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沒精打采、身體乏力」醫生無奈:這不是懶,這是虛!

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可是好像大家卻越來越“懶”了!現在流行一個詞語“懶癌”,不少人回家就直接窩到沙發上,對什麼都沒興趣,只有睡覺才是“正道”!所以父母、身邊的人,都會說:你怎麼這麼懶?其實呢?很多人並非“懶”,而是虛。今天,名醫小課堂就給大家講講生活中經常出現的莫名乏力、沒精神,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總是沒精打采、身體乏力」醫生無奈:這不是懶,這是虛!

在中醫裡,對於精神不足,沒精打采,總是乏力的人,稱之為“氣虛”。在《黃帝內經》中就有: 百病生於氣,就是說人的很多疾病都和氣有關。中醫中說的“氣”是人體的元氣、是人體運行的助推的“氣”,存在於人體的各個地方,推動者氣血的運行和身體機能的調節。如果人的正氣不足,那麼就會氣息低弱、臟腑功能的狀態就會低下,人就會出現乏力,沒有精氣神兒的情況。

那說到氣虛,裡面的學問就多了。因為氣虛還包括腎氣虛、脾氣虛以及肺氣虛。所以虛的源頭不一樣,那麼具體表現也就完全不同,下面給大家詳細的說說。

【脾氣虛】

「總是沒精打采、身體乏力」醫生無奈:這不是懶,這是虛!

脾是氣血的源泉,是人體轉化水谷精微的地方,所以脾虛的人就會有各種不適表現,常見的比如經常性的腹瀉、吃東西不香,沒味兒、還有虛胖、四肢乏力,尤其是很多人吃了東西不消化,這都是脾虛的症狀,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總是乏力,那麼看看是不是還有以上的其他表現,那就可以判斷自己是不是脾虛了。

對於脾虛的人,可以在飲食中適當的加入黨參、山藥等來食用,可以補脾虛。

【腎氣虛】

「總是沒精打采、身體乏力」醫生無奈:這不是懶,這是虛!

腎虛很多人都聽過,腎虛就是腎氣不足,那麼一旦人的腎氣不足了,那麼身體就會透支,人就會疲乏無力,腰也疼,視力也模糊,手腳冰涼的,還可能出現各種男性、女性的疾病,嚴重的還會導致各種併發症。腎虛人群很大,而疲乏無力是最為常見的表現。

對於腎虛的人,一般可以在飲食中加入肉蓯蓉來調理。

【肺氣虛】

「總是沒精打采、身體乏力」醫生無奈:這不是懶,這是虛!

我們都知道,肺主吐納,人體呼吸的門扉,所以一般來說肺虛的人,都是那些長期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除了感覺身上沒勁兒之外,主要還會伴隨著氣短、語言低微、自汗、易感冒等情況,你看很多人,上個樓梯、拿點重物都會氣喘吁吁的,這都是肺氣虛弱的表現。

對於肺氣虛的人,可以在飲食中加入適量的黃芪,黃芪補氣可以說十分不錯,所以都是很好的食材。

所以你不要以為平時生活中經常乏力、沒精打采就是沒休息好,其實很可能是“氣虛”的表現,尤其是一些人睡眠時間也不短,而且每天吃的也不錯,可是就是莫名的乏力,就是覺得自己幹什麼都沒勁兒,那就要注意,十有八九是氣虛導致的,這個時候針對自己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調理,不僅能消除這些病症,還能改善身體亞健康的狀態。

以上內容就是名醫小課堂今天的分享,如果你覺得對自己有用處,那就分享給身邊需要的小夥伴兒吧,記得關注名醫小課堂,每天學習健康養生知識!

【名醫小課堂】科普健康知識,與您一起傳播正能量。每天3分鐘,健康多一點!喜歡文章的,

記得關注、點贊、評論,如果您有健康問題,也可以留言、私信告訴我們,祝您生活健康、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