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子,總會發光

鄒陽是西漢時期很有名望的文學家,他最初是吳王劉濞手下的門客,因為吳王劉濞準備陰謀叛亂,他上書諫止這件事,引起了吳王的猜忌與反感。為了免遭吳王的迫害,鄒陽只好離去,投奔到梁孝王的門下。

是金子,總會發光

鄒陽最初到梁孝王門下的時候,因才華出眾頗受重用,但由於他為人太過耿直,不會阿諛奉承討好權貴,所以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梁孝王劉武是文帝竇皇后的小兒子,漢景帝的同母弟弟、有奪取皇位之意。鄒陽得知後極力勸阻,惹得梁孝王很不快。而受梁孝王重用的羊勝、公孫詭等大臣乘機輪番在孝王面前說鄒陽的壞話。梁孝王對讒言信以為真,一氣之下將鄒陽打入監牢。

鄒陽本是滿懷希望和抱負投奔到梁孝王門下的,誰料竟遭此陷害。鄒陽並不怕死,但如果就此被治罪而含冤死去,鄒陽又不甘心。他在獄中茶飯不思,度日如年,後來他充滿激憤地上書梁孝王,陳述了自己的一片忠心,批駁了那些想要置他於死地的奸佞之人。

是金子,總會發光

鄒陽在寫給梁孝王的信中有如下一段話:“我雖然是個愚人,但也知道這樣一個事實:明珠和璧玉,本是眾人至愛的珍寶,可若是在黑夜裡將它拋擲在路人的身上,人們非但不會將它視若珍寶,反而會按著劍對它怒目而視,怪它砸了自己:相反,一些盤根錯節的破木頭做成車子後卻能被顯赫的人物看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明珠如果隨隨便便就弄到手了,沒有經過任何的修飾,就顯現不出它的高貴品質:而朽木加上些點綴,雕上花紋,就會顯得高貴華麗。人也是一樣,哪怕像珠玉那樣的品質高潔,沒人引薦,也不會受到別人的重視,甚至還會結下仇怨:若是有人大力推薦,那麼即使是才能平平的人,也會顯得高人一等。由此看來,布衣百姓,即使有堯舜的治國之道,像伊尹、管仲那樣才華橫溢,如龍縫、比干那樣忠心耿耿、沒有人在大王面前替他們美言,他們也無法施展才華為國家效力啊!”

鄒陽的信輾轉到了梁孝王的手中。孝王讀完信後,很受感動,立即下令釋放鄒陽,並把鄒陽敬為上賓。

明珠暗投,比喻珍貴的物品落到不識貨的人手裡,亦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