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變好,只需要父母無限制的付出?

我曾經和一位全職媽媽交流,她有一次失望地對她上五年級的女兒說:“我為了你,連工作都不要了,你怎麼就這麼不知道感恩呢?”她女兒回了一句讓她聲淚俱下:“別說是為了我!你連個工作都幹不了,怎麼能把我教好?”是的,孩子的話雖然情急中傷人,但也令我們自省。這不是個案,很多家長反映,和孩子說不到幾句,就血壓升高,孩子也面紅耳赤,最後不歡而散。

親子關係變好,只需要父母無限制的付出?

現在的家長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甚至前赴後繼地成為“全職媽媽”,可親子關係卻為何越來越尷尬?

北師大發布的《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中幾個數據引起了我的注意: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期望,45.9%的家長是班級前三名;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最關注的方面前三位是學習情況(79.8%)、身體健康(66.6%)、人身安全(62.2%),明顯高於對道德品質(25.3%)、日常行為規範(15.2%)、興趣愛好或特長(10.8%)、心理狀況(6.5%)的關注。

這個調查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問題。其實近年來,因為學業引發的親子矛盾越來越多,網絡上也不斷地湧現調侃親子關係的段子,比較經典的是“不談學習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但我認為,親子關係問題的本質是家長的格局問題。

親子關係變好,只需要父母無限制的付出?

有一個著名的法則,叫“魚缸法則”,講的是同樣大小、品種的魚苗,放到不同大小的魚缸裡,給予同樣的水質、營養、溫度的照顧,經過同樣的一段時間發現,大魚缸裡的魚長得更大。這個法則給家庭教育的啟示是:家長要有大視野、大胸襟,要站在孩子的整個人生維度上思考現在的家庭教育,要把孩子的成長與縱橫千古的人類發展史進行連接,與國家民族的未來事業聯繫起來,要把孩子的思維向更廣闊的四面八方打開。只專注於三米半徑內的瑣事,只顧眼前的得失,一點小事錙銖必較,這樣斤斤計較的家庭是培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的。

好家長要有遼闊的視野和寬廣的胸襟,懂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完整的實現”,是人具有豐富內涵的個性的“全面實現”,是立德樹人,是向善、向上、向美,是為了生活更美好,是為了過有意義的生活,是為了追求幸福。瞭解每個生命個體的獨特性和唯一性,讓每個孩子的差異性得到尊重,讓個性得到充分張揚和發展。懂得教育的基本策略重要的是賦能,是激發內因,是點燃,是鼓舞,是引導。

親子關係變好,只需要父母無限制的付出?

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總結兒童的七個心理特徵:好遊戲、好模仿、好奇、喜歡成功、喜歡野外生活、喜歡合群、喜歡稱讚。兒童小學階段的思維雖然有邏輯抽象思維的發展,但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學階段是人的閱讀的黃金期,是人的記憶的黃金時期。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最初是對學習過程、學習活動本身感興趣,逐步轉向對學習內容、對需要思維挑戰的學習任務的關注。小學低年級對學科興趣的分化是不明顯的,三年級開始是學科分化的關鍵期。對學科學習的價值感和對學科老師的認同感是影響興趣分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家長不能總是把孩子困在書桌前,困在輔導班裡,要給機會與同伴遊戲、玩耍,要多創造機會走向生活,親近自然,要多鼓勵,多賞識,要多引導閱讀,多督促經典詩文的記誦積累。

我們常說:“你只要把學習搞好了,什麼事都不要你煩!”但智慧父母的雙手,懂得什麼時候握緊,什麼時候放開。現實當中,家長的手更多的是控制,是替代,是束縛,是鞭策。好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我是不贊成家長成為全職媽媽或者全職爸爸的,職場是辛苦的,是牽扯精力的,但職場也是賦能的,賦予我們職業人的精氣神。你的早出晚歸,你的樂此不疲,你一個個奮鬥後成果的分享,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是最好的感染。因為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不教之教,不學之學。長遠來看,全職的家庭主婦(或主夫)對孩子未必有好的影響。

親子關係變好,只需要父母無限制的付出?

今年,我們學校發佈了家庭教育提升工程《好家長“十個一”行動清單》:每天和孩子聊天一次;每週和孩子深談一次;每週參與一次孩子的活動;每週散步一次;每週一起鍛鍊一次;每週計劃一次;每週共讀一本書;每月家校溝通一次;每月總結一次;每學期旅行一次。通過這“十個一”,家長能主動建構起一種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新型的親子關係,營造和諧、融洽的家庭氛圍;這“十個一”也為家長引導孩子崇尚閱讀、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提供了路徑。

家長格局大了,心就平和了。這對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深遠。“獨生子女輸不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人的孩子......”這些觀念和思維是打破平和的重要推手,不適當的比較讓我們焦慮,焦慮不斷加碼傳導給孩子的就是不適當的負擔和壓力。承認孩子的差異性,每一個生命都是無與倫比的,認可自己的孩子是獨特的,我們就會多一些對孩子的正視與尊重,我們就會拿孩子的今天和昨天比,為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而歡呼。孩子在你每天的歡呼聲中才能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