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NP到GDP,一字之改源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從GNP到GDP,一字之改源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再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GDP和GNP分別都是什麼。

GNP,是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縮寫,中文名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再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GDP,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中文名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時期一個國家或區域內所有最終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

從GNP到GDP,一字之改源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以前各國在對國家經濟情況統計時,採用的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GNP。但是,從1993年開始,聯合國統計司要求各國一律不準再使用GNP,而改用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什麼要把GNP改為GDP呢?一字之改其實是由於全球一經濟體化的發展導致的。

在GNP的年代,統計的重點在於人,這個人的國籍是哪國,就算哪國的GNP。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不發達的年代,這種統計方式誤差不大,但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全球經濟往來頻繁,這種統計就會出現較大的誤差了。

比如,日本汽車廠商在美國投資了一所汽車工廠,僱傭的是美國的工人,也在美國的市場銷售,但是汽車的發動機和變速箱是日本的、玻璃是中國的、輪胎是韓國的,還有來自其他國家的一些零部件。如果是按照GNP來計算,你說他是美國公民的產品呢?還是日本公民的產品呢?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現代,很少有商品是純粹由一國公民生產的。別說電子產品、重工業品等等複雜的商品了,就連肯德基裡面的漢堡都有可能是由來自全球的原材料製作的,比如中國的蔬菜、新西蘭的牛肉、美國的麵粉、墨西哥的番茄醬等等,你說它到底是哪國公民的產品呢?

從GNP到GDP,一字之改源於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連一個小小的漢堡都沒法分清楚,更別說其他更復雜的商品了。所以,在這種背景下,用GDP來代替GNP來反應一國的經濟就更加的科學和便捷了,而從N到P、從民到內的變化,也是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歷程的反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