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陽丨一座千年沉寂的蘇北小城

離家已有一百一十二天,距離回家還有×天(×≠0),想家。

本以為自己不是戀家的人,因為小時候吃飯,喜歡握住筷子的末端,媽媽看到後,曾憂慮地說,“這孩子拿筷子這麼長,以後恐怕會離家很遠。”年少的自己曾滿不在乎,男兒志在四方,本是題中之意。於是,義無反顧的衝向北方。

轉眼已三年,求學路,使得自己的故鄉,從此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霜降已過,兩邊莊稼地的糧食應該已入了倉,光禿禿的蘇北大地,很適合一個人騎單車。風會灌進脖子裡,會有泛黃的蘆葦和遺留的麥香。

泗陽丨一座千年沉寂的蘇北小城

落日餘暉。拍攝地點:江蘇,泗陽

泗陽,一座沉寂千年的蘇北小城。地處蘇皖交界處,江南魚米鄉,有五月麥浪,九月稻香。喜歡家鄉的一切,南方的細粒小稻養育出了南方的細膩溫婉,北方的饅頭大包,也孕育了北方的粗獷豪放。一方魚米一方人,蘇北小城的性格,便是這兩者的統一。

幼時的週末,我應該提著一根釣竿,坐在我家後面的小河邊吧。

“花柳纏綿地,人間富貴鄉”。提著釣竿,拎著板凳,到廢黃河的河邊一走,吸滿水分的黑土便會輕輕抱住鞋底,抬腳時,土地那略帶不捨的纏綿,讓人心曠神怡。深秋時節,仰頭望去,遠處的蘆葦在陽光的掩映下,微風拂過,那穗子飄揚竟彷彿黃金一般。

幼時的我,便喜歡獨處。喜歡赤腳走到河邊綁牛的木樁上,木樁是三根木頭製成,兩根深深地插入地面,一根用鐵絲仔細綁牢,很結實。我坐在上面,腳面朝下,水面堪堪碰到腳心,感受流水輕撫腳心的溫柔,一坐就是一下午。

泗陽丨一座千年沉寂的蘇北小城

夕陽西下,河邊田間勞累了一天的農人們,正扛著鋤頭往家返。他們會熟練的脫下腳上的布鞋,並排放在地上。然後小心的坐在上面,掏出煙,默默的點上。不久,淡紫色的煙霧便在他們頭上暈開。那時的我,一直很好奇,他們抽菸時都在想些什麼?是在想來年的收成?還是在細聽莊稼生長的聲音?

當香菸燃盡最後一絲火光,陽光也在天邊播撒最後一絲餘暉,農人們起身,拍拍身後的泥土,扛起陪伴了十多年,已經黝黑髮亮的農具往家走去。我一直疑惑,為什麼對兒時的記憶那麼深沉、深刻。當離開家鄉許久後的某天,讀到艾青的詩時,才恍然知道原因。

“為什麼我深深地憂慮著,因為我愛它愛的深沉”。

泗陽丨一座千年沉寂的蘇北小城

泗陽秋景。圖片來自網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