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脹氣來得急,綜合防治要牢記

母豬脹氣來得急,綜合防治要牢記

母豬脹氣,又稱“母豬猝死症”,哺乳期和妊娠前期的母豬多發。另外,季節和氣候變化也可誘導發生,該病呈散發出現,病死率在2%-3%。病豬通常無明顯臨床症狀,體溫不升高,採食後1-2小時內突然出現不安,腹痛及腹圍迅速膨大,呼吸急促,繼而臥地不起,病程較急,常來不及治療,就已死亡,給養殖戶帶來較大損失。

一、發病原因

1、胃腸消化道:冰冷的飲水對胃腸道刺激,採食黴變飼料等其他應激,易造成豬隻消化紊亂;母豬食入過多幹料而飲水不足,且胃蠕動不足時,厭氧細菌迅速繁殖,產生大量有害氣體,使胃腸脹氣,壓迫心臟和肺部,導致血液循環障礙,致使病豬窒息死亡。

2、產氣莢膜梭菌:主要是由A、D型魏氏梭菌,以及引起仔豬紅痢C型細菌。在飼料、氣候、環境等發生突變時,導致豬隻抵抗力下降,腸道菌群失調,使得腸道內原有的魏氏梭菌大量繁殖所致。

3、腸道扭轉:胃腸炎或結腸炎、腹膜炎、飲食不當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水電解質瀦留引起的低血鉀症、維生素B1缺乏、機械性腸硬阻等,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胃扭轉。

母豬脹氣來得急,綜合防治要牢記

二、臨床剖檢症狀

產氣莢膜梭菌剖檢:腹腔可見胃腸高度鼓氣,特別是腸管脹大發亮,腹水增多呈茶色,心、肝、腎有出血點,肺淤血稍脹大,個例在迴腸前部也出現病變,腸黏膜及粘膜下層廣泛出血,腸壁呈深紅色、血管充盈呈紅色樹枝狀,部分腸段鼓氣,與正常腸段界線明顯,腸內容物呈暗紅色液狀,腸繫膜淋巴結腫大出血,空腸絨毛壞死,胃鼓氣,胃內有食物,幽門周圍及其附近胃壁充血,胃黏膜脫落。

腸扭轉剖檢:可見胃腸道充氣,胃扭轉或擴張,胃粘膜呈較嚴重的出血性炎症,部分病例可見胃潰瘍;腸繫膜充血,小腸見有輕重不一的卡他性炎症;心、肝、肺、腎及淋巴結等臟器基本正常;脾移位、腫大幾倍。胃扭轉是該病的一個特徵性病變。

母豬脹氣來得急,綜合防治要牢記

1、消化不良:從飼料和管理角度考慮,人工鹽、酵母片、小蘇打或添加一些微生態製劑,肌注氯化氨甲酰甲膽鹼,調理胃腸道;從管理上就需要增加母豬的運動,增加飲水等措施。

2、產氣莢膜梭菌:放氣,消沫止酵,通腸利便,強心補液。靜滴甲硝唑,氯化氨甲酰甲膽鹼,氨基比林,補充能量,降解血液中的毒素;消炎用頭孢效果較好。口服二甲硅油片,每次50~75mg,一日3次,用於消除胃腸道中的泡沫,同時也可服用醫用炭片增強排氣的速度,以達到解表的目的。發病豬肌肉注射頭孢噻呋鈉30mg/kg,同時肌注維生素C10ml+維生素 B10ml,每天2次,未發病群用70%阿莫西林400g、10%強力黴素2000g、電解多維500g、葡萄糖粉2000g拌料1t,連喂7d。

3、腸扭轉:對仔豬應加強飼養管理,不餵給有刺激性飼料,輕度的腸套疊可能自行恢復,嚴重的腸套疊常在數小時內死亡,慢性的常伴發腸壁壞死,預後不良,早期確診後施行手術整復有治癒希望。

四、預防

1、懷孕及哺乳母豬要嚴格分時段、分餐、定量飼餵,防止吃得過飽引起消化不良。

2、豬舍要做好清潔衛生及飼料存儲工作,防止黴變。

3、適當提高冬季妊娠舍的溫度,儘量避免飲水、飼料黴變對母豬胃腸道的刺激,從而避免胃腸脹氣。

4、加強運動,多飼餵青綠飼料,促進胃腸蠕動,減少厭氧菌滋生。

5、添加維生素和益生菌,提高胃腸消化能力和抗應激能力。

6、冬春季節或者氣溫頻繁變化時,在豬的飼料中添加甲硝唑,1000-2500g/噸,連喂7天;阿莫西林+強力黴素季節性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