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縣:扶持“牛肉之王”養殖讓群眾靠養紅牛“牛”起來

記者 孔凡哲

神州視角訊:11月14日,老區行採訪團一行剛走進位於郟縣堂街鎮岔河村的平頂山瑞寶紅牛肉業有限公司,就聽見“哞哞……”的牛叫聲響徹整個牛場,數百頭耳朵上都掛著號牌的牛被分別圈養在一個個標準的牛欄裡。

郟縣紅牛為全國八大良種牛之一,體格碩大,結構勻稱,體質強健,骨骼堅實,肌肉發達,是全國唯一一個以縣名命名的地方優良品種。

改革開放後,郟縣紅牛養殖得到快速發展,一度成為該縣部分群眾的半個家業,紅牛存欄高峰時達26萬頭。但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普及、郟縣紅牛役用性能的退出和城鎮化的推進,以及郟縣紅牛肉用性能的開發利用未能及時跟上、農民外出打工人員增多,郟縣紅牛的存欄量在逐漸減少。

郟縣:扶持“牛肉之王”養殖讓群眾靠養紅牛“牛”起來

郟縣紅牛資料圖

多年來,隨著城市化快速推進,人均收入持續提高、消費結構逐步升級,人們的飲食結構也有所改變,牛肉及其製品的消費量呈剛性增長態勢,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含量的牛肉在肉食結構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郟縣紅牛肉由於色澤紅潤美觀、柔軟多汁、大理石花紋明顯、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是上乘的放心食品、綠色保健食品,被譽為“牛肉之王”。

“郟縣紅牛是老祖宗培育出來的珍貴品種,相當於車中的奔馳、酒中的茅臺、茶中的龍井。”中國畜牧業協會牛業分會會長許尚忠這樣評價。

新時代,郟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郟縣紅牛產業的發展,決定將郟縣紅牛產業做大做強,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轉型發展和脫貧攻堅新的支撐點。為此,該縣出臺了一系列產業發展扶持政策,郟縣紅牛產業的發展又一次迎來了好的時機。2017年郟縣的畜牧業產值達到15.3億元。

郟縣:扶持“牛肉之王”養殖讓群眾靠養紅牛“牛”起來

評比獲獎養牛戶(資料圖)

“牛吃的東西,人也可以吃。”瑞寶紅牛肉業公司董事長李書岐說,這裡養殖的牛不僅住得舒坦,吃得更是講究科學營養,飼料添加有澳洲大麥、東北玉米、大棗、中草藥等。

也正是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他們用8年時間,培養出了可以媲美日本“雪花牛肉”的郟縣紅牛——“瑞寶紅牛”。

據瞭解,“雪花牛肉”是以日本神戶的和牛為種源培育而來,後來也被澳大利亞引進,平時牛兒需要睡軟床、聽音樂、喝啤酒、飲溫水,住“五星級”的牛舍,享受各種美味飼料……由於培育、餵養方法複雜,“雪花牛肉”的產量不高,在這個物以稀為貴的年代,其價格也令人咂舌,最貴的每斤價格超過千元,是普通牛肉的幾十倍,成為頂級的美味食材之一,市場供不應求。

“以後在咱們河南,就能吃到色紅肉嫩、味道鮮美、香而不膩的‘雪花牛肉’了。”郟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我們A3級別以上的‘雪花牛肉’一公斤可以賣到700元以上,到餐飲環節每公斤銷售價格達到3000元以上。”李書岐說。

郟縣:扶持“牛肉之王”養殖讓群眾靠養紅牛“牛”起來

紅牛節現場(資料圖)

近年來,該縣充分發揮山區群眾擁有良好的養牛經驗、養殖場地和適度放牧的優越條件,建設郟縣紅牛養殖產業帶。同時,積極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充分利用原有的54個項目場,採用自養、合作、出租等方式,使每個項目場充分發揮作用,年育郟縣紅牛2萬頭以上。新建5000頭以上規模的標準化育肥場2~3個,並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場+村委會+農戶”運行模式,搭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實現利益共享。

“我們還將通過培育壯大企業、打造知名品牌、完善郟縣紅牛產業服務體系、開發郟縣紅牛文化等措施,進一步促進紅牛產業產、供、銷對接,加快優質畜牧業發展,形成集養殖、開發、環保、旅遊為一體的新產業鏈條,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提高財政稅收水平,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目標早日實現。”平頂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郟縣縣委書記韓宏亮說。

目前,郟縣紅牛及牛肉、牛肉製品不僅暢銷全國,還遠銷日本、韓國、朝鮮、伊朗、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在談到郟縣紅牛下一步的發展時,韓宏亮說:“我們將把郟縣打造成為中國牛肉第一城,讓全縣人民因養牛而‘牛’起來、富起來、樂起來,郟縣紅牛勢必會持續長久地‘紅’下去的。”

原標題:郟縣:紅牛“紅”了 群眾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