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2018年最後一天,在堅持了每天5點到6點早起40天后,我給自己放了一個早起的假,在溫暖的被窩滿意地睡了個懶覺,睡眠足足的,更好的迎接2019的到來,也為新年繼續堅持早起提供能量。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學習寫作以來,喜歡上了月初做月計劃,月末做個簡單的總結,新舊年交替,來個年度總結嘍。

昨天在構思總結的框架時,在想應該從哪些方面來複盤我的2018年呢?

構思的過程,想起了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分享的第七個習慣——不斷更新。

作者說,我們應該從身體、精神、智力和社會/情感這四個層面不斷自我提升和完善。

第一次閱讀到這部分內容時,我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忽然明白自己這麼多年都看不到成長的原因之一是隻更新了某一個層面忽略了其他的層面,即便是一個層面,都沒有不斷學習、堅持和實踐,而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好的,接下來用這四個層面來複盤我的2018。


身體層面

——指有效呵護我們的身體——健康的飲食,充足休息以及定期鍛鍊。

今年在身體層面,個人覺得做得還不錯,新年繼續完善。

定期的鍛鍊——跑步

從年後回來上班第一個週末開始跑步,上半年一直保持每週末跑1-2次,每次6公里左右,慢慢變成每週規律性的跑三次,11月份身體原因後停止了跑步,一共跑了383公里。

規律性跑步是培養自律最便捷的方法。每週三次,固定時間,不找藉口,不管什麼原因,一定要夠三次。這中間有個體會,發現不跑的時間過得非常快,跑步的40分鐘到一個小時卻過得非常慢。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跑步的時候養成了思考的習慣,跑步的時候可以思考,思考的時候卻未必可以跑步,那時的朋友圈也基本是每週跑完步更新本次跑的感受和跑過程的思考。

跑步給我另一個重要的認識上的改變是——知識就是力量。

之前我認為,跑步就是穿上跑鞋,換上運動衣,開始跑就可以,跑慢跑快,跑多跑少,看心情和當天的狀態,感覺不錯,跑上10公里,要是覺得累呢,那就6公里結束。

跑前的熱身和拉伸也是完成任務,走個過場,有沒到位,完全不關心。

後來朋友推薦我進了一個專業的跑步群,群主非常細心和耐心點評每一個成員每一次跑步的運動數據和解答跑步過程遇到的問題。加入群后,我才明白原來關於跑步也有很多的基礎知識,瞭解和掌握後,能更正確的跑步,跑得更輕鬆和更長久,也能避免受傷。

在群主的指導下,開始認真熱身和拉伸,很用心地完成每一個動作;跑步過程觀察身體各個部位的感受,遇到問題及時跟群主請教。

這樣用正確的知識和方法跑後,每次跑步都有新的思考和收穫,不再追求跑步的速度和公里數。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充足的休息——早睡早起


我找到適合自己的充足的休息方式就是早睡早起。

年初開始斷斷續續早起,也從早起中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狀態,比如錯開上班高峰期,避開擁擠的人群和排起的長隊,早早地到公司,不急不慌地吃個早餐,再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後來,進入全職媽媽的生活狀態,更加意識到早起和早睡的重要性。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孩子醒著的時候,基本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都是圍繞著孩子的吃喝玩樂和家務活,只有孩子睡著後,世界才安靜,才能靜下來做點事情。從閱讀的書籍中獲得啟發,早起的兩三個小時是做事效率最高最不受干擾的j階段。

早起的前提要早睡,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但是,早睡剛開始也不容易,吃個晚飯玩下手機,一晃就十點多了,再洗漱刷刷手機,馬上十一點多了,特別是後來孩子帶身邊後,晚上更是忙個不停,折騰到十一點半睡覺都算速度很快的。

因為要早起,所以逼著自己要早睡,吃過晚飯減少刷手機的時間,儘快把要做的家務完成。

日本作家小倉廣在《做事的常識》一書中分享了一位家庭主婦管理時間的方法:洗衣服和掃地等這些例行家務,等到想睡覺的時候再做就好,一定要利用好早上的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是頭腦最清醒的時間,比較容易集中精神,全力以赴。

我現在也是按照這個方法安排家務,晚上睡覺前儘量把衣服洗完。


精神層面——是人的本質、核心和對價值體系的堅持,是生活中非常私人而又至關重要的領域。

對這個層面的解釋和內容介紹,閱讀了好幾遍,都感覺沒真正明白作者的要義。下面按照目前的理解來對2018年的精神層面覆盤。

孩子的陪伴比工作更重要

經過糾結、猶豫、和煎熬的上半年後,決定把孩子帶身邊,陪伴他的成長。

是的,我現在仍然覺得工作很重要,每個人完成學業後都要進入工作的崗位,貢獻自己的價值獲得報酬,才能在社會上生存和立足。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當工作和陪伴孩子成長衝突時,我會選擇陪伴孩子成長,暫時離開工作的崗位,同時不放棄自身的成長。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不能放棄自身成長的機會,因此,即便在全職狀態,我儘量讓自己保持每天有2-3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不定期參加感興趣的活動,保持跟外界的接觸和溝通。


夫妻關係優於親子關係

很欣慰的一點,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時候,我和彪哥都能站在同一戰線上,但是有時忙著家務忙著孩子忙著工作,幾天下來發現我們都沒說過幾句話,每天累得挨著枕頭就呼呼大睡了。

有天,我抽出早起的時間跟彪哥聊我閱讀的收穫和寫作上遇到的問題,以及一些家長裡短,後來,發現這樣的感覺很好,增進彼此的瞭解,也碰撞出了一些新想法。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每週抽出某天早起的時間安排獨處,有時不太好安排,於是跟彪哥商量,儘量安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比如一起做飯或者吃飯時可以聊一天的所見所聞所感,聊天的內容不限,主要是要聊起來,有得聊,兩個人要互動,要有交流。


智力層面——這個層面的更新主要靠教育,藉此不斷學習知識,磨礪心智,開闊視野。方式有養成定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的習慣、養成寫作和欣賞經典的影視作品等等。


閱讀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到過,以前我就是一個閱讀偽愛好者,別人問你的愛好是什麼——閱讀,再細問,喜歡哪類的書籍,哪本書的觀點和思想對你印象深刻,就答不上來了,因為實在沒認真讀完幾本,哪裡能瞎編得出來呢。

但是,經過今年的閱讀累積,我終於有點底氣說出我的愛好是閱讀,因為有為這個愛好持續付出時間和精力,也從這個愛好中收穫了跟他人聊天的話題和寫作的素材來源。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初步統計了下,今年共閱讀了24本書,書單如下:

1、《熱鍋上的家庭》

2、《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3、《見識》

4、《好好學習》

5、《躍遷》

6、《富蘭克林自傳》

7、《做事的常識》

8、《富爸爸窮爸爸》

9、《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10、《人生效率手冊》

11、《實用性閱讀指南》

12、《有序》

13、《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

14、《要搞定,不要完美》

15、《窮查理寶典》——微信讀書到免費閱讀的前部分

16、《行動變現》

17、《可愛的詛咒》

18、《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19、《59秒》

20、《被討厭的勇氣》

21、《會賺錢的媽媽》

22、《25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

23、《溝通聖經》——有關閱讀的兩個章節

24、《高手》——ING中

關於閱讀,還需要更多的行動和付出,在這裡分享幾點閱讀的心得:

1、閱讀要有目的,更能讀得下去,也更有收穫。

2、寫閱讀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錄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思想共鳴和不同的觀點,定期重讀閱讀筆記,能帶來不同的收穫,同時真正把書中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3、隨身帶上一兩本書,等人等車或者在車上時,隨時可以閱讀。小米老師的《行動變現》就是三亞親子游時飛機上和早起的兩個早上以及孩子在室內遊樂場玩耍時這樣閱讀完的。

4、利用好圖書館資源,我都是借書看的,深圳有非常豐富的圖書資源,很多的圖書都能借到,實在借不到的經典書籍再購買。

5、書中的內容要用起來。作者介紹的好方法和觀點,要用到實際生活中,改變原來不好的習慣,養成新的好習慣,一定要行動,要用起來,執行是把書中內容轉化成自己能力最好的方法。


寫作

史蒂芬柯維說磨礪心智的一種方式是閱讀,另一種方式有效的方式就是寫作。通過不斷記錄自己的想法、經歷、深刻見解和學習心得,我們的思路就會更加清晰、準確和連貫。

2018年3月初報名參加寫作課程的一個小決定,影響了後面大半年的生活,接下來的生活基本都是圍繞寫作進行的。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今年共寫了50多篇文章,雖然還不會熟練的自媒體寫作,翻看最初的文章,還是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社會/情感層面——生活中社會層面和情感層面之所以緊密相連,是因為我們的情感生活首先源自並體現於與他人的關係,但並不限於此。

這個層面的更新不需要花費大量整塊的時間,日常交往中完成就可以了,但是還是需要多練習。

遇見新朋友

2018年的社會/情感層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了,增加了很多線上的小夥伴,有共同閱讀群、有寫作群、有跑步群,還有每天專注一小時學習群,這四個群體的小夥伴都是那些改變自己願望很強,非常愛好學習的人。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雖然很多加了好友的小夥伴沒有見過面,群裡平時的互動和鼓勵,給每天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能量以及帶來好心情,相互影響閱讀的進度、更新筆記的頻率、跑步的次數和更文的頻率,一個人也可以走,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更長久。

有時線上無數次的交流也抵不過線下一次面對面深入的交談,假如有線上組織的線下活動,一定要積極參加,可以獲得更深入的瞭解和碰撞出更多的觀點。

感恩家人和老朋友

9月份,一家三口去了三亞旅遊,陽光、藍天、白雲、椰樹、大海,一家人玩得很開心,自從這次旅遊,田田記住了大海這個詞語和它的樣子,昨天逛街,看到一張帶有海灘的宣傳報,大聲告訴我“媽媽,大海”。

這次親子游的經歷,讓我明白不但大人需要多出去見見不同的風景和人,小孩也需要這樣的機會和鍛鍊。


2018年,閱讀了24本書,寫了50多篇文章,跑了383公里……


12月份,表妹帶著朋友,溫溫帶著外甥女,我們一家三口一起去了東部華僑城。這是我時隔5年再遊那裡,心態和玩得項目都不一樣了。

5年前我們三個單身MM說走就走,玩刺激的雲霄飛輪和亞洲最長的木製過上車,即便排上一個多小時的隊伍也無妨,和不同的小景點盡情的拍拍拍。

這次,帶著兩個小孩子,基本以孩子的項目為主,要排上一個小時以上的大人玩的項目,全部捨棄,連打扮都是舒適運動風了,手機的鏡頭大部分是對著孩子。

2019年繼續在這四個層面不斷更新自己,學習、堅持和實踐,再學習、再堅持和再實踐......

以上是2018年小小的總結,沒有做好的新年繼續完善,期待我們在2019年心想事成。

小夥伴,元旦快樂,新年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