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港航人入選改革開放傑出貢獻100人名單


四位港航人入選改革開放傑出貢獻100人名單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王滬寧宣讀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表彰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的決定》。決定指出,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港口航運系統有四人入選:

港口裝卸自動化的創新者 包起帆

簡介:包起帆,男,漢族,1951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原技術中心主任。

包起帆同志結合港口生產實際,開展新型抓鬥及工藝系統的研發,創造性地解決了一批關鍵技術難題,被譽為“抓鬥大王”。他開通了中國水運史上第一條內貿標準集裝箱航線,提出並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公共碼頭與大型鋼鐵企業間無縫隙物流配送新模式。他領軍發明的集裝箱電子標籤系統上升為國際標準,於2011年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佈。

包起帆與同事們共同完成了130多項技術創新項目,其中3項獲得國家發明獎,3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3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6項獲得巴黎、日內瓦等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授權國家和國際專利49項。他連續5次獲得全國勞動模範,2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是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2009年,包起帆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2] 。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包起帆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遠洋運輸體制改革的推動者 許立榮

簡介:許立榮,男,漢族,江蘇人,1957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1975年3月參加工作,本科畢業於大連海事大學遠洋船舶駕駛專業、上海海運學院與荷蘭馬斯特裡赫特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歷任上海遠洋運輸公司管理一處副處長、總經理助理、總經理,上遠貨運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兼黨委書記,上海航運交易所總裁、黨委書記,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上遠公司)總經理、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副書記,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副總裁、工會主席、黨組成員。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許立榮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

簡介: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初中畢業。1974年進青島港工作。曾先後榮獲青島市勞動模範,青島市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有突出貢獻工人技師,省自學成才先進個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全國交通系統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被譽為新時期產業工人的傑出代表。曾任青島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

許振超在港口操作上發明了幾大絕活:一是“無聲響操作”,偌大的集裝箱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二是"一鉤準",在空中擺盪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瑣眼都對齊,把集裝箱抓牢靠;三是"一鉤淨";四是被全國岸橋司機廣泛應用得“二次停鉤”;五是"無故障運行"。

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 袁庚

簡介:袁庚(1917年4月23日-2016年1月31日),原名歐陽汝山,男,中共黨員,漢族客家人。少年時期,接受進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袁庚歷任東江縱隊聯絡處處長、東江縱隊港九大隊上校、三野二縱隊四師參謀處副處長、兩廣縱隊炮兵團團長、中共駐香港辦事處主任、胡志明顧問、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蛇口工業區黨委書記。袁庚曾參加黃譚戰鬥、南麻臨朐戰役、昌濰戰役、濟南戰役。

袁庚是招商局集團原常務副董事長、招商局蛇口工業區和招商銀行、平安保險等企業創始人、百年招商局第二次輝煌的主要締造者、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重要探索者。為表彰袁庚致力促進中港關係及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對香港的航運事業貢獻良多,2003年被香港特別行政區授予金紫荊星章。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袁庚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改革先鋒名單(100名)

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于敏

基礎教育改革的優秀教師代表 於漪

農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崗村“大包乾”帶頭人

率先到內地投資的澳門著名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 馬萬祺

數字經濟的創新者 馬雲

“互聯網+”行動的探索者 馬化騰

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優秀人民調解員 馬善祥

“863”計劃的主要倡導者 王大珩

海洋維權的模範 王書茂

推動漢字信息化的“王碼五筆字型”發明者 王永民

科學治沙的探路人 王有德

打造壽光蔬菜品牌推動農業產業化的典型代表 王伯祥

科技興油保穩產的大慶“新鐵人” 王啟民

科技體制改革的實踐探索者 王選

支持國家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香港工商界優秀代表 王寬誠

推動依法治國的理論創新者 王家福

全面從嚴治黨中紀檢監察干部的優秀代表 王瑛

保衛改革開放和平環境的戰鬥英雄 韋昌進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探索者 韋煥能

知識型企業職工的優秀代表 巨曉林

黨員領導幹部的楷模 孔繁森

經濟體制改革的積極倡導者 厲以寧

載人深潛事業的實踐者 葉聰

初心不改的農村的先進模範代表 申紀蘭

外交領域國家利益的忠實捍衛者 史久鏞

三峽移民安置的實踐探索者 冉紹之

港口裝卸自動化的創新者 包起帆

西藏牧區改革的“排頭兵” 尼瑪頓珠

紮根牧區、帶領牧民脫貧致富的優秀基層幹部 廷•巴特爾

國企改革“邯鋼經驗”的創造者 劉漢章

民營企業家的優秀代表 劉永好

遠洋運輸體制改革的推動者 許立榮

踐行“工匠精神”的優秀代表 許振超

我國首位奧運冠軍 許海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的積極推動者 許崇德

“復興號”高速列車研製的主持者 孫永才

航天科技事業創新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孫家棟

農村改革的重要推動者 杜潤生

民營汽車工業開放發展的優秀代表 李書福

電子產業打開國際市場的開拓者 李東生

謳歌改革開放的歌唱家 李谷一

開創山區扶貧新路的“太行山愚公” 李保國

海歸創業報國推動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 李彥宏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表演藝術家 李雪健

不忘初心、奉獻一生的退休幹部楷模 楊善洲

城市集體企業改革的先行者 步鑫生

華西村改革發展的帶頭人 吳仁寶

人居環境科學的創建者 吳良鏞

鄉鎮基層黨員幹部的優秀代表 吳金印

廈門航空事業的開拓者 吳榮南

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優秀民警代表 邱娥國

鄉鎮企業改組上市的先行者 何享健

落實幹部政策、平反冤假錯案的執行者 何載

深度貧困地區帶領村民脫貧攻堅的優秀代表 餘留芬

司法體制改革的“燃燈者” 鄒碧華

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 庫爾班•尼亞孜

對外開放法制建設的積極實踐者 張月姣

注重企業管理創新的優秀企業家 張瑞敏

創新型一線勞動者的優秀代表 張黎明

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模範檢察官 張飈

中外合作“平朔模式”的創造者 陳日新

“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推動者 陳馮富珍

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 陳景潤

社區黨建和治理創新的探索者 茅永紅

經濟體制改革理論的探索者 林毅夫

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的先驅 傑桑•索南達傑

用生命踐行航空報國的優秀代表 羅陽

農村基層黨建“萊西經驗”的實踐創新者 周明金

小商品市場“漢正街”模式的主要開創者 鄭舉選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的推動者 鄭德榮

塑造傳承“女排精神”的優秀代表 郎平

改革開放中湧現的優秀農民工代表 胡小燕

真理標準大討論的代表人物 胡福明

“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 南仁東

溫州民營經濟的優秀代表 南存輝

科技產業化的先行者 柳傳志

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推動者 鍾南山

資本市場發展的實踐者 禹國剛

譜寫改革開放讚歌的音樂家 施光南

體育領域交流開放的優秀代表 姚明

“張家港精神”的塑造者 秦振華

改革開放試驗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創立者 袁庚

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 袁隆平

企業“軍轉民”實踐的創新者 倪潤峰

“雷鋒精神”的優秀傳承者 郭明義

中醫藥科技創新的優秀代表 屠呦呦

“改革文學”作家的代表 蔣子龍

空軍實戰化創新戰法的優秀代表 蔣佳冀

三巡蒼穹的英雄航天員 景海鵬

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 程開甲

鄉鎮企業改革發展的先行者 魯冠球

傾力支持國家改革開放的香港著名企業家 曾憲梓

助推思想解放、撥亂反正的電影藝術家 謝晉

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 謝高華

鼓舞億萬農村青年投身改革開放的優秀作家 路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踐行者 鮑新民

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 樊錦詩

量子信息研究的創新者 潘建偉

為國家改革開放作出傑出貢獻的香港著名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 霍英東

航母戰鬥力建設的實踐探索者 戴明盟

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名單(10名)

助力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對外合作的開拓者 阿蘭•梅里埃

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位“洋廠長” 威爾納•格里希

促進我國對外經濟交流合作的國際活動家 克勞斯•施瓦布

國際知名企業參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者 松下幸之助

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支持我國改革開放的政治家 大平正芳

推動新加坡深度參與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政治家 李光耀

我國奧林匹克事業走向世界的推動者 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

中英友好的傳承者、中英經貿人文交流的促進者 斯蒂芬•佩裡

倡導並推動中外經貿合作和中美友好的企業家 莫里斯•格林伯格

致力於向世界講述當代中國的國際友人 羅伯特•庫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