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醫生劉剛:善作“藥” 愛為“引”

乡村医生刘刚:善作“药” 爱为“引”

乡村医生刘刚:善作“药” 爱为“引”

劉剛,1976年9月生,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方巷中心衛生院醫生。他從醫22年,公佈“行醫秘笈”,一心為患者節省醫藥費,被稱為“省錢大夫”,2016年7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我叫劉剛,1976年出生在江蘇揚州農村的一個普通家庭。改革開放40年,我親身經歷了農村衛生院翻天覆地的變化。

讀初中時,我所在的中學有位頗受當地百姓尊敬的校醫,不少患者前來就診,診室的牆壁上也掛滿了致謝錦旗。當時我就想:“將來,我要成為像他這樣受群眾愛戴的醫生,做百姓健康的守護者。”

1996年8月,我中專畢業後分配到農村衛生院,成了一名外科醫生。那時候,我們衛生院建築面積小,門診、病房、輸液室、放射科、搶救室等都是低矮簡陋的平房,個別房屋年久失修,到雨季還時常漏雨。那個年代,我拿著“老三樣”(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做檢查,用“三素一湯”(抗生素、維生素、激素、葡萄糖)做簡單治療,感覺夢想有點兒遙不可及。

1997年9月,衛生院要為一位病人實施腹壁穿刺引流術,因為具有一定傳染性,風險不可預測。強烈的使命感,促使我自告奮勇去實施了手術。病人出院後,我半年內30多次義務上門施治,病人傷口癒合了,我卻被感染了。但我不後悔,因為我沒有辜負醫生的使命。

乡村医生刘刚:善作“药” 爱为“引”

劉剛(左)檢查患者情況。圖片由劉剛提供

乡村医生刘刚:善作“药” 爱为“引”

劉剛細心告知老人用藥注意事項。圖片由劉剛提供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基層醫療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基層醫院有了大發展。

2000年,我們衛生院創建了皮膚科,我離開外科崗位,成為了一名皮膚科醫生。科室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但我相信,邊學邊做、鍥而不捨,一定能有所突破。

在學習中,我發現上級醫院的醫生常用中草藥或中成藥來治療皮膚病。我想,我身在基層,很多高檔西藥缺失,為什麼不試試中西醫結合方法來治療呢?!於是,我興致勃勃地訂閱中醫期刊和醫學專著,到書本里去找答案,又報名參加培訓班,系統學習中醫知識。

看到鄉親們用便宜的藥,就能擺脫多年纏身的皮膚頑疾,我感受到了攻堅克難的成就感。

乡村医生刘刚:善作“药” 爱为“引”

在連續13年幫扶的患者家裡,老人早已認劉剛是親人。圖片由劉剛提供

乡村医生刘刚:善作“药” 爱为“引”

2018春節前夕,劉剛到鄉親家裡慰問。圖片由劉剛提供

2009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新農合政策普遍惠及鄉親,我們醫院的醫療設備也得到了更新。2018年,我所在的衛生院和方巷中心衛生院資源整合為蘇北人民醫院方巷區域醫療衛生中心,成為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六位一體的綜合性醫療機構。有了先進的檢查設備,有了三甲醫院醫聯體的幫扶政策,鄉親們在家門口也能享受到三級醫院的診療服務了!而我也從當初患者不信任的懵懂小子成長為方圓數十里鄉親們認可尊重的“全科醫生”。

這幾年,為了方便患者找到我,我自費印發了9萬多張醫患聯繫卡,24小時從不關機。通過電話、網絡、微信等各種現代化方式,我答覆患者諮詢達12萬人次。這種被鄉親們需要的感受、這種繁忙而充實的生活,讓我覺得無比滿足和幸福。

結合學習和實踐,我編寫了40萬字的《常見皮膚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學》,又在此書基礎上增編完成60萬字《常見皮膚病治療學》,獲得了眾多基層醫生和讀者的好評。作為鄉鎮衛生院的醫生,也能寫出醫學專著,我心中充滿了自豪。

乡村医生刘刚:善作“药” 爱为“引”

利用業餘時間,劉剛查找醫學資料,整理臨床經驗。圖片由劉剛提供

近年來,國家及各級政府部門把許多榮譽都給了基層醫生,我也有幸獲得了數十項榮譽和稱號。國家的重視和培養,患者的需要和信賴,讓我看到了作為鄉村醫生的幸福前景。圓夢路上,我也有了更大的期許和動力。我願繼續紮根農村,將善作“藥”,以愛為“引”,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乡村医生刘刚:善作“药” 爱为“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