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挺,他至死都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 來源:陳竹青、靳風月、王洋

葉挺,他至死都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

葉挺將軍

草吐綠披翠,清遠靜悠長。人間四月,又是春暖花開。時光倒回71年前,1946年4月8日,對他來說,那天一定也是個明媚的日子,因為他終於可以由重慶回到延安,繼續他的革命理想。然而,他乘坐的C-46運輸飛機卻在途中失事。葉挺將軍坎坷一生,就這樣與世長辭,但他至死,都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

他昂起高貴的頭顱,那是共產主義的信仰

“共產黨的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這是毛澤東對葉挺將軍的評價。葉挺有一支“鐵軍”,北伐時期威震四海。這支“鐵軍”有多鐵?成立於1925年的“葉挺獨立團”,是我黨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北伐戰爭,該團奇襲汀泗橋、大戰賀勝橋、直搗武昌城,戰功卓著,百姓特贈“鐵軍”盾牌,上書:摧鋒陷陣,如鐵之堅……

葉挺,他至死都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

這支“鐵軍”為什麼這麼鐵?那時候,扛炸藥包是黨員才有的“特權”,槍林彈雨中攀橋欄、陣陣火炮中發起進攻的勇士們,大多是共產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又有多少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生死關頭,他們根本不會想勝利和“留名”哪個更重要。這支“鐵軍”為什麼這麼鐵?該團創建之初,人員複雜、紀律渙散。葉挺下決心整肅軍紀,並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堂弟葉石聚眾賭博,葉挺不徇私情、秉公辦事,當即免去其排長職務,讓官兵頗受震動,部隊軍紀嚴明、煥然一新。

胸膛裡懷有共產主義的信仰,血管裡流淌鐵心向黨的血液。葉挺是這樣說的,也是帶領著他的兵這樣做的。

廣州起義失敗後,葉挺受到王明等人的無端指責和無情打擊,被迫離開黨,在海外度過十年流亡生活。流亡期間,葉挺的生活很困難,但他依然利用賺到的錢接濟一些貧困的中國留學生和年老多病的華工,並深深牽掛著自己的祖國。“九一八”事變不久,葉挺再也按捺不住對苦難祖國的思念之情,決定立即回國,參加抗日救國鬥爭。

葉挺,他至死都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

他昂起高貴的頭顱,那是鐵心向黨的決心

葉挺積極擁護國共合作團結抗日,參與將南方8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出任軍長。1937年10月應召赴延安會見中共中央領導人毛澤東,表示完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決抗戰到底。1938年與新四軍副軍長項英等領導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抗日根據地。1940年10月2日,日軍5000餘人在空軍配合下,分兩路進攻皖南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在國民黨軍有意避戰,縱敵肆虐的情況下,他親赴前線指揮軍部直屬部隊,選擇險要地形部署兵力,以節節堵截、相機反擊、日夜襲擾的積極防禦戰法,消耗、疲憊敵人,經7晝夜頑強苦戰,斃傷日軍數百人,於8日晨將敵全線擊退,收復縣城。

葉挺在新四軍任職期間,一方面,與蔣介石及國民黨有關當局進行了許多交涉和鬥爭,另一方面,利用自己的影響,開展抗日統一戰線工作。

葉挺,他至死都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

他昂起高貴的頭顱,在烈火和熱血中永生

1941年1月,蔣介石發動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葉挺將軍領導的新四軍遭受重創,面對敵人的重兵包圍,葉挺將軍臨危不懼,指揮部隊奮起突圍,浴血奮戰8晝夜。但終因寡不敵眾,部隊彈盡援絕,大部失散、犧牲和被俘。當月14日,葉挺遭國民黨軍扣押監禁。

你一定還記得葉挺將軍那首氣吞山河的明志詩:“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走的洞敞開著,一個聲音高叫著:爬出來呵,給爾自由!我渴望著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軀體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葉挺,他至死都沒有低下高貴的頭顱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在監獄中,葉挺將軍經歷了一生中最嚴峻的考驗。但囚禁生活不管有多艱難,他始終都沒有向敵人低下高貴的頭顱,因為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和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早已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長達五年的囚禁生活,沒有泯滅葉挺將軍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也沒有影響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身的意志。他出獄的第一件事,就是請求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毛澤東親筆修改了中共中央給葉挺關於接受他加入共產黨的覆電。對此,周恩來曾深情地評價說:“十年流亡,五年牢監,雖蒼白了你的頭髮,但更堅強了你的意志。”

1946年4月8日,葉挺將軍帶著他的革命理想乘飛機由重慶回延安,然而,天妒英才,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附近不幸失事,葉挺將軍殉難,時年50歲。

縱觀葉挺將軍的一生,兩次入黨,十年流亡,五年牢監。你眼前會浮現出這樣的一個人,他驍勇善戰,嫉惡如仇,忠於信仰,他身上有著一股打不倒的浩然正氣。從北伐時期威震四海的“鐵軍”,到長征途中一往無前的“開路先鋒”,再到抗日烽火中橫掃頑敵如席捲的“百勝之師”。葉挺將軍昂起高貴的頭顱,一生都奔赴在堅守革命信念的路上。

尾聲

71年過去了,回望那段歷史,我們唏噓感慨,無處個像葉挺將軍一樣的先烈們,他們像是那段黑暗歲月裡的一顆顆啟明星,帶走夜一般絕望的舊中國,開啟了黎明。

71年過去了,英雄變成了紀念館裡的雕塑,變成了課本里的事例,變成了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心中不滅的火種,在我們昂首挺胸闊步向前的時候,照亮來時的路,也照亮將來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