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鄉村古墓 出人意料的震撼

  在山東沂蒙山腳下,有一處平靜的小型平原,土質為硬質黃土,方圓兩百多畝,看似稀鬆平常,可徜徉其間,卻有意外收穫,不乏有古墓的痕跡。

一座鄉村古墓 出人意料的震撼

  麥收季節,熟透了的小麥被農人收割回家,滿地寸長的秸稈茬子,放眼望去,滿目蕭條。不過,這處小型平原,南面有數十米高的丘陵,地處背陰之地,期間還有水流穿過,算是一處風水寶地。

一座鄉村古墓 出人意料的震撼

  這塊青石足有兩三百斤,看外型應該是放在古墓前,供後人插香火的供臺。青石在當地算是常見的石材,不過,這種石材含鐵量高,質地堅硬,難以雕琢,這塊青石外型粗糙,部分區域有雕琢痕跡,不過,最上面兩處把手已經破損,應該是文革時期遭到破壞,目前,這塊青石已經被用作田間地頭的堤壩。

一座鄉村古墓 出人意料的震撼

  這塊石灰岩製作的供臺,也是用來插供奉的香火。與青石相比,這塊石灰岩雕琢較為精美,不過,頂部兩處把手同樣被人為損壞,目前,大部分供臺已被埋入黃土,僅有部分露出地面。實際上,當地並不產這種石灰岩,應該是墓地建造時,從外地運輸過來的。

一座鄉村古墓 出人意料的震撼

  這幾塊石板,已經被放置在田埂上,用作防水的堤壩。按照形狀分析,應該是地下墓地的蓋板,不過,目前古墓到底何處,已經無人知曉。

一座鄉村古墓 出人意料的震撼

  這塊飽經風雨、鏽跡斑駁的石碑,絕大部分已經埋入深土,從露出地面的部分可以看出,上面刻了一個“封”字,具體是何意思,還有待發掘。印象中,在這塊石碑的西面,有多處低矮的墳塋,歷經多年風雨侵蝕,目前早已不見蹤影。

一座鄉村古墓 出人意料的震撼

  這處平原到底有幾處古墓,目前難以判斷,不過,根據遺留的痕跡來看,應該是清朝或者民國時期的墓葬。根據當地居民口述,這處地方雖然是風水寶地,可自古就是苦寒之地,並沒有達官貴人居住,由此判斷,古墓主人應該是當年家境殷實的地主。

一座鄉村古墓 出人意料的震撼

  不過,附近也分佈多座古墓,一公里之外,埋葬了一位乾隆年間的宮廷御醫。根據兩米多高的墓碑記載,這名御醫途徑此處時,突然病重身亡,就地掩埋,幾百年過去了,目前清明期間,仍有部分後人來此憑弔。據附近村民透露,由於御醫是途經自處突然暴斃,隨身財物不多,除了陪葬的官服之外,隨葬物品也就寥寥無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