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鄉村旅遊明星村

在西部很多地方,鄉村旅遊發展如火如荼。一些村落依託不同資源特點,引領鄉村旅遊不斷升級,從而成為人們嚮往的休閒度假品牌主題村。位於西部地區的貴州秀水村、甘肅花橋村、寧夏新和村、內蒙古的壕賴村,都是因發展鄉村旅遊而脫貧致富的範例。

西部鄉村旅遊明星村

秀水村

自2016年7月起,每月1號,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龍場鄉秀水村230多名65週歲以上的老人,都可以領取500元“孝親股”的分紅。

在秀水村,還是那些田地,那些房子,那些山山水水,怎麼會有如此大的變化?村民們說,“思路變了,日子就變了。”

其實,在西部地區,像這種“無中生有”的案例,也出現在很多地方。發生在甘肅康縣長壩鎮花橋村、寧夏隆德縣陳靳鄉新和村和內蒙古卓資縣梨花鎮壕賴村的巨大變化,都是值得研究的現象。

秀水村:旅遊資源變“五股”

2016年春節,作為貴州省鄉村旅遊後起新秀的安順市普定縣龍場鄉秀水村一炮打響:接待遊客逾40萬人(次),營業收入超過120萬元。

秀水村雖然與著名的黃果樹瀑布同處安順市,卻因為底子太薄,貧困人口多,一直沒有走上發展旅遊的路子。全村有農戶972戶3074人,主要靠傳統種養業和外出務工維持生計。

2015年,貴州省提出“千企幫千村”的口號,秀水村成為了興偉集團的幫扶對象。興偉集團董事長王偉把秀水村的家底翻一翻發現,全村3000多人,能耕種的土地有5000畝,人均一畝半。這些土地都在大山裡,村民只能靠天吃飯。

旅遊產業是興偉集團的一個重要板塊,因此王偉決定依託秀水村的自然資源,由集團無償投資,把這裡打造成一個休閒度假的景區。

按照王偉的構想:秀水景區經營模式採用股份制,即“秀水五股”,分別是人頭股、土地股、效益股、孝親股和發展股。其中人頭股面向全體村民,佔股10%;效益股為員工工資和績效,佔股30%;孝親股為村裡65週歲以上老人按月分紅,佔股5%;發展股為25%,用作以後發展資金。但佔股30%的土地股,操作起來並不容易。

所謂土地股,就是村民們的土地全部交由村集體統一開發,每戶人家按照土地畝數領取分紅。興偉集團扶貧辦主任張著宇說,農民擔心土地入股以後開發建設,發展不起來怎麼辦?最終,興偉集團決定從2016年到2025年這十年,由集團來給農民兜底,就是說每年每畝土地分紅達不到1000元,興偉集團就補足到1000元。

依託秀水村秀水河、龍灘、秀水湖等自然風光資源,興偉集團打造了秀水漂流、龍灘風景區、秀水酒店、秀水商業街、水上樂園、賽車場、跑馬場、射箭場、垂釣場等鄉村旅遊項目。從最早開發的漂流項目到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卡丁車項目,如今秀水村大大小小的遊玩景點已經達到了56個。

為了讓秀水村農旅深度融合發展,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推、項目牽動、能人帶動”的模式,秀水村成立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打造“生態立體農業觀光經濟帶”。流轉全村土地4000餘畝,爭取到市、縣、鄉各類產業項目資金2000餘萬元。目前已種植經果林3000餘畝,蔬菜800餘畝,葡萄500餘畝,中藥材1200餘畝。

2016年春節,秀水村景區開始試營業。張著宇說,當時預估每天有三五千人進來就可以了,但是大年初一當天就來了差不多5萬人。巨大的客流量一直持續到正月底,平均每天都有上萬人來到秀水村。

按照約定,2016年,秀水村的五股按時發放,其中人頭股按3522人、每人300塊錢發了110多萬元;8700多畝土地,土地股每畝按1000元發放了870多萬元;效益股發放了1000多萬元;孝親股從2016年的7月1號開始發放,230多名65週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領取500元;剩下的就是發展股,就是預留的發展資金,也有70多萬元。

此外,秀水村還建立完善了“群眾議、群眾定、群眾建、群眾督、群眾管”的有效機制,選出管理、監督、計量等有關人員。村民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很高,項目建設期間,全村勞動力自發帶著工具到施工場地投身建設,老人和婦女則加入了保潔等“後勤部隊”。同時,村民還成立了義務巡邏隊,保障了景區和諧發展。

花橋村:北“茶馬古道”上的明星村

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長壩鎮花橋村,地處省道白望公路沿線是康縣的北大門和茶馬古道上的知名驛站,百公里生態旅遊風情線茶馬古道游龍關就位於花橋村以西村莊入口處。

村支書田仲虎說:“過去這些東西一直就在村子裡,可就是換不成老百姓口袋裡的錢。”儘管山好、水好、物產不少,可村民的生活卻不富裕。

轉機出現在2015年,花橋村被列為市縣鄉村旅遊示範點建設工程,也成為康縣打造“不要門票的生態旅遊大景區”的美麗鄉村之一。

在建設農家樂和農家客棧等旅遊設施時,花橋村本著突出當地特色、保持原生態風貌的原則,堅持不挪一塊石、不砍一棵樹、不毀一株草、不埋一眼泉,保持原生態。

如今,人們對花橋村原生態的“鄉情山水”讚不絕口。參觀千年的菩提樹,再探訪北“茶馬古道”上馬幫經過的古城樓。品嚐幾口當地土法釀製的苞米酒,欣賞著古老的羊皮鼓舞和毛山歌……花橋旅遊示範村建成後,成為集生態養生、田園風光、休閒度假、養老旅遊、鄉土購物、民俗風情體驗、農特產加工、農耕文化藝術傳播等產業鏈為一體的鄉村旅遊養生基地村。

這裡有能讓遊客感受關東風情的生態小木屋、古油坊、水磨坊、掛麵房、豆腐坊、酒坊;還有WIFI全覆蓋,汽車露營和房車營地等便利設施。

據瞭解,每年5月,花橋村千年菩提樹開滿白色的小花,就是向遊客發出的最好的邀請涵。今年從4月份開始,每天到村裡的遊客都超過千人,10戶村民開辦的農家樂,102張床位,常常客滿。土雞、山野菜成了搶手貨,好多農村婦女還在山莊裡當起了服務員,每月有1500元的工資。

村裡還專門開了一間電商體驗店,看上了當地的特產,就可以掏出手機當場下訂單。花橋村還探索了“政府引導+公司運營+協會管理+農戶聯動”的模式,讓每位村民都能在鄉村旅遊的發展中受益。

花橋村先後獲得“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中國茶馬古道文化藝術之鄉”、“甘肅省鄉村旅遊培訓基地”、“全省農民回鄉創業基地示範區”等榮譽稱號,成了隴南市發展旅遊的明星鄉村。

西部鄉村旅遊明星村

花橋村

新和村:傳統文化為旅遊點睛

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陳靳鄉新和村,是隆德縣著力打造的12個旅遊特色村之一。秦腔、馬社火等非遺民俗文化體驗成為新和村發展鄉村旅遊的點睛之筆。外地遊客帶隆德旅遊,新和村是必去之地。

在新和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廣場的舞臺上,月月都有精彩的經典秦腔上演。今年2月上演的是秦腔摺子戲《探窯》,演員們無論是唱腔動作,還是舞臺表現,都讓遊客陶醉其中,感覺和縣裡的專業戲團演員不相上下。

秦腔表演在新和村歷史悠久,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新和村用民俗傳統文化打造旅遊特色產業,不但受遊客歡迎,也改變了村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打麻將的少了,參與活動的多了。

據瞭解,新和村是隆德縣馬社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高臺馬社火和秦腔表演都隸屬於新和業餘秦腔劇團,所有演員都是新和村村民。劇團負責人翟志剛說,新和業餘秦腔劇團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辦起來,曾在1998年之後由於資金短缺暫時停滯,2016年初,隨著鄉村旅遊發展再次開辦起來,現在固定人數差不多45人,年齡在15歲到65歲之間。

新和村還探索出了“精準扶貧+鄉村旅遊”的發展新思路。通過修建村道、改造危房、狠抓綠化,村裡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與此同時,通過建設文化長廊和高臺馬社火傳承展演基地,鄉村旅遊也紅火起來。

新和村自然條件好,山清水秀,夏天來避暑的遊客很多,高臺馬社火作為傳統文化表演,更讓遊客不虛此行。據統計,從2016年7月起到現在,村裡接待遊客已達五六萬人次,直接收入近30萬元。

“我們要繼續發展非遺項目,搞好鄉村旅遊,將新和村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體驗和鄉村旅遊基地。通過成立旅遊管理公司,讓村民入股參與到文化旅遊發展當中,切實分享文化旅遊帶來的實惠。”談起新和村未來的發展,村支書趙小龍信心滿滿。

將傳承本土文化與發展鄉村旅遊融合,讓這座古老的村莊打開了奔小康的陽光通道。

西部鄉村旅遊明星村

新和村

壕賴村:從農業向旅遊轉型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梨花鎮壕賴村位於卓資縣中部,東依臥佛山宗教文化旅遊區,西鄰武要古城文化旅遊區和大黑山。

早在2009年,當時的東壕賴村黨支部書記喬屹基就帶領村民組建了富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016年底,村民收入達到了11600元。

前幾年,卓資縣委、縣政府提出“全域旅遊、四季旅遊”和發展“兩心四線十大景區”的發展思路,喬屹基決心發揮壕賴村的區位優勢,在鄉村旅遊上做文章。

壕賴村東距卓資縣城17公里、集寧60公里,西距呼和浩特市60公里,很多從呼和浩特去往集寧購買皮革的人,到村子來採摘、吃飯都很方便。“要從農業向旅遊轉型”,喬屹基的思路十分明確。在壕賴村的鄉村旅遊規劃中,包括基礎工程、漂流、滑雪場、溜冰場、自駕車營地、傳統農家作坊、果汁飲料加工廠等項目。

西部鄉村旅遊明星村

壕賴村

村裡還建起了115畝採摘基地,可供四季採摘的水果達到10餘種。來自鄰近各省市體驗果蔬採摘、吃農家飯的遊客絡繹不絕。佔地2382畝,集度假、採摘和果蔬產業發展為一體的“富民山莊”,有1000平方米的水上餐廳,7000平方米的釣魚池,100多米的吊橋,50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廣場,700平方米的農家傳統作坊,240畝的觀光采摘基地。遊客在蔬菜大棚裡採摘瓜果,在水上樂園走站立不穩的鐵索橋,在農家傳統作坊自己動手做豆腐、釀燒酒……臨走一定會帶走土法釀製的燒酒、胡麻油以及農家小米。山莊可年接待3萬人次,每年可實現利潤420萬元。

東壕賴村的蘆愛蓮每天都要到“富民山莊”辦的種植專業合作社果蔬大棚裡忙碌。三年多來,她與105戶社員一起,在這裡種植了桑葚、油桃、黃杏、李子、禮品西瓜、火龍果、葡萄、草莓等水果,在旅遊旺季,每個月都有可觀的收入。

按計劃,壕賴村三年內要打造成首府和市府周邊集冬季冰雪運動、夏季漂流、垂釣、採摘、觀光、農事體驗、農耕文化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示範點。建成後,年可接待遊客10萬人次。

據陝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張燕研究員介紹,近幾年,中國鄉村旅遊發展迅速,已開始呈現多層次、綜合化、品牌化的發展趨勢。到2020年,全國將形成15萬個鄉村旅遊特色村,300萬家鄉村旅遊經營戶,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將超過20億人次,收入將超過1萬億元,受益農民5000萬人,預計帶動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鄉村旅遊發展將大有可為。

近日,由寧夏回族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主辦,貴州省旅遊發展委員會協辦,貴州省旅遊學校承辦的寧夏鄉村旅遊發展研修班在貴州開班。西部兩省區圍繞鄉村旅遊發展相互學習借鑑,共同提速發展,顯然是一個共贏之舉。可以預見,西部地區產生更多的明星村是指日可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