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一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根本遵循,非遗界人士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扎实推动各项工作,非遗保护传承形成新的气象和格局,非遗传承实践日趋活跃,保护非遗正在成为社会自觉。光明日报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共同评选发布“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1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文化传承是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广彩、广绣、粤剧……一条老街,一间间老店铺,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习近平总书记边走边看,边听边问。他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

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11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三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通过审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医药浴法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整体上提升了藏医药的国际可见度,表明了中国政府对保护传承包括藏文化在内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巩固和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3

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5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苏绣、蔚县剪纸、青神竹编等共计383个国家级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入选。第一批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重点考虑面广量大、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对增强民族手工艺品牌的影响力,带动贫困偏远地区人员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推动传统工艺在当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4

文化和旅游部表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进一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 6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决定授予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等50个单位“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授予杨凤一等99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这是我国政府层面对非遗工作者开展的专项褒奖,对激励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者奋发有为,进一步提高保护传承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布

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5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并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1082人。这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非遗传承梯队,鼓励他们发挥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带动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实践水平,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相关阅读:

6

“多彩非遗、美好生活”——2018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2018中国非遗十大事件

6月9日是2018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围绕“多彩非遗,美好生活”的主题共举办了3700多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在天津举办的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首次将全国所有曲艺类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集中会演,对促进曲艺传承振兴,保护语言与方言的多样性、保护地方记忆和乡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公开课》于6月8日晚黄金时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向社会公众普及了非遗知识和保护理念。非遗服饰秀、非遗影像展、非遗讲座月等系列活动,多角度展示了多彩非遗的生动实践。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