,而非僅僅限於“心狠手辣”“聰明冷漠”的符號。

這可能也是導演汪俊一直想實現的目標,“想拍一些後宮中人的日常,喝點茶、做繡活、品點心”

雖然“人擋阻人,佛擋攔佛”的宮鬥戲會讓觀眾比較“爽”,但這種試圖深挖後宮女性心理、勾勒命運宏圖的做法,也不失為一種有效嘗試。

《悍城》

重在世界觀構建的犯罪懸疑劇

上線時間:10月18日
導演:劉殊巧編劇:劉成龍、楊宏偉播出平臺:愛奇藝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作為犯罪懸疑劇,《悍城》的故事既有黑幫械鬥、販毒又有政商警的交織。和為了把故事講得順暢,創作者把拍攝地放到了馬來,虛構了一個“汙水橫流”的堪國蘭庫帕市。

“要讓整個世界運轉起來,不能是主角在哪裡出現,哪裡才有事兒發生。”談到世界觀架構,編劇劉成龍對影視Mirror這樣說。

雖然首次接觸到這樣的世界設定,觀眾多少還是有點水土不服。但這種架構故事世界的創作方法,對後來的同題創作確實都有所啟發。

《將夜》

原著黨最滿意的男頻IP劇

上線時間: 10月31日導演:楊陽編劇:楊陽、徐閏等播出平臺:騰訊視頻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今年是男頻IP改編劇大年。但尷尬的是,那些原本被製作方看做市場引線的原著粉,卻大多沒能成為為劇集“鼓與呼“的觀眾。

《將夜》算是個例外。在它的觀眾中,最活躍的是原著粉,把劇集推上口碑高臺的也是原著粉。

皇皇百萬字,如何見諸熒屏?“故事上選取與寧缺有直接關係的情節,情感上呈現出煙火中相濡以沫的高級感,拍攝時堅持實拍以給演員真實體驗。”談到改編體驗,楊陽導演曾對我們這樣總結。

雖然,讓原著黨滿意不是一部改編劇的最高追求,但《將夜》探出的這條路,至少為男頻IP落地,提供了一個思路。

《古董局中局》

不“摸金”的年輕態鑑寶劇

上線時間:
12月26日導演:五百、餘慶編劇:劉殷實、盧源播出平臺:騰訊視頻
Mirror榜單 自制網劇類型“突圍”十四強

Mirror點評:

“鑑寶”在中國,是個很有民間關心度的話題。不過,來到網劇創作中,怎麼能讓“鑑寶”走出王剛老師拿錘子敲贗品的銀髮節目觀感,卻是個問題。

從《古董局中局》已經播出的12集來看,筆者私以為,讓年輕觀眾開眼的,不是真假佛頭案的懸疑性,而是古董行的江湖感:視覺衝擊的“懸絲診脈”,驗包漿、看瓶底兒的老派操作,層出不窮的各色文物,當然還有夏雨“潘家園攤兒主上身”的演技……

據壹加傳媒CEO、總製片人孫合彬介紹,為了讓整個古董江湖以假亂真,這部戲從2014年便開始籌備。拋去異象和“摸金”的刺激,文物題材要想吸引觀眾,恐怕只能靠這種細活慢工了。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編 | 鐵皮小鼓

校對 | 黃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