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轉型:華僑城集團而立之年的“二次創業”

深圳2019年1月15日電 -- 這個冬天,對華僑城集團來說頗有點喜憂參半的感覺。

一方面,華僑城集團繼續入選2018年旅遊集團20強、文化企業30強、中國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年度品牌影響力第一名,全年遊客接待總量預計將達到1億人次;另一方面,該集團大手筆、大數量的資產置換被業內和媒體質疑,並認為其在地產行業“跑輸大盤”、在主題公園業領軍地位岌岌可危。

華僑城集團這個曾以“旅遊+地產”模式獨領一時風騷的中央企業,走到了新時代文旅融合的十字路口。從華僑城集團的文旅產業轉型路徑中,或許可以窺見我國文旅行業的新作為。

市場的喜憂參半

在主題公園行業,華僑城集團是公認的領軍者。從上世紀80年代末創建中國最早的主題公園錦繡中華、世界之窗到如今行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歡樂谷”,從深圳起步的華僑城集團引領了行業風氣之先,並連續6年位居世界主題公園集團4強。“旅遊+地產”的商業模式使得其一度高居國內地產行業前列。這一成績,也被業界廣為稱道。

高枕不能總是無憂,挑戰也是如影隨形。

近年來,擁有“熊出沒”IP、以科技為主打的方特歡樂世界,以馬戲、動物等為核心吸引力的長隆歡樂世界,以及歷史文化元素濃厚的宋城旅遊區,不少主題公園品牌在遊客量方面增長迅猛,逐漸逼近華僑城集團。市場一度驚呼:主題公園行業或將迎來新的“座次表”。

2018年6月28日,華僑城集團旗下上市企業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僑城A”)發佈的《公司債券2018年跟蹤評級報告》披露,旗下多個主題公園和綜合旅遊項目出現了門票收入、接待遊客人數輕微雙下滑和持續經營不善等問題。儘管9月4日,歡樂谷迎來開園20年來的第1.8億位觀眾,成為我國接待遊客最多的主題公園品牌。

根據華僑城A三季度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華僑城A實現營業總收入245.5億元,同比增長26.75%,淨利潤為50.9億元,同比增長7.6%。但另一種解讀是,該公司近年來旅遊綜合業務的營收佔比總收入卻呈現遞減趨勢。數據顯示,華僑城A在2016年至2018年上半年的旅遊業務營業收入佔總收入比例分別為47.1%、46.6%和31.7%,2016年和2017年全年旅遊收入佔比分別為45.1%和43.7%。根據其半年報,2018年上半年,華僑城A的旅遊營收46.75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7.31%。

對於華僑城戰略轉型後的種種行為,業內和媒體也多有不解。

2017年下半年開始,華僑城集團陸續出售旗下資產,今年下半年這一舉動更為頻繁。今年下半年,華僑城集團累計出售項目已接近20項,但多為公司股權、土地、在建工程、金融資產以及其他領域股權等。與之對照的是,這兩年華僑城集團在全國佈局文化旅遊古鎮開發和運營、大型自然和人文景區管理以及全域旅遊開發3個方面的項目,大規模儲備優質文旅項目用地,規模達百億元的大手筆不在少數。

2017年,投資200億元的南昌華僑城“大型濱水生態文化旅遊綜合體”奠基,全國第七座歡樂谷主題樂園在重慶完工並開園,深圳濱海華僑城項目寶安中心區濱海文化公園(一期)啟動……最新的消息則是,2018年5月29日,華僑城西部投資公司以4.8億元拿下劍門旅遊80%的股份;11月29日,劍門關景區資產及經營交接完成,劍門關成為華僑城集團全面運營的第一個山地型5A景區。

市場就是在這樣或者壞、或者好的消息折磨下,喜憂參半。

战略转型:华侨城集团而立之年的“二次创业”

深圳歡樂港灣

戰略轉型的追求與陣痛

實際上,華僑城集團對出現當前的情形早有預判。

2015年,剛到而立之年的華僑城集團將“旅遊+地產”戰略調整為“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戰略。2017年初,華僑城集團正式開啟產業轉型之路,走上了“二次創業”之路。應該說,這種轉型與華僑城集團作為中央企業的首要定位緊密相關。積極響應中央號召,強化在本行業的中堅引領作用是央企重要的義務和職責。因此,華僑城集團一方面是在積極響應聚焦“一帶一路”倡議和鄉村振興、城鎮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戰略;另一方面是響應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整體調控,逐漸加大三、四線城市的項目比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華僑城集團將一如既往堅持文化旅遊產業初心。我們將繼續執著、積極地探索文化旅遊融合的成功發展路徑,自覺承擔中國文旅企業集團的行業責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做出我們應盡的擔當與作為。”在2018年文化旅遊集團20強論壇上,華僑城集團總經理姚軍如是說。

華僑城集團旅遊管理中心上半年進行了旗下旅遊資源盤點,目前華僑城有各類旅遊項目140餘家,形態上囊括了主題公園、旅遊度假區、旅遊綜合體、主題酒店、旅行社、特色小鎮、美麗鄉村、旅遊交通、旅遊演藝、賦能管理旅遊景區等。“從集團層面講,遊客接待量、旅遊收入都在穩步增長。”該中心總經理鄭紅霞說。

战略转型:华侨城集团而立之年的“二次创业”

海南中廖村

正因如此,在華僑城集團的戰略調整中,調整地產業佈局,加快推進文旅融合成為其重要選項。這一次,華僑城集團調整了主題公園的佈局和建設,聚焦於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華僑城集團的“跑馬圈地”包括了自建項目和景區託管,這極大拓展了其在全國的景區佈局的深度、厚度與廣度。

據不完全統計,自確定“文化+旅遊+城鎮化”的新戰略後,華僑城集團已陸續簽下超過30個項目,佈局全國,但幾乎每個項目投資均在百億元以上。根據公開報道,其在鄭州中原新區的文化旅遊綜合開發項目投資不少於500億元;在成都投入超1000億元打造安仁、黃龍溪等古鎮;天津西青京杭大運河項目投資預計500億元;2018年簽約的無錫華僑城古運河大型文旅綜合項目預計總投資300億元,項目第一期預計將在3年至5年內完成;今年2月開工的西安灃東華僑城項目投資達670億元;劍門關景區計劃投資也在100億元左右……

按照商業邏輯,出售和購買一樣是理所當然。據不完全統計,這些股權轉讓項目中有約八成是純房地產項目。這不僅可以加快其主業轉型的步伐,也可以逐漸緩解華僑城集團的資金壓力。有接近華僑城A的人士表示,出售資產更多是處於資產配置需要,華僑城集團層面要求把一些佔用資金較大、短期內變現較難和盈利能力較弱的項目變現,把更多資源聚焦在新戰略主業上面。

“實際上,很多人把華僑城集團和華僑城股份搞混淆了。華僑城集團旗下還有華僑城(亞洲)、雲南旅遊、深康佳等多個上市企業,他們各自對外發布相關數據,但集團公司層面的數據發佈較為謹慎和保守。由此,外界很多時候會把兩者混淆,從而誤讀相關數據。而且,目前的資產優化組合也使得一些數據發生了變動。”華僑城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誠地表示,未來將加大集團整體信息的發佈,增強對投資者、股民、公眾的信息披露,把不同的行為主體做進一步區分。

華僑城集團的這一轉型很艱難,但已經逐步取得成效。

2016年下半年,華僑城集團進入成都三大古鎮。兩年的時間裡,安仁的博物館小鎮建設、洛帶的客家風情建設等廣受市場讚譽,小鎮已經成為成都及周邊最熱的旅遊景區之一。2018年9月底啟動、覆蓋50餘個城市文旅項目的2018年華僑城文化旅遊節意外地對這一戰略進行了側面的驗收:國慶假期,該集團總計迎接旅遊達577萬人次,同比上漲26%,是全國平均漲幅的近3倍。近日,由億翰智庫發佈的“2018中國標杆產城&特色小鎮運營商及項目品牌影響力TOP50”榜單中,華僑城集團在“2018特色小鎮投資運營商年度品牌影響力TOP50”榜單中名列榜首;成都安仁古鎮、深圳龍崗甘坑新鎮、成都黃龍溪古鎮在“2018中國特色小鎮品牌影響力TOP50”榜單中均位居前列。

战略转型:华侨城集团而立之年的“二次创业”

成都安仁古鎮

再出發的腳步更紮實

作為從深圳成長起來,已有33年曆史的企業,華僑城集團始終居安思危、知恥近勇。華僑城集團並非忽視外界的質疑和自身業績的變動,正努力加大對文旅產業的投入,並通過內部管理等方式加強競爭力。

2018年8月24日,華僑城集團召開了內部閉門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戰略研討會。多位關注華僑城集團的行業專家、同業高管進行了犀利、辛辣的批評分析,提出了中肯的建議,尺度之大超乎想象。在會議開始時,該集團負責人開門見山:“最近幾年,我國的文旅產業市場整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華僑城集團的文化旅遊產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準確的說,我們有些還有品牌影響,有些步伐已經放緩,有些甚至應該說已經落後。”

12月17日,深圳歡樂谷進行了長達7個小時、直至次日凌晨兩點的頭腦風暴,聚焦內部管理、產品調整和2019年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是充滿鬥志的。”參會的某位高管在微信中說。作為歡樂谷品牌的開山之作,深圳歡樂谷近年來積極轉型,嘻哈音樂節、跨年晚會等符合年輕人需求的諸多活動使得這個第一代歡樂谷“老樹發新芽”,繼續成為深圳年輕人的“繁華都市開心地”。

2017年4月,雲南啟動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工作。作為華僑城集團重要佈局點的5A級景區“昆明世博園”被限期整改6個月;之後,有媒體稱華僑城集團控股子公司雲南世博集團擬整體退出連年虧損的麗江老君山景區開發建設。一時間,市場紛紛質疑華僑城集團的景區託管能力。2018年7月,華僑城集團啟動“雲南大會戰”,累計達成合作項目30多個,投資總額近2000億元。在這一次的活動中,華僑城集團董事長段先念提出:隨著相關地產企業逐漸進入創意園區、特色小鎮、遊樂、旅遊、文化等領域,華僑城集團面臨著嚴酷的競爭,而在雲南探索的全域旅遊解決方案或可能成為該集團在新環境下“彎道超車”的一次機會。

有不少專家提出,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主題公園這個行業的天花板明顯,而包括特色小鎮、美麗鄉村建設在內的全域旅遊是未來一長段時間“大有可為”的領域。華僑城集團已經走在這條“再出發”的路上,未來顯然還需要吸收更多的智慧、付出更大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