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終盤點:68


2018年終盤點:68

2018年壞消息不斷,不管是我自己還是身邊的人。

不說那些新聞裡的人,只是自己身邊的親朋好友,就有好幾個離開人世的,有我外公,有歡歡,還有其他朋友,壓根顧不上感慨新聞裡那些大人物的離開,只是身邊的就已經讓人顧不過來了。

朋友圈和社交媒體上,看到的都是怵目驚心的喪。感覺每個人的生活都在這一年似乎都在變差。

我試圖抽身出來想,一個十多歲的人會感受這些嗎?不會的。新聞裡那些人大多數他不認識,那些訃聞與悼念也傳不到他的視野裡。身邊的人都是朝陽,每一天接觸到的都是新鮮感和希望,而不是生活的柴米油鹽和無力感。我開始意識到,不是這一年的問題,就是你我老了,以後每一年可能都是這樣了。不是年頭不好了,是你長大了,原本不需要你操心擔憂的事情現在都需要你面對了,不是中年有危機,是中年沒借口了。

外公的葬禮和歡歡的葬禮上,我看著他們的臉龐,那曾經是我無比熟悉的樣子,看著卻有一種非常陌生的感覺,不久以前我們還一起說話、一起生活,但是再看到的時候,物理上我們已經完全隔絕了,他們不存在了。這種認知的錯位感,讓人非常的抽離,像是有個第三人稱視角在看著這一切。

我逐漸發現,真正在經歷生活和苦楚的人,是無力抱怨的,由此顯得朋友圈裡那些矯情的無病呻吟的人是多麼的幸福。我很多時候看著他們,就像看著以前的自己。

今年我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就是在朋友圈裡消失了半年,對於我這個從來都是表達慾望強烈的人來說,這個過程有巨大的收穫,很多我原來的認知都被推翻了。我發現很多的情緒,其實都是無意義的,只是當下你不自知,當你抽離出來後你才發現多麼可笑。真正值得發酵的東西,會在你的內心反覆的醞釀,到最後其實會發現,說與不說其實都無所謂了。

如果說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彩排的現場直播的話,朋友圈也是分會場之一,有的人選擇不上場,有的人選擇亂上場。只有極少數的人在角色的狀態裡。

有一天我刷新聞,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4歲,最高的是北上廣的平均壽命是80歲,而最低的雲南西藏青海的平均壽命則是68歲。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突然夢醒一般的發現,不管我是否願意,其實我已經在當下的環境裡,活了超過生命一半的長度了,而我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68的平均壽命,意味著命運不眷顧你也不虧待你的話,你大概率就是活到這個年齡,我的外公去世時86歲,比平均壽命多了18歲,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他是被命運偏愛的人了,而歡歡離開的時候只有38歲,比平均壽命少了30歲,是被命運虧待了。

其他幾個好朋友,都是差不多這個年紀離開的。統計學的意義上來說,越多人低於68的平均值,那麼我超過平均值的概率就會加大,但是我絲毫沒有因為這個而開心,依然因為他們的離開而無比傷感和不捨。

我把68這個數字在內心反覆銘刻,甚至差點找書法大師寫成牌匾給我掛在辦公室裡,就是希望隨時隨地告訴自己。

首先,我能期待的最好結果就是命運把你當做普通人,讓你活到68歲,我固然希望被垂青能活到外公那樣的高壽,但是你怎麼敢保證命運不會捉弄你呢?認識到自己能做一個普通人已經是難得的幸運。

其次,我以為老去和死亡遙不可及,其實並不是,如果只是活到68歲,那麼我的人生毫無疑問就已經過半了,行程過半有什麼好高興的?沒有,只有加倍認識到剩下的時間的寶貴。

再次,因為剩下的時間無比精貴,怎麼分配就顯得非常重要,不要在無謂的事情上浪費精力,不要在不值得的事情上生氣,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工作的時候就格外認真,不划水,甚至沒空抱怨。

原諒別人很容易。不在乎就行了,原諒自己卻特別難,朋友犯錯了,可以找一萬個理由替他開脫,自己錯了這一萬個理由都是拙劣的藉口。滿腦子都是我搞砸了,我失敗了,我沒資格,我不配……不要輕易犯錯,不要輕易原諒自己。

到了今天,2018年的最後一天,我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可以坦然的告訴我自己,2018年,我比過去的任何一年都活的認真,都活的努力,都活的真實,我基本上可以誠實的對自己說,這365天,我基本上每一天都拼盡了全力,12月31日的這一天的結果,雖然不夠好,雖然還是千瘡百孔,但是我可以對我自己說:你努力了,這是你能力範圍內能做到的最好了。命運也善待了你,沒有任何可以抱怨的了。

並且我告訴自己,2019年,2020年,以後的每一年,都要記住這種感覺,認真、努力、坦誠的活著。珍惜好剩下的每一天,不管是隻有一天,還是有68年,還是86年,

我告訴自己,以後儘量不要做沒有積累沒有複利的事情,正當的生活方式就是為了生存和繁衍而拼搏和掙扎,超過這條線的,都要支付越來越高的溢價,直到自我毀滅為止。

那麼糟糕的2018年過去了,我依然懷念它。不可預知的2019年也要來了,我依然期待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