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进行时|斩断地方病的“穷根”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在3年内实现“防治目标与脱贫攻坚任务同步完成”。《行动方案》给出了怎样的路线图?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扶贫攻坚进行时|斩断地方病的“穷根”

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地方病和贫困犹如硬币的正反面,如影随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地氟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高彦辉说,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卫生保健条件差,使之成为地方病高发区。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历史上831个县有碘缺乏病,584个县为其他地方病病区,有的县同时存在两种以上疾病。

地方病按病因可分为地球化学性地方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与特点生产生活方式有关的地方病和病因未明的地方病。此次,《行动方案》将碘缺乏病、大骨节病、克山病等8种对百姓贫困影响较大的重点地方病纳入其中,同时明确“解决当前地方病(含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意味着血吸虫病被纳入地方病管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血吸虫病也是导致我国部分省份致贫的重要疾病之一。

2017年发布的《“十三五”全国地方病防治规划》和《“十三五”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分别由三部委和五部委联合印发,而此次《行动方案》由十部委联合印发。“这突显了政府解决地方病型贫困的决心。”在高彦辉看来,这一决心还体现在考核目标的设定上。《行动方案》要求,实现监测评价全覆盖,现症地方病病人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要全部得到有效救治。“以往规划从未使用如此清晰而明确的表述。”高彦辉说,以饮水型氟中毒监测为例,目前全国只有196个县开展了监测工作,要在2020年年底实现监测全覆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从控增量到减存量

相关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地方病防控策略重在预防,力图减少新发病例,也就是控制增量。因此,相关规划中较少提及对现症病人的救治工作,而《行动方案》首次将现症病人救治救助摆在重要位置。

“对现症病人救助是健康扶贫的重要抓手。”周晓农说,以晚期血吸虫病病人为例,目前我国晚期血吸虫病病人近3万,由于脾脏等器官已发生实质性病变,病情易反复,大多数病人失去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现象突出。

《行动方案》明确,国家成立大骨节病和氟骨症治疗专家组,确定大骨节病和氟骨症分类治疗方案;各省份设立地方病定点治疗医院。将符合建档立卡条件的地方病病人全部纳入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将符合条件的病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范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对大骨节病、氟骨症、克汀病和晚期血吸虫病病人的救助水平。

高彦辉表示,以大骨节病为例,置换一个膝关节的费用为5万元左右,有了《行动方案》的支持,费用将有所减免。此外,目前大骨节病新发病例几乎为零,现症病人大部分为古稀老人,“帮扶有望使其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从而释放家庭成员的劳动力”。记者了解到,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组织各地统计需帮扶的人数,分批予以落实。

只是迈出第一步

“查螺灭螺等基础工作非常辛苦,但基层防治人员评职称难,待遇提不上来,留不住年轻人,基层血防面临青黄不接的窘境。”周晓农说。为解决基层人力不足难题,《行动方案》提出,保障专业人员的工资待遇和职业健康,增加现场工作补助;适当降低条件,使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人员优先解决职称晋升等。

《行动方案》还提出,要抢救性保存我国地方病生物样本资源,为继续开展病因、致病机理等科学研究做好基础储备。“这个措施非常及时和重要。”高彦辉说,目前大骨节病、克山病等新发病例已非常少,但病因却并不明晰。这意味着,周遭环境一旦发生意料之外的变化,仍可能导致疾病卷土重来。必须及时对现症病人的生物样本进行保存并加以研究,以备不时之需。

饮茶型地氟病在很多饮用砖茶的地区较为普遍。《行动方案》提出,要逐步推广普及低氟砖茶,完善砖茶氟限量等标准。砖茶生产企业在饮茶型地氟病病区设立低氟砖茶平价专卖店,逐步培育低氟砖茶消费市场。

“我还是有所担忧。”高彦辉坦言,由于低氟砖茶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差别较大,百姓仍可能选择购买低价的高氟砖茶。“建议政府对平价专卖店给予价格补贴,使之可持续。”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攻坚行动方案只是一个开始,持续稳定地推进各项措施落实才是关键。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从根本上斩断地方病的“穷根”。

【免责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众号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