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謝高華!縣委書記葉美峰撰文:《一座忠誠為民的豐碑》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衢州老幹部謝高華榮耀入選受黨中央表彰的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表彰對象名單。2018年1月19日,《浙江日報》刊發了縣委書記葉美峰撰寫的署名文章——《一座忠誠為民的豐碑》,現將文章予以轉載。

一座忠誠為民的豐碑

致敬謝高華!縣委書記葉美峰撰文:《一座忠誠為民的豐碑》

中共常山縣委書記 葉美峰

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謝高華同志退休多年,但廣大幹部群眾每當提起他,都充滿了尊重和欽佩。無論是在當時的衢縣、義烏,乃至後來又回到衢州,謝高華在兩地人民群眾中都留下了極好的口碑,也在廣大黨員幹部中樹起了一座豐碑。這源於他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公僕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做“四有”縣委書記的要求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謝高華同志是縣委書記的標杆,他就像一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寧丟烏紗帽”的韌勁。蘇軾《晁錯論》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謝高華榮獲過“全國商品交易市場終身貢獻獎”,因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中國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是在他任上開放並逐步發展壯大的。在當時計劃經濟的銅牆鐵壁下,作出這樣的決定無疑要冒很大的政治風險,但謝高華面對質疑發出了“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出了問題我負責,我寧可不要烏紗帽!”的鏗鏘之聲。謝高華認定放開市場,允許農民經商是一件好事情,所以他橫下一條心,堅決把它幹成,義烏抓住機遇,培育繁榮了市場。“咬定青山不放鬆,不達目的不罷休”,這就是謝高華心中的執著和韌勁。認準的事情,只要百折不撓、堅韌不拔去做,就會不斷激發蓬勃之氣、奮發之態、進取之心,積極主動想辦法克服困難,取得最後的勝利。

“高價自留橘”的闖勁。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共產黨人當初“敢於開創、打破常規”的闖勁,黨和國家的事業就不會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在謝高華身上,就有著這樣一種敢闖敢冒的精神,早在擔任衢縣縣委書記時,他就因“助長高價買賣橘子”而捱過批評。但事實證明,這樣做不僅讓農民增加了收入,還提高了大家的種橘積極性,最後這一做法又得到了上級的肯定和表揚。凡是有利於人民利益的事,就要堅決地去做、勇敢地去做。如果墨守成規或者瞻前顧後,工作起來就只能在原地打轉,裹足不前。面對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和發展期待,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大膽地試、大膽地闖的勇氣和毅力,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闖出一番新天地。

“大號解放鞋”的鑽勁。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首先必須瞭解人民群眾的需求。當年有很多人都知道謝高華穿的是“大號解放鞋”,他非常注重多聽、多看、多向群眾學習,曾用5個月時間挨村逐戶走遍義烏大地,通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蒐集大量第一手資料,充分聽取基層幹部群眾的意見建議,集中群眾智慧,形成了開放小商品市場、支持稅務部門試行“定額計徵”辦法等一系列政策主張。就是這樣一種“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的鑽勁,讓謝高華有底氣和信心作出

那些重大決策。鑽勁,就是要沉下去,深入進去,不把問題研究透、解決好,決不罷休。其實,不管在什麼崗位、幹什麼工作,都需要這種精神,鑽進去調查研究,跳出來思考謀劃,做到“想一件、幹一件、成一件”。

“江南紅旗渠”的幹勁。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換句話說,黨和人民的事業都是實幹出來的。被稱作“江南紅旗渠”的烏溪江引水工程,關係著金華、衢州兩地的乾旱缺水問題,謝高華始終掛在心上。回到衢州擔任常務副市長時,他主動擔當工程建設總負責人,推動這個遲到了20年的項目順利開工,並與建設者們一起吃在工地、住在工棚,甚至動情喊出“退休也要退在工地上”的真摯話語。“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像烏溪江引水這樣的民生工程,沒有捷徑可走,只能靠苦幹實幹。謝高華心懷群眾,所以幹勁十足,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唯有實幹,才能為老百姓謀得福祉;唯有實幹,才能交出一份令人民滿意的答卷。新時代,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需要我們弘揚和踐行實幹精神。

處在新時代,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幹部應該努力向謝高華同志學習看齊,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忠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在決勝全面小康的新徵程上恪盡職守,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而努力工作、有所建樹,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稱讚。

致敬謝高華!縣委書記葉美峰撰文:《一座忠誠為民的豐碑》

(圖為2017年12月1日,謝高華同志在常山考察時與縣委書記葉美峰合影。)


人物簡介:

謝高華,浙江衢州人。曾任義烏縣委書記,衢州市常務副市長,衢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