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美國頂尖期刊,武漢2位博士發現一個分子探針有史無前例的能力

《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簡稱

JACS)是化學領域裡國際上最權威的研究型學術期刊,很多業內人士稱——那是每個化學人夢寐以求的能發一篇論文的地方,可以說是材料與化學類雜誌的龍頭。近日,武漢工程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朱園園博士、化工與製藥學院古雙喜博士分別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身份與美國弗吉尼亞大學Lin Pu教授(通訊作者)合作在《美國化學會志》上發表標題為《Free Amino Acid Recognition: A Bisbinaphthyl-Based Fluorescent Probe with High Enantioselectivity》的高水平研究論文。武漢工程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為第一單位,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為通訊單位。

登上美國頂尖期刊,武漢2位博士發現一個分子探針有史無前例的能力

手性是自然界的基本屬性之一。作為生命活動的基礎大分子,如蛋白質,糖,氨基酸和酶等都是具有手性的。在生命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均與手性識別有關。手性化合物的製備與快速分析引起了化學家的普遍重視。近年來,手性熒光識別技術由於高靈敏性、多重信號模式、實時性和操作簡單等優點而備受關注,有望突破高通量手性識別分析技術的瓶頸。天然存在的氨基酸可作為不對稱合成與催化的手性源、多種功能有機材料的合成前體,以及食品(或飼料)添加劑等,因而氨基酸的手性識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登上美國頂尖期刊,武漢2位博士發現一個分子探針有史無前例的能力

古雙喜、朱園園博士團隊與美國弗吉尼亞大學Lin Pu教授一起合作,設計合成了多個結構全新的手性熒光分子探針,並發現其中一個分子探針對多種手性氨基酸均有史無前例的高識別能力,它將對映選擇性熒光增強比(ef值)這一關鍵指標提高了一個數量級。該熒光探針能用於結構多樣的手性氨基酸的光學純度測定。

登上美國頂尖期刊,武漢2位博士發現一個分子探針有史無前例的能力

這篇論文的發表,實現了武漢工程大學以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在JACS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的零突破,也標誌著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和化工與製藥學院在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上邁上新臺階。

此前,學校化學、材料科學兩個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這也是學校ESI學科全球排名的歷史性突破,標誌著武漢工程大學化學、材料科學兩個學科步入國際高水平學科行列。

登上美國頂尖期刊,武漢2位博士發現一個分子探針有史無前例的能力

以上重大成就的取得,是武漢工程大學堅定不移深化綜合改革,加強學科建設所取得的階段性標誌性成果,也為武漢工程大學進一步推進“雙一流”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學校將按照“雙一流”建設方案的總體要求,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主線,以內涵建設為重點,以黨建思想政治工作為保障,全面開啟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新徵程!

歡迎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武漢工程大學招辦”頭條號並積極留言互動,我們將會全程陪伴考生的備考和報考過程,為考生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