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加拿大研究工作,他毅然回國,如今1個科研項目拿下4600萬!

近日,由武漢工程大學池汝安教授擔任負責人,

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牽頭申報的“浸礦場地殘留浸礦劑高效淋洗材料、技術與裝備”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正式獲批立項。項目共分成六個課題,研究週期為四年,總經費為4600萬元,其中國撥經費2273萬元。

放棄加拿大研究工作,他毅然回國,如今1個科研項目拿下4600萬!

該項目旨在對稀土礦、銅礦和金礦浸礦場地殘留浸礦劑的遷移富集和釋放轉化帶來的環境風險,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及工程示範,減少或消除殘留浸礦劑對浸礦場地的汙染,促使土地獲得生態修復。武漢工程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餘軍霞教授、張越非副教授,環境生態與生物工程學院肖春橋教授,化工與製藥學院周芳副教授、徐源來副教授,興發礦業學院張臻悅博士、劉德峰博士等都參與了課題組研究任務。其中餘軍霞教授和肖春橋教授分別獨立承擔課題一和課題二的專項研究任務,池汝安教授還兼任項目課題二的負責人。

池汝安教授早先曾在清華大學任副教授,1998年被公派到加拿大阿伯塔大學作訪問學者,從事分離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此期間,他勤奮工作、刻苦鑽研,取得了豐富的科研成果,先後在世界著名刊物《冶金材料學報》上發表4篇論文。阿伯塔大學認為他是一個傑出人才,便邀請他留下來做研究助理……2003年3月,池汝安教授從《人民日報》海外版上看到了一則消息:

湖北省人民政府將在海外招聘一批“楚天學者”。看到這則消息,他夜不能寐——武漢是九省通衢之地、高校密集之處,今後應當是科技發展的前沿城市,池汝安教授認為自己在那裡應該更有作為。因此,他立即開始準備材料,毅然回國積極應聘。

放棄加拿大研究工作,他毅然回國,如今1個科研項目拿下4600萬!

回國以後,他成功競聘到武漢工程大學,現任校長助理、興發礦業學院院長。學校為他提供了設備齊全的實驗室,創造了一系列良好的科研環境,讓他有充分施展才華的舞臺。在這裡,他積極投身科研,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就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針對湖北省磷礦中低品位礦難選的實際情況,池汝安教授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先後深入恩施等山區,踏遍了這些礦區的山山水水,掌握了省內磷礦及其它礦藏資源的第一手資料。隨後,池汝安教授又帶領其科研工作團隊,對磷礦的中低品位礦進行了大量的礦物學性能的分析研究。此項目獲得了教育部的“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計劃”的創新團隊,是湖北省第一個省屬高校被資助的教育部團隊;經過一系列探索,他提出了細菌浸磷的選礦辦法,一改傳統的化工選礦。細菌浸磷是一次細菌進行磷低品位有效物的富集過程,該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特此,國家教育部將“磷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中心”設在了武漢工程大學。

放棄加拿大研究工作,他毅然回國,如今1個科研項目拿下4600萬!

另外,池汝安教授在擔任湖北省新型反應器與綠色化學工藝重點實驗室主任期間,該實驗室被評為“優秀重點實驗室”,系當年全省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省屬高校實驗室。隨後池汝安教授和他的團隊以此重點實驗室為基礎,建立了綠色化工過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的成立,大大提升了武漢工程大學的核心競爭力。

多年來,池汝安教授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SCI收錄46篇,先後主持973計劃前期研究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0餘項。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獎3項和國家授權專利18項。2006年獲首屆湖北省"楚天學者成就獎"一等獎,2010年獲得"中國僑界(創新人才)貢獻獎""全國化工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放棄加拿大研究工作,他毅然回國,如今1個科研項目拿下4600萬!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池汝安教授在武漢工程大學這片沃土上投身科研、辛勤耕耘,不斷提升學校的科研實力,更好地服務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了工大力量!

歡迎廣大考生和家長關注“武漢工程大學招辦”頭條號並積極留言互動,我們將會全程陪伴考生的備考和報考過程,為考生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