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永初,寓意“像初升的朝陽一樣,生氣勃勃,蒸蒸日上,永不墜落”。公元420年,南宋開國皇帝劉裕一統江南,定都建康(今南京),成“南朝第一帝”,年號永初。

時隔近一千六百年,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在南京河西安營紮寨,巧合的是,旁邊的地鐵站就叫做永初路站。

阿里巴巴與杭州

說起阿里巴巴,不得不提杭州。

今年春天,去杭州與朋友小聚,在西湖邊上,又逢四五月的雨,淡白的煙雨成了這片天地的底版,蔓成一幅模糊的山水畫。

想起這便是一千年前蘇子口中吟出的“淡妝濃抹總相宜”,或是歐陽修筆下“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景象了,連身邊遊人熙攘的聲音都恍覺不聞。

晚上在芳華亭閒逛,朋友笑著說起十年前的往事。高中時代的朋友是個典型的叛逆少年,在一個晚自習借了同學三百塊錢後離家出走,在上海兜了一圈後跑去了杭州,晚上沒地方睡覺,就在這附近的公園裡睡了一夜。

他說,那一夜,伴著西湖的夜風與蚊子,他愛上了這座城市。後來遠赴東北求學的他畢業後,果斷選擇了去杭州工作。

十年後,這個最討厭老師與上學的叛逆少年,成為了一名正兒八經的中學教師。

十年的時間足以改變一個人,也可以引領一場互聯網革命。2008年,在國內網購還算是件新鮮事,但到2018年,單“雙十一”一天的成交額就已超過2135億元。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不知從何時起,杭州被冠以“電商之都”的名號,除了阿里巴巴和網易這樣的電商巨頭,杭州還催生了一大批中小電商與各類網紅電商。可以說,在近十幾年的杭州發展中,阿里巴巴功不可沒。

就連不是互聯網行業的朋友在說起阿里巴巴時,語氣裡也是滿滿的讚歎。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已在這座城根深蒂固。

杭州 VS南京

在國內,南京與杭州是同一個體量的城市。它們有很多相同點: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省會城市、強大的經濟實力。

「如果說南京是大家閨秀,那杭州更像個摩登女郎。」

在國家定位裡,南京是東部地區中心城市,長三角特大城市;杭州則是長三角地區中心城市,大城市。從地理位置與交通運輸方面上看,南京顯然要比杭州的輻射範圍更大,浙東臨海,浙西山多,不如南京周邊,一馬平川。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在經濟方面,杭州背靠浙江的民營經濟,互聯網行業發達,且有許多獨角獸產業,無論單從GDP或者產業創新能力上,杭州都勝過南京。

在科教方面,南京的科教力量更強,有中科院分院、多所知名高校:南京大學(985/211)、東南大學(985/2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11)、南京理工大學(211)、河海大學(211)、南京農業大學(211)、南京師範大學 (211)、中國藥科大學 (211)。相比之下,同檔次的高校杭州只有浙江大學(985/211)一所。在強市如林的江蘇,南京急需把人才留住。

從多方面對比可看出,兩個城市各有優劣勢。

南京互聯網行業的窘境

說起南京的互聯網行業,目前對比國內其他一二線城市,確實有自身的問題。

縱看全國,北京有百度、京東、搜狐等;上海有盛大、攜程網等;廣州有網易、微信等;深圳有騰訊、迅雷等;杭州有阿里巴巴、網易等;南京有蘇寧、途牛、中國製造網等;武漢有鬥魚、微派等;成都有王者榮耀等。可以看出,全國已經形成了阿里系、騰訊系等互聯網寡頭控制的局面。

在南京,互聯網行業較集中有兩片區域,匯聚了南京最多的IT行業。一處在徐莊軟件園,毗鄰仙林大學城,這裡有蘇寧、途牛等知名企業。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另一處在軟件大道,以大通訊產業為基礎,匯聚了以無線網、路由器、基站等產品為主道的公司,但企業項目多為外包,很多企業在大眾眼裡沒多少知名度。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這兩片地方匯聚了南京一半以上的程序員。作為這個街區最辛勤的工作者,他們愛穿格子衫,揹著雙肩包,每天忙著兩件事:與BUG作鬥爭、擠早高峰的地鐵。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一年四季,只有打卡機與軟件大道兩旁的桂樹見證了他們的忙碌。」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雖然蘇寧、途牛、中國製造網等實力也不弱,但對比騰訊阿里這樣的巨頭,南京非常缺乏互聯網企業的龍頭和標杆,許多互聯網企業南京都算不上“深耕”。

河西南的“荒漠”

在長江對岸後起發力的江北新區都已明確建設“兩城一中心”(基因之城、芯片之城、新金融中心)後,已狂奔十年的河西似乎陷入了沒有排頭兵的窘境。

「河西南的“荒漠”,在於它在新興產業上的空白以及大片大片待開發的土地。當河西新城大筆一揮,把戰線從奧體拉到魚嘴時,地圖上開始出現成塊成塊的空白。」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河西南待開發的土地與遠處正在施工的樓宇。」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巨大體量的升龍匯金中心彷彿海市蜃樓。」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過了早高峰的江東大道也不再車水馬龍。」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與繁忙的中勝地鐵站不同,在友誼路旁的小河邊,忙過了早高峰的網約車司機拎著河水在此洗車,這裡成了他們閒暇時休息的地方。」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從地圖上看,去年年底開通的S3號線,像是一條“水渠”,給這片荒漠帶來了活力。」

S3號線雖已運行一年,但每天的人流量對比其他地鐵還是比較少,整個河西南百廢待興。在高樓漸起的河西新城,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實打實的產業。

實探阿里巴巴江蘇總部

優秀的地理位置,國家級的樞紐中心,東部中心城市的定位,強勁的科教實力,以及互聯網產業的空缺,阿里巴巴的下一步棋自然落在了南京。依靠南京的優勢,阿里巴巴可以把企業的輻射力覆蓋到整個華東地區。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以8億元的總價拿下河西南部電子商務及雲計算創業園地塊,總面積超14萬方,用以打造阿里巴巴江蘇總部。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從區位上看,這幅地塊處在河西南門戶區域,位於江山大街—宏運大道與繞城高速的交界處,附近有S3號線(已通車)與7號線(建設中)兩條地鐵,也是河西距離南京南站和祿口機場最便利的地區之一。

今年10月,阿里巴巴江蘇總部正式開工,總建築面積約85萬平方米,總投資約81億元,預計2023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可集聚辦公3萬人。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江蘇阿里巴巴總部的路旁,兩臺挖掘機正在路邊待命。」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一輛小藍單車倚靠在阿里巴巴的 logo上。」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上午十點,在不遠處的推土機吱呀吱呀的工作時,旁邊小河裡一隻覓食的野鴨悠閒的遊過。」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正在開發的阿里巴巴地塊,旁邊的住宅樓是清荷園北園。」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永初路地鐵站,背後是正在施工的阿里巴巴江蘇總部。」

據瞭解,阿里巴巴江蘇總部將引入阿里雲、淘寶大學、雙創中心等新業態,結合淘寶、天貓、螞蟻金服等成熟業務,進一步在新產業、新模式上尋求創新,實現線上線下的產業融合,營造透明公平多贏繁榮的商業生態。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前的簽約儀式上,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吳敏芝表示“這次與建鄴區的合作是阿里巴巴歷史上所有與政府合作項目中效率最高,推進速度最快的。”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阿里巴巴與南京的合作,用“乾柴與烈火"形容並不過分。」

河西片區成“最大贏家”

阿里巴巴集團江蘇總部項目成為了除杭州以外,阿里在全國設立的首個總部項目。在南京與杭州乃至江蘇與浙江的共同發展上,阿里巴巴將在未來擔任一個重要的橋樑。

這其中最大的贏家無疑是河西片區。它的到來,為河西未來十年的發展吃下一粒定心丸。就如同如今阿里巴巴西溪園區已經成為杭州餘杭區的城市名片之一,承載著阿里巴巴公司特有的企業文化,也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參觀的人。

目前的河西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已成規模,沿江東大道一直往南,兩側高樓林立,還有許多在建的寫字樓。但過了友誼街再向南,整個河西南片區像一張畫板,需要各種風景來填充。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如今的阿里巴巴為河西添上了濃墨重彩的這一筆,未來的河西會有怎麼樣的光景?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將會有更多的人湧入河西。」

同時,未來也會有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入駐河西,在河西南形成集群效應,填充這裡的辦公樓,形成一個互聯網行業的生態圈。這裡將成為除了徐莊軟件園與軟件大道外,另一個互聯網產業的新的“良田”。在若干年後,這片地所產出的果實將難以估計。

隨著各類產業的入駐,河西南的大型商業綜合體如魚嘴商務區、海峽城、金地中心、正榮中心、綠地華僑城等在未來也有了比較樂觀的預期。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江東大道旁的升龍河西公館以“阿里巴巴、金融城、兒童醫院”做宣傳。」

而在商品房上,目前河西南板塊的商品房價格已經攀升,周邊正榮潤峰、招商雍和府、佳兆業城市廣場、朗詩熙華府的二手房價格甚至達到了4至5萬/平。

下一個河西十年的領頭人

上一個河西十年由奧體領銜,下一個河西十年的領頭人或許便是阿里巴巴。

對於許多南京高校的畢業生來說,想去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就業,也不必再東奔西跑。

一個在南京從事IT行業的朋友說,目前在南京的IT工作並不太多,也就軟件大道和徐莊軟件園的企業集中一些,但大多數企業都是外包企業。有時候很想去上海或者深圳,但又確實很喜歡南京這座城市。

阿里巴巴的“永初紀年”

當被問到再過幾年是否考慮去阿里巴巴面試時,他出乎意料的思考了幾秒。

他答,如果現在讓我去阿里,那叫鍍金,我肯定去。但如果幾年後我再去,應該爭不過那個時候的年輕人。

「說完此話,朋友摁滅了手中的香菸,迷離的眼裡似乎充滿著看破紅塵的滄桑。」

誰的“永初紀年”?

有意思的是,緊靠阿里巴巴集團江蘇總部的S3地鐵站的名字叫“永初路站”。

“永初”一名取自南朝劉宋皇帝劉裕的第一個年號。永初元年,開國皇帝劉裕一統江南,定都建康,國號為“宋”,成“南朝第一帝”。劉裕定年號為“永初”,蘊含“像初升的朝陽一樣,生氣勃勃,蒸蒸日上,永不墜落”之意。

時隔近一千六百年,阿里帝國在南京安營紮寨,開啟新的時代,這是阿里的“永初紀年”,會不會也是河西的“永初紀年”呢?

誠然,在阿里巴巴近二十年的發家史上,從無名之輩到行業巨頭,就算是馬雲本人,一路上也都飽受著各類質疑與猜忌。

當阿里巴巴的這一大步第一次從杭州邁出,它給南京帶來了多少期待,就承擔了多少的壓力。希望它的到來,帶來的不只是房地產行業的升值,更多的是經濟與產業的革新,以及人氣與活力。願它與河西新城一樣,“永如初日,朝氣蓬勃”。

就像現在的永初路地鐵站,每天的人流量雖然並不多,但在四年後,它將成為河西最熱鬧的地鐵站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