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嚮往的詩和遠方,都在這裡

人的絕大部分是後天習得的,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習如何適應到個體生活中去。我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其實是低於動物的,但是卻有著動物不可比擬的學習能力,人類可以迅速而廣泛地通過學習適應環境。就像我們會學習利用工具,利用火,利用大自然的藥物來治療。雖然沒有銳利的爪子,強健的四肢,甚至飛翔的翅膀,但我們之所以能夠成為萬靈之長,靠的就是學習。

你嚮往的詩和遠方,都在這裡

人說,最可悲的事是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多年堅持的夢想,如果是一夕之間化為腐朽的悲哀,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泡影。。。我想努力學習的意義就在這裡。

郭沫若的《鳳凰涅槃》中說:“鳳凰每500年自焚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循環不已,成為永生。”每個人都想成為更好的自己,但只有在漫長的時間裡,經歷了無法抵抗的挫折或失敗才能變得沉穩而強大,這個過程必然要經歷巨大的痛苦和折磨,不然我們用什麼來對抗“平凡”,浴火重生。

《超級演說家》第二季的冠軍劉媛媛在參賽之前,僅有的演講經驗是在班委競選會上的發言。她是如何從演講小白逆襲成為全國冠軍的。

“說出來可能讓人發笑,我靠的是強大的學習能力。”劉媛媛這樣回答。

你嚮往的詩和遠方,都在這裡

前幾年,有個學者去北大演講,提問環節有個學生問:

“請問作為一名家境平凡的北大畢業生,應該怎麼在社會中定位自己?”

學者答:“你們就是社會底層勞動人民裡,知識水平比較高的那些。”

一時間,許多清北學生們紛紛轉發以自嘲。

這是一句很沉重的實話,卻提醒我們,也許我們真的家境平凡,可是不努力學習,我們就永遠只是家境平凡的人甚至更糟,但堅持學習至少還是知識水平比較高的那一批。如果做不到功成名就,起碼有力爭上游的資本, 這就是知識能夠給與我們的。

你嚮往的詩和遠方,都在這裡

魯迅說"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這便是知識能帶給我們的底氣。

你嚮往的詩和遠方,都在這裡

也許前進的道路崎嶇不平,也許還會走錯路,做錯事,但永遠不害怕,經歷的錯誤更能讓我們發現自己的弱點,才知道從何處下手去提升自我,《莊子·秋水》中說過,大河因為接受百川的灌溉,一路奔流東去,它認為自己的視野最開闊,誰都比不上自己,可是到了北海,才發現大海無窮無極,看不到盡頭,於是望洋興嘆。

學識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格局決定結局。

這便是我們嚮往的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