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村:老戲臺演繹新生活

草山村:老戏台演绎新生活

草山村:老戏台演绎新生活

清脆的鼓樂聲,放開嗓子的大吼聲,不斷傳來的鼓掌喝彩聲……小山村正在舉辦一年一度的社火廟會,《大拜壽》《麒麟山》《大登殿》等秦腔劇目在山村的老戲臺精彩上演,戲院中聚滿了前來看戲的男女老少。

這是農曆六月份臨潭縣石門鄉草山行政村草山村演出秦腔的場景,由於是村裡的傳統習俗,這樣的演出年復一年地進行著。

改革開放40年後的今天,草山村變了很多,房子新了,腰包鼓了,私家車多了……但唯一不變的是村裡那個老戲臺,還有村裡良好的傳統和習俗。

據策劃演出的導演說,老戲臺唯一不足之處就是太狹小了,三五個動作演員演出就轉不過身,只有簡化演員才能有效演出。

老戲臺雖然狹小,但它像一位飽經風霜的老爺爺矗立在村子中央,看著村裡的發展變化,體會著村民的喜怒哀樂,接納著村裡一年又一年的演出。

老戲臺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草山村:老戏台演绎新生活
草山村:老戏台演绎新生活

草山村位於臨潭縣東部的大山深處,海拔2800多米,地勢陡峭,耕地稀薄,道路難行。

村裡的先祖們來到這裡,為了生活,把荒蕪的草地、林地開墾為耕地,在這裡生存並定居了下來。

由於村子周圍草場面積大,草質資源豐富,先祖們又養起了牲畜。馬、牛、羊等牲畜的飼養,使這裡成了典型的高山半農半牧區。

由於村裡水源不足,農作物完全靠天種植。天道順利雨水適量的年份,農作物收成就好。遇上大旱大澇的年份,農作物就沒有多少收成。正因為靠天吃飯,村民們尊重自然、崇尚天地的習俗比較濃重。

村民們在這裡一度過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雖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村裡的人們過得閒適自在。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自給自足的生活顯然不能滿足村民們的需求。尤其是貧乏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村民們覺得精神無所寄託。再加上村民們崇尚天地的習俗,在村裡蓋戲臺的計劃就形成了。

請來了專業工匠,依靠全體村民的共同努力,草山村的老戲臺於1984年建成。

老戲臺是土木磚瓦結構的,戲臺雖小,但一應俱全。前場後場,雕樑畫棟,非常壯觀。老戲臺是村子裡最“高大雄偉”的建築物,是當時能工巧匠的傑作。

為了豐富村裡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了給全村祈福保平安,村裡的老戲臺上每年農曆六月和正月都要演出,演出劇目大多是村民們自導自演的古裝秦腔大戲。為了熱鬧氣氛,近幾年也演出一些民族歌舞。

由於草山村海拔高、地勢陡峭、交通不便。看大戲、逛廟會便是先前村民們最大的精神追求。

在臨潭縣東部石門鄉、王旗鎮、新城鎮一帶,各個村子大多都建有戲臺,每年夏天,這些有戲臺的村子都會在特定的日子裡唱大戲,即當地人自行舉辦的廟會。

以前舉辦廟會大多是為了祈福,各村的村民除了在自己村的戲臺前看大戲之外,還在不同的日子裡到別的村子去趕廟會。

廟會的舉辦促進了村子之間的人文交流,也促進了未婚男女談情說愛談婚論嫁,更為豐富當地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交融和促進作用。

如今,臨潭縣東部舉辦廟會唱大戲的活動每年依然舉行,但傳統的“祈福”功能逐漸被弱化,現在的廟會已經成為發揚當地傳統文化、物資交流、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

草山村的老戲臺是臨潭縣東部眾多舉辦廟會活動的一員。老戲臺以及每年的演出活動,在極大地豐富了村裡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成了村裡外出人們記住鄉愁的重要標誌。

草山村:老戏台演绎新生活

小山村正在發生大變化

“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雖然有點誇張,但這是草山村以前真實的生活寫照。當時,村裡二牛耕田、上山下山步行、煤油燈照明是生活常態。

當時,村民們靠山吃山,生活基本能自給自足。自己種的糧食磨成麵粉後可供吃飯,自己養的牛可以耕田、可以擠奶,自己養的豬、羊可以作為肉食品,而且自己種有蔬菜和瓜果。

因為常年生活在一起,村裡的民風淳樸,左鄰右舍都很友善,誰家有事都會相互幫忙,誰家發生了大小事情也能相互知曉,全村就像一個大家庭,尊老愛幼,互敬互助。現在社會雖然發展進步了,但村裡淳樸的民風一點也沒改變。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不斷髮展進步,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村裡通了電、有了網絡,村民們用上了現代化的通訊工具,村裡引來了自來水,耕地用上了簡單的機械,可供車輛行走的道路也通到了村裡。

由於經濟市場不斷開放,村裡外出務工的村民越來越多。剛開始,少數村民外出務工掙了錢,填補了家庭收入。慢慢地,村民們掙錢的門路廣了,掙的錢也越來越多了。有些務工的村民還當起了小老闆,帶動村裡更多的人去掙錢致富。

草山村:老戏台演绎新生活草山村:老戏台演绎新生活

村民們有了積蓄,村子裡的住房逐漸都被翻修,以前舊房子變成了新房子。村民的私家車也越來越多,外出代步確實方便了許多。

由於外出務工的人數越來越多,呆在村子裡務農的人就逐漸減少了。有些耕地種了一些當歸、柴胡等經濟作物,有些比較難耕種的耕地也就漸漸荒蕪了。雖然耕地勞作的村民越來越少,但是村民們的生活水平卻越來越高。

每逢農曆六月十五日草山村廟會到來之際,由於村裡能唱秦腔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唱秦腔的戲班子都從平涼等地請到村裡來唱大戲,在老戲臺唱完戲後,村民們都把家裡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招待戲班子演員。

由於黨的好政策落實和村民自身的不斷努力,小山村正在悄然發生著大變化,人們的居住條件越來越好,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草山村:老戏台演绎新生活

好政策帶動山村新發展

黨的政策像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近年來,通過政府各種項目的實施帶動,草山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0年,草山村實施了遊牧民定居項目。全村的居住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房屋裡面換了新門窗,房屋外面砌了磚牆,達到了“住有所居”的目的。同時,對村裡的老戲臺也進行了適當維修。

2014年,草山村實施了風貌改造項目。全村的住房門面外搭建了玻璃暖房,對房屋外牆面進行統一的顏色改造,使村民的住房更加舒適。

2018年,草山村對老舊飲水設施進一步改造提升,完全解決了全村人的吃水難問題。

2012年以來,甘南州人社局把草山村作為聯繫幫扶點,進行了多次結對幫扶,通過修整道路、技術培訓、定點幫扶等方式切實改善了村裡的生產生活。

如今,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到了草山村,免費義務教育、醫保、低保、養老保險、社會救助等解決了村民們的諸多現實問題。

草山行政村村主任王剛說:“這幾年,由於黨的好政策不斷實施,使得草山村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精準扶貧過程中,草山村被確定為深度貧困村。由於村子地處半山腰,地理位置相對較差,相比公路沿線的村子,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村子的居住條件還需進一步改善,村裡的道路還需進一步修整,村民的總體收入還有待提高。草山村要與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需要上級部門和村民自身共同加一把勁。”

“村裡的老戲臺是我們這一代人蓋起來的,它豐富了村裡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村裡人記住鄉愁的標誌性建築。”談及村裡的老戲臺時,王剛說,“老戲臺其土木結構極易腐蝕,歷經多年風雨的洗禮,還有幾次地震的破壞,雖然維修過幾次,但還是有些破損,現在的老戲臺被確定為危房,亟需修繕。”

草山村的老戲臺歷經滄桑,見證了村裡的發展進步,見證了村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年一度的社火大戲在老戲臺上演,一年一年村子不斷髮展進步。老戲臺每年都演繹著新生活。

日前,甘南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現場推進會及《甘南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2018-2022年)》編制座談會相繼召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草山村今後的發展帶來了新希望,指明瞭新方向。相信未來的草山村一定會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新農村。

本報記者:王滿輝

審核:尹黨周

草山村:老戏台演绎新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