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大乘论——658」成佛为什么要修六度?为什么刚好六度?

戊二、广显十门 分二:己一、长行别释;己二、颂结集施

前面是约着“人”来分判六度的差别,一个凡位的人跟圣人;这个地方是约着“法”,六度本身有十门的分别。这当中有两段:一,长行别释;二,颂结集施。

己一、长行别释 分十:庚一、数;庚二、相;庚三、次第;庚四、训词;庚五、修;庚六、差别;庚七、相摄;庚八、所治;庚九、胜利;庚十、互决择

先看长行,长行当中有十段,这个地方是详细地把六度说明。

庚一、数 分二:辛一、问;辛二、答

我们看第一个,数。“数”当中有问跟答。

辛一、问

先提出一个问。

何因缘故?波罗蜜多唯有六数?

是什么样的理由,使令这个大乘波罗蜜多只有六个数目而不是五或七呢?成佛为什么要修六度?为什么刚好六度?为什么不少一个、多一个?提出这个问。

辛二、答 分二:壬一、略标三因;壬二、随标别释

壬一、略标三因

先一个“略标”。

成立对治所治障故,证诸佛法所依处故,随顺成熟诸有情故。

我们安立六度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为了圆满成就对治我们身心的障碍,这叫作断德。比如说,我们安立布施对治悭贪,乃至于安立般若对治愚痴。在凡夫到成佛,其实你只要对治六种障碍就够了。你这六种障碍对治了,其他障碍就消灭了,所以你根本不需要安立第七。从这个对治的角度,对治六个,成佛绰绰有余。

二,“证诸佛法所依处故”。这个地方是约着智德,成就善法。我们成就善法,其实六度就够了。你成就六度的善法,其他相应的善法也会自然成就。所以,从修善的角度,六度也就够了。

第三,“随顺成熟诸有情故”。从度化众生的恩德来说,我们要使令一个苦恼的众生产生善根,使令他善根慢慢成熟增长,其实你用六度,对他的帮助也够了。

也就是说,菩萨的三大事业: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三大事业,只要你做六件事情,全部具足。这六件事情你成功了以后,这三种功德:断德、智德、恩德都成功,所以佛陀不安第七。不安立第七个,因为不必要。

这一段是总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