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部電影,中國人都希望李宗偉可以打敗林丹!

當我聽說《李宗偉:敗者為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是真的尬笑了一番:天天被我國超級丹虐的千年老二,還好意思拍傳記電影?還好意思講什麼“敗者為王”?

可當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尤其是最後的大戰時候,身邊的兩個妹子竟然都看哭了的時候,我才慢慢理解,這部電影,真的是拍出了體育競技最具魅力的一面——恰恰就是敗者。

看這部電影,中國人都希望李宗偉可以打敗林丹!

為什麼敗者最具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故事太正常了,但很多敗者往往和勝者付出了一樣多的努力,經受了同樣多的傷痛,甚至更多,卻始終無法取勝。勝者只有一個,敗者卻有很多,這個世界從來不是由幾個人組成的,最重要的永遠是大多數,而觀影的我們,也是大多數。

在影片中,我們看到李宗偉兒時的天賦異稟,也看到了他與父親從分歧到和解的過程;我們看到了他登堂入室的系統訓練,也看到了他與生俱來的體能短板;我們看到了他進入國家隊集訓的意氣滿滿,也看到了他初次出征就突逢變故的巨大打擊;我們看到了他和教練之間亦師亦父的深厚感情,厲聲訓斥的背後是用心良苦;我們看到了他遇到了愛情,卻因職業而暫時擱淺;我們看到了他好不容易登上國際賽場卻遭遇林丹出道的困境。

看這部電影,中國人都希望李宗偉可以打敗林丹!

這樣盡到全力做到最好卻依然難以如願的李宗偉,和太多人太像了。明明發了瘋的讀書做題,卻依然考不過第一名;明明嘔心瀝血地努力工作,升職加薪卻貌似越來越遠;明明拼了命地對一個人好,每天都感動著自己,卻始終贏不到TA的心;明明不撞南牆不回頭地奮力嘗試,機遇卻一次次擦肩而過。

事不如意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太多的所謂“loser”,其實早已經了耗幹了精力,卻依然摸不到夢想的邊兒,這個人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就是地鐵上那個看起來頹廢平庸、眼神裡卻倔強不服的年輕人。

看這部電影,中國人都希望李宗偉可以打敗林丹!

影片的最後,雖然較為俗套的讓與李宗偉親密相關的友人全全出鏡,個個都為了他搖旗吶喊,還意料之中地穿插進各種人生歷程的閃回,但卻不得不承認導演確實營造出了一種日本熱血動漫裡才有的“賭上一切的戰鬥”的壯懷激烈。這樣揹負一切的李宗偉,這樣背水一戰的李宗偉,這樣世界欠他一個冠軍的李宗偉,真的看到中國人都希望他贏一回啊——當然,那一把他確實贏了。

觀眾在觀影中產生的共情,在影片的最後一刻,亦達到了高潮。看慣了王者逆襲的觀眾,會發現從“敗者視角”來看勝利,勝利更加顯得彌足珍貴。如果這是林丹的傳記電影,我們早就知道在之後的十年裡,他幾乎要稱霸羽壇,但這部李宗偉的傳記電影,我們卻知道在這場勝利的前後,是在林丹陰影之下的漫長追逐,於是影片結局一刻的勝利,也更顯難得。

看這部電影,中國人都希望李宗偉可以打敗林丹!

從競技的角度來看,本來失敗才是常態。我們常說“成王敗寇”,《李宗偉:敗者為王》這部電影用充滿激情地視角去聚焦一位與王者同樣頂尖卻缺乏運氣的運動員,反而抓住了競技之中更加本質、更加有魅力的一面。

其實往更深的層次看,在談論競技的時候,甚至無關成敗,只要盡力而為,超越自己就行了。當然,這句話聽起來很俗,可當你看到《飛鷹艾迪》中,那位奧運會歷史上贏得滿堂喝彩的著名“吊車尾”,盡了全力去拼搏後,欣然坦蕩接受並不傑出的結果,轉身為自己的堅持和勇敢點讚的時候,才會明白那句爛俗的“超越自己”背後的動人真理。

看這部電影,中國人都希望李宗偉可以打敗林丹!

從創作立意來看,《李宗偉:敗者為王》這部電影看似中規中矩,實則大巧若拙。而在影像風格方面,影片所繼承的,是頗為小清新的臺灣文藝片色彩。

溼熱的夏天,極其真實而生活化的場景,充實動人的細節,和流暢自然的感情線,如果換成日本人來拍,一定會是激情四射的熱血和夢想,而馬來西亞這個東南亞小國,卻把它拍成了一個“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

看這部電影,中國人都希望李宗偉可以打敗林丹!

現在回過頭再看影片標題中的“敗者為王”四個字,不會是矯揉造作的矯情,亦不會是強撐臉面的虛偽,而是一種與自我和解的胸襟,是一種與不完美相擁的坦然,亦是一種不斷向前的態度。生活中,我們不需要人人都是林丹,多一些李宗偉,這個世界就有趣多了,不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