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網絡主播的“職業化”

長江日報評論員楊京

近幾年,網絡主播成為年輕人喜愛的職業之一。最近,某移動社交平臺發佈了《2018主播職業報告》。據顯示,網絡主播中,女性佔78%,90後佔68%,21%的職業主播月入過萬,半數職業主播每月提升自我花費超千元。

隨著經濟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衍生出了很多新興職業,網絡主播就是其中之一。就如同所有新興職業一樣,過去數年間,社會輿論對“主播”也經歷了一個逐漸接受的過程。從最初很多人認為其“不務正業”,到最新統計顯示,73.4%的受訪者認為“主播是一種職業”,公眾態度的轉變是顯而易見的。

網絡主播看起來光鮮亮麗,收入不菲,勞動強度似乎也遠遠談不上繁重。但是,某個行當能不能稱得上職業,或者說能不能成為一種從業方向,絕不僅僅是“能不能掙到錢”這麼簡單,而是要綜合考慮整個行業的穩定程度、對就業的容納能力以及所需專業技能的可複製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網絡主播作為職業的前景,可能並不如看起來這麼美好。

作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一個衍生品,主播隊伍的發展壯大,離不開資本和流量的助推。網絡直播這一行業,其成熟程度並不能與其他普遍意義上的主流行業相比。或者說,它僅僅是當下風口經濟的產物之一,野蠻生長的態勢驚人,卻不具備足夠穩定的行業基礎。

另一方面,網絡直播存在的主要價值,是滿足公眾對於休閒娛樂的需求。這樣的需求客觀存在,但不可否認的是,其容量不可能無限增長。公眾的休閒娛樂需求,能否支撐起越來越龐大的主播隊伍,將來會不會有另一種新的休閒娛樂形式對其形成替代,資本和流量會不會找到新的興趣點……都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更不用說,某些網絡直播對於人性惡趣味的迎合,對於衝動性消費的誘導,在某種程度上是存在道德瑕疵的。

作為一門生意,網絡直播在商業邏輯上是成立的。不過,網絡主播作為一種嚴肅的職業方向甚至人生選擇,特別是對於年輕群體來說,這條道路需要謹慎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