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江一報自己的名字,就能一片跪拜,群呼哥哥?

《水滸傳》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代代相傳,經久不衰。特別是近些年被不斷翻拍成影視作品後,其名字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記得小時候和玩伴戲耍,自稱用的最多的一個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一個就是“梁山好漢及時雨宋江”!

為什麼宋江一報自己的名字,就能一片跪拜,群呼哥哥?

宋江影響力最大的兩個版本的藝術形象,一個是1998年央視版《水滸傳》李雪健老師飾演的宋江,這也是我兒時常看的電視劇,有很多的情懷記憶;另一個是2011年新版,張涵予飾演的宋江,也是多次重溫。兩個版本各有各的風格特點,李雪健和張涵予也都是我們熟知的實力派演員,都有很形象生動的人物演繹。究竟哪個版本的“宋江”最“宋江”,也是“百家爭鳴”、“公婆皆有理”!

對於《水滸傳》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節,就是宋江“自報家門”的時候。無論是在順風安全的情況下,自稱“呼保義宋江”,那必是一片稱讚,對飲三大碗;亦或者在逆風危境的地步下,一報“及時雨宋江”,定能轉危為安,一片跪拜請罪!

為什麼宋江一報自己的名字,就能一片跪拜,群呼哥哥?

像在清風山被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白麵郎君鄭天壽所擒,在揭陽嶺被催命判官李立用蒙汗藥迷倒,就要被結果遇害的檔口,宋江自稱宋江,立馬從“階下之囚”轉被奉為“座上貴賓”,撿下一條性命、混上一頓吃喝,還收了一群鐵桿小弟!那麼宋江的名聲,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作用,甚至比皇帝的名頭更有影響力?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當時的社會環境。

北宋自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杯酒釋兵權”建立大宋王朝後,為了鞏固地位和統治,重文臣、輕武將,導致以後的幾代君王重文輕武的傳統風氣。習武之人在仕途上大多不得志,即使少數得志之人也得不到重用,官階不高。再少數有些高級待遇的,往往也都是個副職,正職都是被文官把控。所以即使是走上仕途的混的不錯的習武之人,要麼依附文人官員黨派,要麼處處遭受排擠,也是比較鬱悶的。

為什麼宋江一報自己的名字,就能一片跪拜,群呼哥哥?

那沒能混上一官半職的習武之人,大多從事農活和車船店腳牙的苦力行當。在《水滸傳》故事所處的北宋末年,吏治黑暗、經濟蕭條,普通民眾不僅難以吃飽穿暖,還要遭受剝削壓迫,日子過得困苦!這就給宋江仗義疏財、樂善好施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宋江本人的人格魅力和權謀手段。

宋江本人,在武,會些拳腳棍棒,但都不十分高明;在文,熟通文墨典籍,但也沒有卓著大才!所以僅在鄆城縣做一“押司”縣吏,算不上是正統官職,不是公務員,屬於事業編制!

為什麼宋江一報自己的名字,就能一片跪拜,群呼哥哥?

在官場上,宋江沒有依靠文化有大的發展,在上流士大夫中無甚名望;所以就靠自己的工作之便,積累財富,扶危濟困,慷慨解囊,依靠自己的武德在社會普通和下游階層樹立一個高大人設和良好口碑!讓當時窮苦的民眾,形成一個“有困難找宋江“的這麼一種思維習慣。就像一提”挖掘機技術哪家強“,大家心裡立馬都會有一致的答案一樣。普通民眾都會有災難困苦,所以都崇拜宋江努力打造出來的”救世主“光環,想著自己以後有難也會有人幫扶,”信江哥,得周全“!

三、對宋江仰慕的人群固定。

久慕宋江大名,卻無緣一見的,大多都是普通群眾和一些江湖人士!自古”文人相輕、武人相重“,這些人大多都是些爽直漢子,直腸子一根筋,沒有文人的那些花心思和彎彎繞,所以都單純的崇拜宋江高義!喜歡他的人給他了”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的美譽,不喜歡他的直接”黑宋江“稱呼!

為什麼宋江一報自己的名字,就能一片跪拜,群呼哥哥?

再者,文人重才,武人重義,宋江以”仁義“標榜自己,對於那些”義大於天“的江湖漢子,宋江的大名,自然高過自稱天子的皇帝!對於這些重情重義的好漢,宋江的”仁義“美名,也是”蛇打三寸“,攻其要害,你崇拜我那麼你就是重情重義,你殺害我就是不講義氣,要受到武林同道的唾罵!

由於以上原因,成就了宋江的美名和大業,讓他在英雄輩出的環境中脫穎而出,備受尊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