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果然不一樣

昨天漲得不錯,給大夥輸血了。有幾隻小組一直比較關注的票最近漲幅不錯,比如中文傳媒、時代出版等。這些標的最近都有著同一個動作——

回購

最近回購和再融資政策頻出,可能大夥還沒明白這些政策的組合拳對上市公司意味著什麼,就是雙十一的真諦——漲價去庫存

正確的打開姿勢分4步:

1.股價跌到這份兒上了,我響應領導號召,回購我司股份!

2.回購缺錢?發優先股、可轉債融資啊,政策鼓勵!

3.為了回購欠錢了?再融資發行股票啊,時間間隔縮短了,回購的還走綠色通道!

4.回購回來的股票怎麼處理?誰說要註銷的,三年有效期,長肥了再賣!

看懂了嗎?低位回購、高位增發——債權融資回購股權,回購後再融資進行債轉股,通過來回倒騰資產負債表結構來做大報表、抬高市值,最後市值大了,回購回來囤在倉庫裡的股票再一把賣了,掙不少呢。

畢竟不少上市公司已經跌得快活不下去了啊,政策也得給條活路,在鼓勵公司市值管理的同時還給出其他配套政策。政策給你提供了

可轉債及優先股兩種籌資門檻和成本相對較低的路徑,再融資給你抄小道,給你設計好了完整的資金鍊閉環,有關部門只能幫你到這了。


新政果然不一樣


政策的主要意圖領會了嗎?就是要你漲!給你一條路做新型市值管理,天空才是你的盡頭。

◆ ◆ ◆ ◆ ◆

其實發債回購這條路我們之前走的少,老美卻一直走得很溜。在美國,當公司業績非常好且公司認為股票價值被低估時,就會啟動回購股票的流程。

今年7月,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發佈了一則公告,稱若董事長巴菲特與副董事長芒格都認為“股票回購價低於公司的內在價值”時,那麼可以隨時進行股票回購的操作。而在11月3號伯克希爾哈撒韋公佈的三季報中看到,公司利潤同比增長100%,並且同時公告了在8月份回購了9.28億美元的股票。在此期間,公司股價上漲了12.28%,股價達到了323935.01美元(是的,你沒有看錯,是32萬美元一股!)。

回購是美股牛市9年的重要推手,自2009年至2017年,在美股市場中,最大的股票買家是非金融企業,9年間買了3.37萬億美元的股票,接近當前A股一半的總市值!


新政果然不一樣


其實美股上市公司進行如此龐大的股票回購是有歷史背景的。在08年金融危機後,美聯儲將利率調至極低,並且長期低利率運行以恢復經濟。低利率且經濟較差的環境造成了企業有便宜的錢卻沒有多少可投的項目,倒不如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回報率更高——回購公司股票提升EPS(每股淨利潤)更划算。這9年間,企業債券融資和股票回購持續增加,簡單來說就是企業不斷地發債融資買股票,這其中的關鍵因素就在於利率。

利率是企業判斷是否進行融資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利率低,企業回報率明顯高於融資利率,公司潛在價值被低估,回購是很好的選擇;反之,利率高,融資成本高於企業回報率,回購則無利可圖。從下圖看到,從2015年起由於美聯儲的逐步加息,企業債券融資的規模開始下降;而在2016年底,美國企業回購規模也開始下降。


新政果然不一樣


◆ ◆ ◆ ◆ ◆

但是A股回購的路之前走不通,癥結在於回購制度的不完善,企業缺乏回購動力。這次《公司法》的修訂,證監會、財政部、國資委聯合發佈的《關於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還有再融資政策的鬆綁,等於把上市公司通過回購制度進行市值管理的路徑打通了。不少上市公司心領神會,今年以來回購金額馬上有了質的飛躍。


新政果然不一樣


上週五發布的回購意見催促,那些破淨股或者20天來跌去三成的公司趕緊市值管理做起來。今天,A股372只破淨股和超跌股們久旱逢甘霖。網絡段子說得好,今天要恨,只能恨你的股票沒有破淨。

新政果然不一樣


玩笑歸玩笑,美國保健品巨頭GNC瘋狂借錢回購,也沒能阻擋自己的股價從58跌到2.8。市值管理做得好,公司經營也要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那些本身公司質地不錯,受市場情緒影響破淨或超跌,回購議案一出後面準備搞事情的公司,大家多盯著點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