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生態文明思想的“播種機”、“助推器”和踐行者

在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黨中央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鋒,每位都當之無愧,都值得敬重。我特別關注到其中的一位同志,叫鮑新民,他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原黨支部書記。我認為,鮑新民同志能夠脫穎而出、位列百優,源自鮑新民同志“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的初心和使命。將此殊榮授予浙江人,是對我省關注和致力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同志們的肯定和鼓舞,也充分印證了浙江省是名副其實的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模範生和示範地。我們要從鮑新民同志入列百優這個事情中獲得啟示、汲取智慧、保持定力、增強信心,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更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兩山”理念,按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科學指引,緊密結合浙江實際,重點挖掘、展示我省生態文化內涵和成果,推進生態文化建設工作,為美麗浙江和“大花園”建設搭好橋樑,當好助手,努力爭當生態文明思想的“播種機”、“助推器”和踐行者。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一、要著力挖掘生態文化新內涵,充分發揮浙江生態文明建設本底優勢。

浙江土地資源十分稀缺、礦產資源並不豐富,但是擁有豐富的林水資源。可以說,“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地理環境特徵,賦予了浙江良好的生態本底優勢。有位多年僑居海外的朋友今晨發了一首《蝶戀花--說江南》,道出了江南生態美景:“一說江南筆難收。悽風扶柳,新葉滴寒涼。小橋流水山色淡,村前小道芳草嫩。此景只能夢中回。閱盡天涯,不敵故園春。縱使清明雨紛紛,也願上路斷肝腸。”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明確提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這是“八八戰略”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要義。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最具原創性的重要思想。在 “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新形勢下,浙江理應在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上要有更深領悟、更高要求,繼續勇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一要充分認識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生態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在於它能科學地看待和利用生態資源。保護生態與發展經濟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關係緊密,缺一不可。我同意一個觀點,在環境經濟學上完全不顧生產生態存在的自然生態叫“生態迷思”,把生產生態強加於自然生態,毀壞了自然生態,叫“生態迷失”,“生態迷思”和“生態迷失”都是不正確的,這是“八八戰略”重新定義資源給我們一個重要的生態文明觀和生態文化智慧。進入新時代,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顯得尤為重要。生態文化是社會和諧的凝聚力,生態文化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觀念,能夠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持;生態文化又是生態保護的向心力,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春風化雨、潛移默化,能夠凝聚推進美麗浙江建設的強大正能量,是我省推進新的發展理念不可或缺的文化原動力。我們只有通過紮實有效的生態文化建設,才能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才能在謀劃經濟發展中自覺滲透生態意識,自覺轉變發展方式,始終保持不偏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方向。文化自覺是更深刻的思想自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二要始終突出我省生態文化建設的重點和特色。浙江物產豐饒、山川秀美,孕育了底蘊深厚、別具一格的江南文化,歷來被譽為“魚米之鄉、文化之邦”。“八八戰略”實施15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大力培育生態文化產業,加快挖掘傳統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森林文化、山水文化和旅遊文化等,我們在實踐中提前收穫了“文化紅利”。安吉竹文化、杭州茶文化、東陽木雕文化等,在我省都有較大的影響力,都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此外,我省重點保護的近300個歷史文化古村落,作為我省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標誌物,承載著我省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土文化,眾多的古樹古道更是承載著悠久燦爛歷史記憶的鄉愁文化。這些都是我們要進一步凸顯的獨特生態文化特色,要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挖掘、提煉、宣傳、弘揚的文章,延續與傳承傳統文化根脈,讓其成為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唸的重要載體,努力實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願景。

三要深入挖掘我省生態文化的豐富內涵。生態文化內涵,既需要對傳統生態文明的傳承和揚棄,也需要與新時代的新文化有機融合。換言之,生態文化得以不斷豐富發展的特徵決定了生態文化的內涵必須與時具進,這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隨著網絡特別是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們已經從人與物質二元空間演化為人、物質、虛擬和智能增強四元空間,人與自然生態的感知、互動、交融更為緊密,生態文化的價值更加凸顯。生態文化是美麗浙江和大花園建設的靈魂,我們要根據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結合協會各單位的業務優勢,全面保護和修復我省森林、農耕、歷史等文化資源和遺存,深入挖掘地方生態文化內涵,傳承好優秀文化傳統,不斷提升公眾的生態文明素養、精神文明素養。特別是我們新組建的文化和旅遊廳,要樹立文化旅遊一盤棋的思想,著力發揮“文化+旅遊”1+1>2的效用。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二、準確把握鄉村振興新要求,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好壞事關鄉村振興的成敗,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文化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力量。

一要著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更高層次上的目標追求。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鄉村村民的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要把抓好鄉村意識形態、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統籌規劃設計鄉村意識形態引領、農民思想道德建設、基層文化體制機制等方面內容。築牢鄉村意識形態思想高地,發揮好基層幹部和老黨員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帶頭作用,吸引選拔一批熱愛鄉村文化的文化能人、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各方面鄉賢人才加入到鄉村生態文化建設隊伍中來。豐富傳播形式,讓鄉村文化接地氣聚人氣,多采取諸如文化牆、宣傳欄、農村大喇叭、廣播車、印發文化手冊、送戲下鄉等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貼近百姓的傳播形式,豐富農村文化禮的內涵。挖掘和保護鄉土文化資源,建設新鄉賢文化,培育和扶持鄉村文化骨幹,提升鄉土文化內涵,形成良性鄉村文化生態,讓子孫後代記得住鄉愁。

二要著力推動發展生態文化產業。生態文化產業是生態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是一項前途極其光明、市場十分廣闊的朝陽產業,大有可為。要充分發揮我省生態自然資源和生態人文資源的作用,既要做大做強山水文化、樹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蠶文化、石文化等物質文化產業,也要大力發展以浙江文化和歷史文化名人為題材的精神文化產業,把生態文化相關內容納入到鄉村振興的戰略規劃和重點工程中,突出挖掘生態文化特色產業,積極打造蘊含不同生態文化主題創意,多樣化、參與性、體驗性強的生態文化產品。加強“美麗鄉村”文化建設,發掘和保護一批處處有歷史、步步有文化的小鎮和村莊。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推動生態文化產業開發,鼓勵各種投資者投資生態文化產業,提高生態文化產品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提高規模效益,增強示範效應,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社會主體、市場參與、多方聯動”的生態文化共建共享新機制。要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文化交流,打造浙江文化品牌,推動浙江文化產業走向世界。

三要著力推動加快發展現代林業。林業是生態文明的守護者,森林文化是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七山一水兩分田”,生態惠民、生態富民是打通“兩山”通道的必由之路。要充分發揮林業在鄉村振興中的突出作用。一是以打造生態宜居、共享“綠色福利”為目標,發展現代生態林業,從持續深化城市森林建設,大力推廣“一村萬樹”等村莊綠化美化模式,加快建設珍貴彩色森林,切實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等方面繼續實施好生態林業大工程;二是以實現產業興旺、促進生活富裕為目標,發展現代富民林業,從加快“三產”融合、加快科技和產業融合、加快品牌與產業融合等方面著力促進富民林業的產業大融合;三是以挖掘鄉愁文化、傳播文明理念為目標,發展現代人文林業,從充分挖掘古樹古道鄉愁文化、大力開展生態文化示範、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意識宣傳等方面努力打造人文林業的諧美大氛圍。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三、緊緊圍繞城鄉統籌綠色發展,積極助力打造和諧美麗大花園。

大花園是自然生態與人文環境的結合體、現代都市與田園鄉村的融合體、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的交匯體。建設大花園,不僅需要我們發掘“珍珠”、打造“珍珠”,更需要我們串珠成鏈、城鄉統籌,共建共享“詩畫浙江、美好家園”,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浙裡。

一要加快推動生態文化基礎建設。充分發揮協會的大聯合、大協作、大發展的優勢,緊密聯合發改、建設、農業農村、文旅、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林業等有關單位,切實抓好生態文化基地、歷史古村落、自然保護地、森林公園、溼地公園、博物館、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城市公園等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多渠道投入以進一步改造提升,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瞭解自然、認識自然、探索自然的各類場所和必要條件。要加強生態文化場館設施建設,選取生態文化資源豐富、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好的森林公園、溼地公園、自然保護區,因地制宜建設標本館、文化館、科普館、博物館等設施,使之成為人們享受生態文化、增強文明意識的主陣地。

二要充分發揮生態文化示範引領作用。一方面要把義務植樹作為弘揚生態文化的重要手段,推動全社會廣泛開展義務植樹,通過大花園建設,把我省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綠色高地。另一方面,要以省級生態文化基地、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生態文化教育基地創建評選活動等“生態文化”系列評定為載體,通過對我省179個省以上生態文化基地的命名推動,優中選優,進一步開展生態文化示範,重點打造一批生態資源豐富、生態保護良好、生態經濟發達、文化特色鮮明、生態制度先進的生態休閒養生、民宿經濟、特色小鎮示範區,輻射帶動全省生態文化事業發展。

三要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產業新業態。近幾年,我省美麗鄉村、特色文化小鎮、民宿經濟、紅色旅遊、康體養生等“生態+”多元經濟發展新業態蓬勃興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要在鞏固和發展“千萬工程”、持續推進農村環境整治的基礎上,繼續通過發揮產業發展型、生態保護型、文化傳承型、環境整治型、休閒旅遊型等不同類型鄉村的自然資源稟賦、產業發展特點及民俗文化傳承等特色,秉持跨界、創新、共享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融合地區產業基礎、歷史文化、旅遊資源、社會功能的創新生態系統功能,注重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變美麗風景成美麗經濟,化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要大力倡導踏青賞花遊、農業採摘遊、森林康養遊、歷史古村遊等以生態文化為載體的新型休閒旅遊形態,進一步推進三產融合,增加有效供給。要通過最美森林、最美溼地、最美古樹、最美古道、最美山峰、最美峽谷、最美河湖、最美賞花勝地等“最美”系列評選活動,帶動生態旅遊的迅猛發展,進一步引領和營造全社會親近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的好風尚。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四、著力培育行業領軍人,推進生態文化建設持續發展壯大。

文化建設,關鍵在人。生態文化事業的發展壯大,需要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持續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增強發展內力。

一要加強生態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隊伍是生態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是生態文化傳播的橋樑和紐帶。我們要以專職隊伍、業餘骨幹、志願者相結合的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拓展生態文化人才培養途徑。要充分發揮協會及其各分會、市縣級協會的作用,與教育部門加強合作,努力推動將生態文化相關知識進課堂,引導職業院校根據基層需求設置專業和課程,擴大生態文化傳播的廣度和深度。同時,聘請一些專家、教授等擔任生態文化建設的顧問,向社會招募一些志願者作為生態知識義務講解員、普及員,通過生態科普教育,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到自然、生態知識的教育普及,廣泛增強公眾的生態意識和責任意識,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深入人心。

二要健全生態文化人才培訓體系。要依託黨校、行政學院、幹部學院、高等學校、職業院校和各級各類教學點,紮實開展生態文化相關的初任培訓、任職培訓、崗位培訓、專題培訓和業務培訓,強化對村幹部、管理者及導遊員、解說員、表演人員等的自然知識、生態知識、歷史知識和講演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其生態文化素養,開拓生態文化眼界。要強化培訓質量管理,改進和完善培訓考核評價機制,注重培訓實效,努力在全省打造具有標杆性的生態文化特色培訓基地,使其成為生態文化人才培養搖籃。

三要充分發揮生態文化建設領軍人物作用。積極吸納生態文化研究、策劃、傳播等專業高端人才參與全省生態文化建設工作,把真正對協會有感情,在會員中有影響,熱心協會事業,願意為協會事業發展做貢獻的優秀會員推薦到理事會中來,培育一批生態文化的領軍人物及一支德才兼備、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複合型生態文化鐵軍隊伍。結合浙江各地實際,充分發揮和提高領軍人物的影響力、號召力與執行力,積極開展生態文化重大理論和應用研究,為生態文化建設把脈問診,開展多層次的合作交流、互鑑共享,查找短板,分析不足,對症開出有效的生態文化建設良方,以領軍人物帶動示範創建,共同推進高水平的生態文化綜合實力建設。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五、著力加強自身建設,推動協會工作規範有序運行。

生態文化協會承擔著宣傳生態文明理念、普及生態文化知識、繁榮生態文化產業等職責。在新的形勢下,要成為業內行家、專業翹楚,必須堅持政治建會、服務興會,以加強協會自身建設為抓手,確保協會各項工作規範有序進行,更好服務全省生態文化事業健康蓬勃發展。

一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立足協會宗旨履行新時代新使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自覺把協會工作置於黨的領導之下,努力把協會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團結動員群眾、推動綠色發展的堅強戰鬥同盟;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等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始終立足協會“弘揚生態文化、倡導綠色生活、建設生態文明”的宗旨,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刻把握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切實增強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化建設工作的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和思想自覺;要積極順應形勢發展變化,結合新時代特點,開拓工作思路,把協會建設成為生態文化行業良好溝通的平臺,會員單位之間、會員之間良性互動交流的平臺。

二要進一步把握定位,提高協會工作的針對性和權威性。生態文化協會是生態文化方面的社會團體,靠少數力量是不能發展壯大的。生態文化建設工作需要我們在座的各成員單位深化改革、轉換職能、找準定位、主動參與、積極配合。要把生態文化建設擺在應有的重要位置,認識到位、領導到位、措施到位、資金到位。一方面要繼續完善協會各級組織。協會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成立溼地文化、竹文化、理論研究等分會及部分市縣級生態文化協會,但總體進度偏緩,基本上是依靠省林業局和浙江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在推進。在座的36個副會長及常務理事單位,要結合我省實際和自身業務優勢,繼續成立如宣傳教育分會、茶文化等各類專業文化分會,繼續督促成立其他市縣分會。另一方面要切實發揮協會各成員單位的作用,各成員單位要圍繞我省生態文化建設工作,積極為豐富協會活動、發揮協會作用出謀劃策,特別是我們的教育、文化旅遊、生態環境等部門,更要主動作為,做到年初有計劃,年中有實施,年底有總結,找準位置,演好角色,確保形成全省生態文化建設“一盤棋”的總體格局,多角度、多方位、多行業地推進我省生態文化建設工作。

三要進一步強化服務,增強協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要切實加強各成員單位之間的協調,建立健全主管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配合、社會力量參與的工作格局。要加強與人大、政協、民主黨派等組織機構的密切聯繫,建立聯席會議、聯合調研、聯合表彰等工作機制。一方面是要著力提升科學研究能力,生態文化的繁榮首先要搞好頂層設計,要把生態文化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加以研究,不斷豐富其內涵。要通過制度設計扶持有關生態文化研究機構,組織相關專家加強生態理論研究,從保護環境的實踐中汲取養分,把歷史積澱和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生態認知提升到理論高度,形成一批生態文化研究的成果和文化產品,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和思想支持。另一方面是要強化先進典型的經驗推廣。協會每年都在評選“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另外還有其他行業與生態文化關聯的評選表彰,其中有很多好的典型,如歷史文化古村落、生態文明村等,協會應充分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組織相應分會、市縣級協會開展更加深入的交流學習,以典型進一步帶動各地各方面的生態文化建設。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上指出:“我們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我們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打造大花園,建設美麗浙江,奮力續寫好“八八戰略”大文章、譜寫兩個高水平建設嶄新篇章,是新時代浙江人的新使命。作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兩山”理念的發源地,面對新時期新機遇,生態文化協會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務艱鉅。讓我們共同攜手,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奮勇擔起加強生態文明、助力浙江大花園建設主的歷史責任,為共建“詩畫浙江”大花園、共創高品質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

(2018年12月25日在浙江省生態協會理事會上的講話摘要)

争当生态文明思想的“播种机”、“助推器”和践行者

爭當生態文明思想的“播種機”、“助推器”和踐行者最新

精選

新朋友:點擊“...”—查看公眾號—關注老朋友:點擊“...”—發送給朋友或朋友圈—分享主筆:周國輝

【分享朋友圈】點擊右上角 → 朋友圈 →發送

【查看歷史記錄】點擊右上角 →查看官方賬號 →查看歷史記錄

【關注本平臺】☆ 通訊錄 → 右上角“+” → 查找公眾號『 滄海一舟 』→關注

溫馨提示:為了更方便查看最新資訊,可將本平臺添加到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