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8路是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的主幹線路,開通時間早、知名度高。線路途經國棉五廠、水泥廠、緯什街、韓森寨、雞市拐、大差市等大站,客流量很大。2010年9月全線更換12米級車,使高峰乘車難問題得到解決。2012年3月全線更換空調車。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8路由林河春天林河春天樞紐站始發,經紡科路、紡正街、紡五路、紡西街、紡南路、咸寧東路、幸福中路/萬壽中路、韓森路、互助路、柿園路、東關正街、東門、東大街至騾馬市口鐘樓站。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 1958年7月,8路汽車開通,由鐘樓至白廟村。
  • 1963年,合併至6路,由鐘樓至西工大。
  • 1980年,重新開通8路汽車,由鐘樓至國棉三廠
  • 2006年8月,由公交三公司轉至公交八公司運營。
  • 2011年7月,始發站由國棉三廠改為棗園劉村。
  • 2012年3月,全部更換空調車。
  • 2014年2月,始發站由棗園劉村延伸至林河春天樞紐站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紡織城32平方公里,有16萬人在這裡生活。有些事物,在他們的心裡根深蒂固,無法抹去。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紡織城地區是備受陝西省、西安市高度關注的老工業基地綜合改造區

紡織城地區曾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因為紡織業所帶來的繁榮被人稱作“小香港”

從1952年調研、1953年國棉三廠籌建到1961年西北第一印染廠以及國棉六廠建成,近十年時間在西安市東郊、白鹿塬東北角,紡織城扎入了西安。幾十年來,紡織城像一個“小社會”,這裡的人時尚卻又守舊、勤奮卻又悠閒。很多年前這裡曾經被稱作“小香港”,如今滿目陳舊的廠房、老式的建築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紡正街 整個紡織城最重要的道路,周圍隨處可見老式建築,路旁鮮有的商鋪和娛樂場所構成了紡織城的商業街。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堡子村轉盤 轉盤是紡織城與西安的分水嶺。轉盤以西,道路寬闊,高層建築、鮮亮的商鋪,無一不透出都市的靚麗;轉盤以東,灰色的主基調,灰白的廠區院牆、老式的樓群、狹窄的馬路,太多景象似乎還停留在昨天。大坡 是每個紡織城人的共同記憶,每個十字的西邊路口總接著大坡。廠房在坡下,生活區在坡上。紡織城人每天重複著上坡與下坡。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堡子村轉盤可以算是紡織城的大門,在轉盤東邊路口的交通指示牌上大大地標誌著一個路口朝向西藍高速,一個路口朝向紡織城,一個路口朝向西安。家住紡織城的小張時常向朋友這樣介紹紡織城:“打開西安市地圖,少向東畫10釐米,地圖上就沒有紡織城了。”紡織城的命名來源於建設在坡面上由北向南一字排開的一座印染廠和四座紡織廠,上世紀50年代蘇式建築在這裡隨處可見。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紡織城商場1957年7月開業,地處紡織城正街,佔地42畝,設五交化、皮鞋、副食3個公司,5個經營部,56個營業組,經營五金交電、針紡織品、日用百貨、精製傢俱、化妝用品等12大類,3萬餘種商品。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文化宮 建於1953年的紡織城工人文化宮。計劃經濟時期,眾多的工人文化成為了工人們休息、娛樂的中心場所。如今當市區的人們已經漸漸遺忘工人文化宮的時候,在紡織城,文化宮的作用卻仍舊存在。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一間樓 1927年營業,最初在南院門五味什字,叫“德福潤”。1932年遷廣濟街,三年後遷鐘樓西北角,因租用店面一間而得名。“西安事變”期間楊虎城將軍曾用羊肉泡饃宴請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呂正操等中共領導,席間得到“味道好、有特色”的交口稱讚。1960年,因紡織城的繁榮富裕,已為國營飯店的“一間樓”受命遷到紡織城。由於舊城改造,一間樓於2013年拆除。

紗女 曾經在資本主義社會是對紡織女工的一種歧視稱呼。在紡織城,紗女卻是勤勞、樸實的代名詞。每一個紡織企業70%的工人都是女性,她們年輕漂亮的時候為紡織行業做著貢獻,當她們兩鬢斑白時,子女早已接過她們手中的紗錠。

一條連接紡織城與市中心主幹線路,對於紡織城人來說像是第三個家

摩的在西安市很多地方都會有摩的,可紡織城的摩的可以算是最先進的,有暖風、可以倒車,從背後看和小型麵包車一模一樣。它也僅僅是比汽車少個輪子而已。

進城 “進城”這個詞讓人覺得像是鄉村電影。紡織城人喜歡把去市中心叫做“進城”。他們對市區有著特殊的情感。紡織城的沒落和東邊的麥田,讓這裡的人們似乎覺得自己不再是城市人。

8路,連接著紡織城到市中心鐘樓,8路讓他們覺得和市中心還有一點聯繫。

感謝原圖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