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學習的狀態,才是正常態

全文 1092 字 | 建議閱讀 2 分鐘

文 | mickjoust

不想學習的狀態,才是正常態

持續踐行,一路同行

每逢年底倍思家。

於是,我現在就開始盼望過年放假的日子。

12月開始進入一年的總結期,各種事情的梳理、總結、分析、收尾等等。

而整體心情指數卻比較低。

畢竟,找痛點總是讓人難受的。

還好,一些為之努力的目標收到了超預期的效果。

關於努力與結果,《吐槽大會》張韶涵那期對我觸動最大,因為每個人都會遇見低谷,而最後的結果往往都是不可控的,但自己如何努力是可控的。

然而,自控,談何容易?

處於失控狀態可能才是常態。

人生是場隱形的馬拉松比賽

關於跑馬拉松,網上已經有太多人討論過它的利弊得失,結論都是相互不能說服對方。

其實,大可不必過於在意馬拉松到底應該有什麼用?

因為人生就是一場超長時間超長距離的馬拉松比賽。

有人贏在起點線,有人贏在終點線,有人中途退出,有人超近道……

不管是什麼樣的形式,我們都在自己的人生“馬拉松”上不停地奔跑。

作為愛學習的人,也總有不想學習的時候。

或者說,不想學習的狀態,才是我們的常態。

不想學習的狀態,才是正常態

持續踐行,一路同行

邊工作邊學習,是難上加難

沒有人會在工作一天後,還想拖著疲憊的身體進行學習。

真的沒人願意,即便是鐵人也會想放棄。

除了足夠支撐的動機外,具備執行的能力外,能不能開始一次學習本身就是一件很難的事。

學習,是一件難上加難得事。

所以,不要責怪說,不學習就沒有明天。

有時,並不是學不學習的問題,而是我們到底為什麼要堅持學習?

多問為什麼不,而不是問為什麼,這是電影《嗝嗝老師》裡的一句不起眼的臺詞。

為什麼不去跑步?

為什麼不去學習?

為什麼不抱怨?

……

這是一個幫助尋找背後真實意圖的最有效的辦法。

何炅老師在一次訪談中說過,如果堅持做一件事讓你覺得真很難,可以選擇放棄,但是放棄了就不要抱怨為什麼沒有得到。

而現實中,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沒有得到出眾的天賦,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環境,沒有得到更多的錢。

總是在說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而卻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不能得到?

不想學習的狀態,才是正常態

持續踐行,一路同行

事情不做完只會越積越多

關於得到,要從完成開始。

每天堅持減淝為什麼難做到?

因為我們總想到,要是被別的事情耽擱了,明天可以再補。

而就是這個補償思維,造成了更多的事情的堆積和拖延。

不要有補償思維,而是今日事今日畢,如果沒完成,就跳過。

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因為跳過就等於承認自己沒有做到。

而不是自欺欺人。

一旦開始了自欺欺人,那完成就無從談起,就更不要說什麼得到。

這個惡性循環就此無法破解。

持續踐行

有成長思維,和具備成長的能力,是完全兩回事。

就像一個想到用什麼辦法去游泳的人,和一個游泳真的很厲害的人,是完全不同的。

多想想一個問題:

為什麼不是你得到更多的獎勵?


持續踐行,我們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