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幾個昏君都有寵信宦官,最後一個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大將軍玩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歷史是最好的見證,時光流逝,它帶給我們的是智慧、善惡和人生的路,讓我們一起在歷史的海洋中翱翔吧。


明朝英宗俘虜被放回來後,經過“奪門”事件,有做了八年昏君,終於在三十八歲去世,在他這一朝辛虧有賢臣李賢斡旋,彌補了大太監王振、曹吉祥、徐有貞的勾心鬥角。到他的兒子朱見深即位後,傳承了他爹的昏庸無道,甚至有過之,對宦官更加信任,還單獨設置了一個規模更大機特務機構“西廠”。

明朝幾個昏君都有寵信宦官,最後一個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大將軍玩

西廠建立後,命令大太監汪直去做提督,任他胡作非為,而且信任重用萬安那樣的勢力小人,讓他以吏部左侍郎兼學士入閣後,一再升遷,最後做到了太子太師的位置。

朱見深從小就有一個變幻莫測的經歷,兩歲時就被冊封為太子,五歲有被無端的廢除了,他的父皇被俘虜後,叔叔即位,後來有篡位重新當了皇帝,這種無法把握的名媛,使他養成了對從小服侍自己的宮女萬氏言聽計從的習慣,而這萬氏就是後來不但專寵而且干政的大宣宗十七歲的萬貴妃。

明朝幾個昏君都有寵信宦官,最後一個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大將軍玩

奸臣汪直就是萬貴妃的親信,萬安也是自認為是萬貴妃的晚輩,如果說明代宦官弄權是從朱祁鎮開始的話,那麼後宮干政就是從宣宗朱見深開始的。

宣宗的兒子孝宗是一個無可挑剔的好皇帝,在位十八年中,把他爺爺和他爹留下的爛攤子治理的井井有條,然而他的兒子卻十分不肖,就是武宗朱厚照。

明朝幾個昏君都有寵信宦官,最後一個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大將軍玩

朱厚照十五歲登基,跟他爺爺一樣,輕信,專寵宦官,苛責、甚至榳杖大臣,當時被他寵信的宦官號稱“八虎”他們就是臭名昭著的:劉瑾、馬永成、谷大用、魏彬、張永、高風、羅祥、丘聚,其中劉瑾尤其狠辣奸詐。《明史》記載他“賞慕王振只為人”勵志要做一個網址那樣的可以隨意撥弄權柄的寵臣,他衡量自己生命價值的尺度,不是為人好壞,而是權利大小。

明朝幾個昏君都有寵信宦官,最後一個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大將軍玩

在劉瑾等人的引導下,武宗未來保證自己的揮霍,在京城附近強徵民地,置辦皇莊,數量達到了三百多所,這引起了京城附近百姓的強烈不滿,激發了動亂和民變。

武宗對忠臣的誅殺劉瑾的奏摺看都不看,還命令劉瑾為司禮太監,讓丘聚掌管東廠,谷大用掌管西廠,然後在錦衣衛、東西長之上,有設置了內行廠,由劉瑾兼管。可見對劉瑾的寵信達到了什麼程度。

明朝幾個昏君都有寵信宦官,最後一個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大將軍玩

武宗對朝中大臣,尤其是負責檢查、彈劾的官員更是恨之入骨,經常榳杖、下獄,阻塞言聽。

壞人自有壞人魔,劉瑾最後被廢,得益於宦官之間的勾心鬥角和內部矛盾,安化王叛亂,武宗派楊一清平叛,並派八虎之一的張永為監軍,這時,楊一清利用他和劉瑾之前的摩擦,鼓動他乘機告發劉瑾,並連夜將劉瑾捉拿,查獲大量珠寶,並誣陷他謀反,武宗大怒,下令梟其首。

明朝幾個昏君都有寵信宦官,最後一個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大將軍玩

劉瑾死後,使當時混亂不堪的朝政清淨了很多,然而,這局面維持了不久,第二年因為姜彬、錢寧的相繼崛起,使武宗沉迷“豹房”、“西寺”更加荒淫無度,把國家政事拋之腦後,樂不思蜀,最終引起了各路兵馬起義。

明朝幾個昏君都有寵信宦官,最後一個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大將軍玩

武宗是一個荒唐至極的昏君,說起來他更適合做一個紈絝子弟,不應該做統治天下的皇帝,最後還封了自己一個”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統領六軍,肅清邊境,特加封鎮國公,次年有加封太師,自己都是皇帝了還自己封自己為官,就像兒戲,哪裡像是在治理國家。

明朝幾個昏君都有寵信宦官,最後一個自己封了自己一個大將軍玩

讀後感:明朝從朱棣之後,宦官和後宮就開始操縱權柄,把好好的一個江山朝廷整的烏煙瘴氣,其實如果沒有那麼多奸臣宦官,明朝應該還能多出幾個好皇帝的。

看了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想法嗎?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你的每一次點贊、轉發都是小編加雞腿的動力,小編會努力為大家帶來更多更好的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