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矇眼挑戰”在美國引發了一系列事故,包括車禍、滑落電梯,招致很多批評。一些網友認為這樣的挑戰不僅毫無意義,還讓青少年不懂得珍愛生命。

全文1502字,閱讀約需3分鐘


此前“冰桶挑戰”席捲全球,提升了人們對漸凍人的關注。近日“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然而這項挑戰危險到可能鬧出人命。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本週一名17歲的美國少女在猶他州矇眼駕駛一輛小貨車,副駕駛還坐著一名16歲少年。結果,小貨車在公路上失控撞上一輛SUV,所幸未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美國猶他州雷頓警察局對這起事故調查後發現,肇事的未成年司機是在駕車進行網絡上盛行的“矇眼挑戰”(#Bird Box Challenge)。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猶他州雷頓市檢察官考慮以“魯莽駕駛”起訴肇事者,目前尚未定案。該罪的最高刑罰是監禁半年並罰款1000美元。

近兩週,“矇眼挑戰”在推特、臉書等社交平臺上越來越火,許多美國網友嘗試矇眼挑戰一些任務,包括購物、化妝、踢球、理髮等等,他們錄製視頻上傳分享。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這項挑戰源自網飛(Netflix)去年12月發行的一部驚悚電影《蒙上你的眼》(Bird Box),電影改編自梅勒曼(Josh Malerman)的同名懸疑小說。

該片描述一股神秘力量將要毀滅人類,如果你看到“它”即意味著喪命,因此電影主人公為求生存,蒙上雙眼一路逃生。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電影在網飛上線一週就收穫了4500萬的播放量,雖然相比院線電影票房並不多,但這已經創下網飛的收視紀錄。

隨著電影的火爆,社交網絡上慢慢有網友自發模仿影片中的劇情,一些明星以及YouTube視頻博主也加入挑戰行列,玩的人多了便形成了“矇眼挑戰”系列活動。

━━━━━

名人、網紅加入挑戰,掀起熱潮

據CNN,末日題材電影《蒙上你的眼》被稱為《寂靜之地》的姊妹篇,前者是“不可看”,後者是“不可出聲”。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蒙上你的眼》中,地球遭遇神秘生物入侵,由好萊塢女星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女主角帶著兩個孩子,蒙上雙眼踏上長達兩天的危險旅程。

隨著越來越多網友模仿電影情節,名人和網紅也加入。YouTube視頻博主Jake Paul發起了24小時“矇眼挑戰”,他在一整天內都蒙著眼,甚至開車進入了洛杉磯車水馬龍的道路中間。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早安美國》的主播邁克爾·斯特拉恩在1月3日播放的節目中為其搭檔莎拉·海恩斯矇眼塗口紅,結果不出所料弄成花臉。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在今年第76屆“金球獎”紅毯上,主持人史考特·伊萬也加入“矇眼挑戰”,猜測走紅地毯的是哪一位藝人。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美國職棒大聯盟洛杉磯道奇隊的三壘手賈斯汀·特納在室內挑戰矇眼擊球。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

風險加劇,視頻網站出招治理

“矇眼挑戰”在美國引發了一系列事故,包括車禍、滑落電梯,招致很多批評。一些網友認為這樣的挑戰不僅毫無意義,還讓青少年不懂得珍愛生命。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網飛平臺首先發聲,在推特上發出官方預警:不要在矇眼挑戰中傷害自己,希望2019年大家不會因此而住進醫院。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據美媒Fast Company報道,YouTube已經開始採取行動應對這種類型的挑戰,逐案評估哪些視頻是允許發佈的。

YouTube的社區指南聲明,“由於可能出現的觀眾反應而禁止某些內容發佈似乎不公平,但我們在內容中劃定了煽動暴力或鼓勵身體傷害性危險活動的界限。

在猶他州雷頓市,因為發生了矇眼駕車事故,當地警方發出通報強調,嚴禁矇眼駕車等危險行為。

━━━━━

危險的社交挑戰為何屢成“爆款”?

近兩年,各種匪夷所思的挑戰在社交網絡走紅,比如“洗衣球挑戰”(Tide Pod Challenge),孩子們在視頻中瘋狂吞食洗衣球。據《華盛頓郵報》,美國預防中毒中心稱,去年發生超過50起青少年吞食洗衣球中毒的案例。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除此之外,“肉桂粉吞食挑戰”、“一口氣喝一加侖牛奶挑戰”等食物“花樣作死”的挑戰還有很多。這些自發的挑戰活動尤其受到青少年網友的歡迎。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外國人作死系列?“矇眼挑戰”風靡美國社交網絡


美國兒科學會網站報道稱,大多數獵奇挑戰都非常吸引青少年,他們缺乏成熟的判斷力,容易衝動且不計後果,所以會盲目跟風。

其次,社交網絡在所有人生活中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許多視頻內容創作者甚至依靠社交平臺發家致富,因此部分網友為了獲取更多點贊和轉發,不惜冒生命危險博眼球。

諸如“矇眼挑戰”這樣的網絡挑戰不僅需要社交平臺加強審核和控制,更需要廣大網友理智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