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陽電商:短板的跨越

在榆陽區,電商這個新業態的發展只有短短兩三年時間,但發展速度卻很快。尤其是煤炭這一傳統行業,藉助電商突破了銷售及運力的瓶頸。堅定不移實施“互聯網+”戰略,加快推動電商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整體經濟效益,是榆陽電商追求的發展方向。

榆陽電商:短板的跨越

大才公司運營的京東“中國特產陝西榆林館”

榆陽區電商公共服務中心位於榆陽區北嶽廟,進門右邊的一排平房裡,設有京東榆林館線下體驗館、電商培訓學院、眾創空間、運營中心,是榆陽區指導、服務發展農村電商的一個平臺。

據榆林大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少帥介紹,2015年2月12日,榆陽區供銷實業有限公司與西安大才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榆陽區窩窩來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三方聯合成立了榆林大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才”),標誌著在政府引導下,榆陽區電子商務揚帆起航。

扶持當地電商龍頭企業

在大才會客室,可以看到兩塊獎牌:一塊是榆林市供銷社頒發的“全市供銷系統2016年度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先進企業”;一塊是榆陽區供銷社聯社頒發的“2016年度農村電子商務先進單位”。這是對成立不到三年的大才公司的認可與肯定。

張少帥註冊的窩窩來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窩窩來客”)是榆林首家電商企業。當時人們註冊的公司多是電子科技公司,敲明叫響電子商務公司的還沒有,為此,張少帥費了很大功夫,找了各種材料,才將公司註冊了下來。

大學時,張少帥讀的是企業管理專業,但他對電子商務更有興趣,也很關注這個行業的發展。大四時,同學們都在找單位實習,他卻回榆林創業,註冊成立了窩窩來客。

“那時榆林的房產中介、搬家公司、保潔等都是我在做,是榆林的第一個VIP。”張少帥運營的窩窩來客是58同城榆林區的總代理。

窩窩來客業務做的風生水起,受到了榆陽區主管電商業務的王區長的關注,於是張少帥有了負責運營大才的機會。

“阿里巴巴讓浙江擁有了一個企業帶動形成一個增加值超過200億元的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奇蹟。榆陽區也在積極扶植當地的龍頭企業,比如榆林大才。”商務局工作人員白文濤介紹道。

2015年2月,榆林大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投資開建了西北首家融合了PC端、手機Wap端、微信端三網合一的支持商家入駐開店的自建網上商城,商城名為“陝北優選”。6月中旬,“陝北優選”正式上線,並配備有配套的物流服務設施。很快,入駐商家達30多家,上線產品200多款,實現網上銷售額500多萬元。

2015年,京東、阿里等國內大的電商平臺開始將觸角向縣域以及鄉村延伸,另一方面,新農人群體也在藉助網絡自下而上地聯合起來。在此背景下,2015年3月28日,受榆林商務局委託,大才全面運營京東“中國特產陝西榆林館”,藉助京東商城這個平臺優勢,快速提升榆林電商企業品牌及特色產品知名度,形成電商產業集聚,帶動區域電子商務產業發展。

據張少帥介紹,“榆林館以農產品交易為主,是政府對外的一個窗口,也是政府與京東戰略合作的體現。”打開京東商城“中國特產榆林館”網頁,一股陝北風撲面而來,土黃色的窯洞映入眼簾,農家小院的石碾上擺滿紅棗、小米、高粱、綠豆、有機紅酒等陝北特色產品。只要有專業資質、產品質量過硬的企業,都可以免費進駐這個電子商務平臺,大才會為企業產品提供產品展示、網店裝修、平面設計、推廣優化、軟件服務、物流配送、售後跟蹤等一系列幫助。

高維軍經營佳縣東方紅食品開發有限公司已有十年之久。2015年,他的公司也加入了大才電商平臺。“我們公司的產品在2009年就通過QS認證,其中‘五女貞’被評為陝西省著名商標。”高維軍說:“過去公司產品主要靠工作人員外出跑銷售,要找當地代理商,首先用自己的貨鋪底,導致後來有些貨款都收不回來;代理商要在當地宣傳,我們廠家也要付錢。投資在銷售上的錢可真不少啊。”

隨著網上購物迅猛發展,高維軍也曾想過嘗試網絡銷售,但苦於缺乏資金和人才,遲遲沒有行動。現在藉助政府搭建的電商平臺,不僅能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還可以通過網絡把產品推向全國,還不需要花廣告費。

2015年11月,大才接受橫山縣工貿局委託,在線上推廣地理標誌產品“橫山羊肉”。這是大才首次涉足農產品上行,截至去年,農產品銷量達1000多萬元。

國內大的電商平臺,一開始做的都是標準化產品,無論淘寶的輕工產品還是京東的電子數碼產品,都是標準化的。但農產品標準化很難,以大棗來說,同一個縣不同的種植戶生產的棗,要找出差異很難。什麼是好棗?全憑感覺,沒有一個更客觀的標準,農產品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比如當年雨水、光照的不同,年際間產品品質就可能有差異。

“有人以為養雞產蛋拿到網上就能發大財,不是這樣的,與產品品質有關。”張少帥認為電商不缺好東西,缺的是一股推勁,即打造品牌,榆林產優質雜糧,但沒有統一品牌,認知度就不高。

2016年,大才確立整合資源統一陝北農產品品牌的思路,註冊了“陝北大大”,隨後,全系品牌陸續上線。“陝北大大”系列產品已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和旅遊局合作,遊客成為來體驗館下單的主體。

目前大才的生鮮類羊肉做的相當好,合作企業在西安有店有倉庫,大才接單後就可以安排從西安發順豐,泡沫箱加冰袋,兩天即可到貨。

截至去年年底,入駐運營中心企業已增加到40多家,上線產品300多款,實現網上銷售額1200多萬元。

針對電商人才短缺的狀況,2015年4月,大才開始涉足電商人才培訓,有針對性地對學員開展不同電商平臺模塊以及美工模塊等電商實戰類內容的培訓。2016年11月,大才從20多家競標者中脫穎而出,成為京東商學院西北地區惟一授權的官方教育培訓機構,張少帥是京東官方講師,是榆林惟一的一個,陝西不超過5個。培訓地區不僅侷限於榆林,還延伸到韓城、寶雞、新疆阿勒泰等地。截至目前,大才累積培訓100場,6000人次。

“今年銷售上想有大的突破。八九月後就進入銷售旺季,肉能賣動了,小米等新糧也下來了。”張少帥解釋說,電商有淡旺季,後半年開始走旺,過年時到達高點。

煤老大搭上電商快車

在榆林街頭,可以一眼看到一輛麵包車,車身上有顯眼的綠色字體“拉貨就找貨大大”,下面除了有電話,還有二維碼。

據榆陽區商務局工作人員介紹,榆陽區已探明煤炭儲量約600億噸,含煤面積6700平方公里,佔轄區總土地面積的95%以上,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榆神府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貨大大是西安貨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榆林分公司經營的一家運營煤炭信息平臺的“互聯網+”企業,目前榆陽區有15家煤礦加入到貨大大駐礦網絡當中。

從2014年始,互聯網開始迅速從消費領域向工業領域滲透,湧現出了一批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宗商品電商網站,這對化解大宗商品產能過剩、指導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

絕大多數產品的商品價值本身遠高於物流成本,但煤炭恰恰相反,煤價的50%-70%是花在物流上。榆林是中國煤炭主產區之一,針對榆林煤炭“賣得出去但運不出去”的問題,貨大大服務站通過“互聯網+煤炭”的模式,實現煤炭產、運、銷直接在互聯網平臺上交易,交易成功後,進行物流的直接配送,減少煤炭交易中間環節,以降低榆林煤流通成本,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2015年是大宗B2B創業元年。這一年的3月,榆林出現首個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企業——“貨大大”煤炭信息平臺(簡稱“貨大大”),貨大大以強大的數據庫為核心,以駐礦人員、呼叫中心、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四位一體實現高效找煤、實時調車一站式服務。

中國煤炭行業運銷傳統上靠“一張沙發,一張桌子,幾個記錄著煤炭運輸司機聯繫方式的電話本”的信息部。煤礦或採購方有運力需求時,先給各信息部打電話,才能對接上司機,經過一番詢價、比價,最終達成交易。這個過程不僅繁瑣,且效率低下。

榆林人折大偉辭了大公司財務總監工作,創業成立了西安貨達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榆林分公司。他選擇打造一個服務貨主與司機的運力交易平臺,通過免費撮合的方式介入到最分散的公路煤炭物流之中。當平臺積累了豐富數據可以優化供應鏈後,再去介入煤炭交易環節。

煤炭與鋼材的最大區別是,後者是工業品,有標準的型號、規格、產地;而煤炭是資源型產品,非標,即便是同一個坑口,產出的煤炭指標都會有波動,這種非標性導致交易平臺建設相對困難。加之煤炭行業下游需求方規模較大,交易行為不夠動態化,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交易雙方對貿易平臺的依賴性。

“從哪個點打進去取決於這個行業的特性,只要你能抓住行業痛點,就能再沿著供應鏈逐漸延展開來。無論是從交易平臺還是物流切入,最終形態都是垂直的行業SaaS(軟件即服務)平臺。”折大偉決定從煤炭B2B的最大痛點物流入手,希望從物流運力撮合切入煤炭行業,進而成為煤炭B2B平臺。

傳統的信息部,功能相當於中介,幫司機和貨主對接運力需求。榆林500家信息部,最大的幾家每天也只撮合幾十車煤的運輸。在折大偉看來,信息部像一個個彼此沒有連通的點,最大的問題是當司機需要運輸時不一定能立即找到貨主,而當貨主想找司機時,也不能確定哪一個信息部能給他派上最及時的司機。

貨大大的運營模式是做一個信息化的系統。他們將運力需求與司機都整合到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可以讓司機和貨主通過“貨大大服務號”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接單和發貨,利用互聯網渠道進行線上線下的無縫對接。

不僅如此,當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後,貨大大可以根據交易歷史與習慣性路線,對司機建立數據庫並進行畫像,從而大大提升撮合成功的概率。另外,貨大大還與保險公司合作,為貨車司機擔保,這對司機與貨主來說,無疑增加了平臺的吸引力。

然而,最初這種模式的建立卻是艱難的。

“煤炭行業是一個比鋼鐵業更加原始與粗放的行業,它非常依賴線下,必須要有人在線下推動它,然後通過這個人去承載更高效率的信息系統。”為了撬動這個行業,折大偉專門建立了一個地推團隊,然後帶著團隊去各個地區掃礦。

20個地推團隊成員,每天在礦區附近,與貨主和司機進行交流溝通。他們不斷地去開發新的貨主,將貨主的信息數據化,把運力需求反映到貨大大平臺上。然後,他們將自己獲得的一手運力信息對接給司機,說服他們去登錄貨大大平臺,成為貨大大運力的一部分。

目前,在貨大大平臺註冊車主數量已達31456人,註冊貨主信息數量達1753人,與貨大大平臺合作煤礦達200家,合作貿易商1500名,發貨路線逾2000條。

“這就像編輯一張線下的駐礦網絡,然後用這張網在現實世界裡面翹動這個傳統的行業。否則,光從一些看起來比較新鮮的APP入手,其實很難滲透進去。”折大偉說。

2016年初,貨大大成為了陝西煤炭交易中心的獨家戰略合作伙伴。5月,有一個山東的企業要3000噸煤,他們通過陝煤找到了折大偉,最終,通過貨大大平臺,這筆交易得以完成。這次交易,標誌著折大偉向他設想的將貨大大通過積累豐富數據優化供應鏈後介入煤炭交易環節的目標又進了一步。

2016年5月27日,2016全國大宗商品B2B電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15位估值過億B2B公司創始人、4位頂尖投資機構代表及500多位B2B行業大咖出席此次行業盛會。貨大大作為煤炭物流代表應邀出席了本次盛會,並榮獲2016中國大宗商品電商50強稱號。

目前,貨大大是陝西省首家互聯網+煤炭物流企業,是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貨運分會理事單位,交通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煤炭物流價格指數定點監測單位,交通部無車承運人試點單位。

2017年5月20日,貨大大在“高新杯”榆林第五屆(青年)創意創新創業大賽上,以優異成績奪得總決賽一等獎。

網紅品牌“沙蓋妹”

我們在榆陽區實地考察京東·農村電商扶貧合作點時,發現這個合作點就設在沙蓋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張少帥說,之所以把點設在這裡,是因為通過食品公司可以帶動種植沙蓋農戶脫貧致富,現在已經有100多農戶加入到沙蓋種植合作社。

沙蓋學名叫沙芥、沙蘿蔔、沙白菜,是榆林土生土長的一種野菜,只有毛烏素沙漠才生產,是陝北一道具有本土特色的小菜,由於這種菜天然具有一股刺鼻的特殊味道,甚至能嗆得人掉眼淚,所以不長蟲、不招蚊蠅,是純正的綠色食品。

為了照顧身體不好的母親,不能離家打工的張紅春開始在家醃製沙蓋以補貼家用。

“現代人生猛海鮮吃膩了,吃碗沙蓋拌疙瘩,既解膩,又能減輕腸胃負擔,這是沙蓋菜受歡迎的原因。”張紅春說,她就是瞅準了沙蓋菜這個特性才進入這個行業的。

最初,張紅春採取家庭作坊式的模式,買農戶的沙蓋,帶回家醃製,再將醃製好的沙蓋一桶桶送到菜市場去賣。辛苦三個月,賺到了8000多元。

2013年,張紅春借錢投資10萬元建了60平方米的加工廠房,並租了30畝沙地自己種沙蓋。不巧的是,這一年因連月陰雨,加上一場冰雹,30畝沙蓋幾乎沒有收成。本來買的麵包車是用來跑銷售的,但為了維持生計和還債,她就開著麵包車給電信、聯通公司跑基站、裝基站。

第二年,沙蓋收成不錯,為了增加收入,張紅春大量收購農戶種的沙蓋菜。由於工藝不過關,醃製的沙蓋壞了很多。經過反覆試驗,在倒掉兩萬斤壞掉的沙蓋後,她終於掌握了老壇發酵醃製沙蓋的傳統技術。國家規定醃製品亞硝酸鹽含量必須控制在≤20的範圍內,經陝西省質監局檢測,張紅春醃製的沙蓋菜這一指標為零。

2014年,為庫房積壓的沙蓋菜著急上火的張紅春偶遇了榆林老鄉“土豆姐姐”,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土豆姐姐”一條微博就為她引來了一個大單子——西安福茂源飯店和她簽了一個6萬元的年訂單,讓她第一次體驗到互聯網的魅力。她立即加入到陝西新農人行列,註冊了“沙蓋妹”商標。自此之後,她勤奮地更新微博、微信,所有原創內容都是與沙蓋有關的,教人吃沙蓋——沙蓋餃子、沙蓋燜面、排骨燴沙蓋、沙蓋炒飯,還有沙蓋菜具有的保健功能等等,終於將“沙蓋妹”做成了一個網紅品牌。

張紅春說,雖然微店訂單量不大,但宣傳推廣作用卻很大,最重要的一點是,幾乎沒有什麼直接成本,只要願意付出時間。

“沙蓋菜重量大,不是很適合發快遞,絕大多數還是線下交易發貨。”張紅春說自己是網絡最大的受益者,沙蓋能從榆林走出去,到了北京、深圳、西安、包頭等地,均是因為外地飯店在網絡上看到了相關信息後訂貨的結果。

2015年,張紅春在芹河鄉新建了2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承包種植沙蓋面積也擴大到50畝,並和周邊150多戶村民簽訂了合作協議,負責收購農民種植的沙蓋菜。“沙蓋妹”產品在2015年第22屆農高會上獲得了“后稷獎”,這一年公司業績與之前比也翻了五倍。

2016年,張紅春接到的訂單達200萬元。這一年的9月9日,她參加了第二屆“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綜合類”項目全國的總決賽,“沙蓋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項目從全國62個項目中脫穎而出,獲組委會頒發的“金翼”獎證書及獎牌。

今年5月,“沙蓋妹”沙芥菜(榆陽區沙蓋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杯”榆林第五屆(青年)創意創新創業大賽初賽中獲取晉級決賽的資格。

張紅春還與廣濟堂合作開發沙蓋藥膳。在她看來,做沙蓋美食,更能體現毛烏素沙漠裡生命與大自然頑強抗爭的堅持與執著。她打算在不斷壯大生產規模的同時,繼續研發沙蓋醋、沙蓋含片等深加工產品,藉助“互聯網+”,把自己的產品推廣到更大的市場上去。

彌補短板促跨越發展

榆陽區鎮川鎮有一家碗託店,2014年開張後就利用網絡銷售,成為鎮川鎮首家利用“互聯網+”銷售模式經營的碗托實體店。該店經理王婧萱說,現在日常銷售一天基本上穩定在30多單左右,三年來月均銷售額達7萬多元,年銷售利潤超過50萬元,碗託店的規模比成立之初擴大了三倍。

“現在全球經濟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誰主動融入,誰就能取得先機。所以我區要堅定不移實施‘互聯網+’戰略,加快推動電商產業跨界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整體經濟效益。”榆陽區區長賀利貴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上說道。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深入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榆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積極推動各有關部門的通力合作,共同促進榆陽區電商發展。

截至2016年11月,榆陽區開展電商業務的企業達到585家,網上交易額突破1億元。“農商1號”發展農村站點78個,招募會員1.3萬人,線上線下訂單額突破700萬元;鎮川、魚河、芹河和金雞灘4個鄉村電子商務合作點投入運營,鄉村電商交易額達到600萬元;“摳摳團”註冊會員29萬人,註冊商家4000多家,交易額突破2000萬元。

餐飲、住宿企業通過百度外賣、百度糯米、美團等團購網站實現線上線下交易,交易額2200多萬元;食品加工類企業利用淘寶、自建電商平臺、與第三方電商服務平臺合作、微信端等方式開展電商業務,交易額1800多萬元;羊老大、蒙賽爾等輕工企業在淘寶、天貓網上開通自己的旗艦店,交易額1600多萬元;傳統商貿、工業、文化、醫藥類等企業相繼開展電商業務,長泰國際、人民大廈、鼎上鮮等10家較大的企業通過“攜程網”、“去哪兒網”、“藝龍網”等團購網站開展電商業務,年交易額達到500萬元;高新豐田等3家企業建立門戶網站,並通過汽車之家開展線上宣傳、線下訂單交易,年交易額達到3600萬元……

與電商發展同步的是快遞業的迅速發展。榆陽區現有快遞品牌企業24家、服務網點96個,其中農村服務網點26個,覆蓋10個鄉鎮,覆蓋率達43%。

榆陽區還積極組織成立電子商務協會,通過協會組織企業,增強了企業間的凝聚力,集中企業力量,抱團發展電子商務。匯智協同創業孵化中心目前已培訓電商學員2200名,入園孵化企業62家,榆林電商產業孵化園入駐企業50多家,助推了“互聯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與榆林其他7個國家級電商示範縣比,榆陽區並沒有取得國家相關的一年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而區政府能拿出的資金有限。為鼓勵榆陽區電商發展,商務局提出應當儘快出臺《關於加快榆陽區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完善配套政策和推進措施,研究編制榆陽區電商發展規劃,推動電商健康快速發展。通過設立電商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加大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放貸力度,與互聯網金融企業合作等融資模式,扶持電商經營主體創業發展。制定重點企業鼓勵政策,擇優培育一批成長性好的電商企業加快發展。建立電商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橋樑紐帶作用,不斷強化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平臺功能。

目前,榆陽區正在加強協調對接,著力推動總投資10億元的農產品批發電商物流園項目落地建設,打造輻射周邊省份的農產品電商批發中心;爭取國家級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落戶榆陽,通過互聯網渠道,實現貨物與車輛高效匹配,助推榆陽煤炭外運銷售;啟動建設聚鈦電子商務物流園項目,打造榆麻礦區大型網商總部交易、電子商務物流和農產品倉儲物流綜合體;支持梧桐樹、榆林大才、匯智協同等電商孵化平臺建設,打造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推動更多企業開展電商業務……

通過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榆陽區希望藉助電商新業態推動榆陽一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為經濟發展換擋提速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